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17节
“威尼斯?”
吴彦祖同样听说过这部电影,因此也有些疑惑的出声,怎么也没道理这么快就拿来参展吧,而且在此之前也没听说《源代码》入选了哪个竞赛单元。
“洛导的《源代码》才杀青不久,应该还在制作中,否则肯定是这次银狮奖,甚至是金狮奖的有力竞争者。”
冯晓刚当然知道《源代码》怎么可能在威尼斯参展,否则之前怎么可能没有一点消息。
心下来不及埋怨周讯这个没脑子的,连忙找补道。
捧人也是有技巧的,像是周讯这种人家明明电影都还没做完,你瞪着大眼睛说人家来参展,简直是马屁拍到了马蹄上。
像冯晓刚这样就自然多了,尽管言语间,依旧是他那股市侩的江湖气,赞美的话也是夸张的没边。
且不说《源代码》最终能做成什么样。
洛珞一部科幻商业片,在这种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里能入围都是奇事了,还金狮奖,银狮奖呢,比周讯还能睁眼说瞎话。
刘艺菲看向洛珞,眼中带着一丝促狭的笑意,似乎在说“看吧”。
洛珞无奈地笑了笑,摇摇头,语气平静地解释:
“金狮、银狮就算了,如果此行顺利的话,倒是希望能把菲尔兹奖带回来。”
此话一出,几人顿时一愣。
刚才一直没有说话的张子怡,紧皱着眉头,有些疑惑:
“菲尔兹奖……是哪个电影节的?”
第253章 一小时报告和菲尔兹奖候选
贵宾休息厅的空气似乎凝固了一瞬。
冯晓刚脸上的热情笑容僵在嘴角,吴彦祖眨巴着眼显然在努力回想,周讯则是困惑地歪了歪头。
那句“菲尔兹奖……是哪个电影节的?”仿佛还在空气中轻轻回荡。
作为这一圈人里最能参加国际电影节的张子怡确实有些疑惑,菲尔兹奖……她都没听过呢。
因此才会有此疑问。
洛珞的表情瞬间变得极其古怪,嘴角不受控制地抽动了一下。
他身旁的刘艺菲更是瞬间把头埋低了一点,宽檐草帽的阴影遮住了她大半张脸,但洛珞明显感觉到她搁在自己胳膊上的手明显用力了许多,似乎在极力忍耐着什么。
至于一旁的“私人助理”秦浩,只是身体稍微放松了一些,扶了扶黑框眼镜,镜片后的眼神依旧平静无波。
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情况下不会笑的。
“咳……”
洛珞清了清嗓子,压下喉咙里的笑意,努力让表情显得平和,声音带着一丝温和的无奈:
“张小姐,菲尔兹奖…不是电影节的奖项。”
在现在这个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如果不是相关的业内人士,或者碰巧关注过这一领域,恐怕还真的不太容易了解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事。
至于高斯奖……菲尔兹奖……奈望林纳奖……
毕竟国内没有谁获得过,不过度宣扬也正常。
“菲尔兹奖是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奖项,此次我也不是去威尼斯,而是去马德里受邀去做一小时学术报告,也有幸提名,成了菲尔兹奖的候选人。”
洛珞轻笑着解释道。
尽量让自己的语气轻描淡写,不要显得过于骄傲。
跟“尘埃之怒”还有之前许多项目的设计方案、数学模型、更多是借鉴系统道具和技能不同。
N-S方程的研究,他当然也大量依赖了【扫描仪】、【头脑风暴】等道具,但归根结底那些研究思路还是他的。
这也是他比较自豪的地方。
只不过面对这几个人,洛珞这次润物细无声般顶级的装逼方式,却注定是对牛弹琴了。
指望能问出“菲尔兹奖是哪个电影节”的人,能领会到国际数学家大会一小时报告人,和菲尔兹奖候选是什么含金量,比让《夜宴》拿金狮奖还不切实际。
果然,随着洛珞解释完,迎来的是四张呆滞的面孔。
显然,没一个人对这个“国际数学家大会”有任何了解,更别提菲尔兹奖了。
洛珞见状,不由的苦笑一声,这让他怎么跟这几位娱乐界的外行朋友解释呢……
“你们可以理解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洛珞选择了菲尔兹奖最通俗的解释方式。
此话一出,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
虽然他们不了解这个数学家大会的规格,也不知道菲尔兹奖的含金量,但诺贝尔奖的大名可是如雷贯耳。
张子怡那张精致美丽的脸庞上,第一次露出了近乎呆滞的表情。
“诺……诺贝尔数学奖!?”
她感觉自己的认知受到了冲击——眼前这个年轻得过分的顶级导演、当红明星,此刻竟然要去参加一个听起来就高深莫测、与她世界毫无交集的数学家大会?还要拿这个听起来就很了不起的奖?
冯晓刚更是倒抽一口凉气,嘴巴微张着,他那标志性的牙缝似乎都忘记合嘴遮盖一下了。
一个演员,成了“诺贝尔数学奖”的候选,谁能告诉他这是什么概念!
周讯则是彻底懵了,看看洛珞,又看看刘艺菲,再看看其他人,仿佛在确认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吴彦祖的震撼是最具体的,他看向洛珞的眼神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敬佩:
“我的天…洛导…不,洛教授!您这…太不可思议了!”
他已经不知道该用什么称呼好了,此刻他忽然觉得《星你》里洛珞那个角色的称呼是如此的贴切。
半响,冯晓刚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带着无比的惊叹和一丝自嘲:
“怪我孤陋寡闻!洛总……洛教授您可真是深藏不露!太厉害了!我们这搞电影的跟您这一比,可真是两个世界了!”
是的,随着这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临近,每届大会举办时正式宣布的菲尔兹奖候选人名单也在上个月公开了,洛珞的名字赫然在列。
其实早在他受邀做一小时报告时,他的老师陈教授便有此猜测了。
一般来说除非年纪超过40岁,否则能做一小时报告人的,大都是菲尔兹奖,或者说高斯奖的候选之一。
果然不出所料。
因为诺贝尔奖未设置数学奖的补偿,菲尔兹奖向来有“诺贝尔数学奖”的称谓,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早已经超越学术界本身。
每四年一度举办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每次仅仅授予2至4名有卓越贡献的数学家,还有年纪不能超过40岁的硬性要求,单从难度而言,更甚于诺贝尔奖。
截止目前,别说像洛珞这样土生土长的华国学者有没有获奖记录了,即便是算上海外求学的大量学子,也没有一个菲尔兹奖得主。
仅有的一位便是1982年拿到了大奖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
所以,洛珞此次马德里之行的关注度在整个数学界都是空前的。
万一洛珞真的能捧回一座菲尔兹奖的奖杯,那将是华国数学界最高的荣耀,因为那不仅仅是华国数学界的首个菲尔兹奖,更是刷新了这座大奖的最年轻得主记录。
这也是为什么无论是科工委、航天局,亦或者总装那边,宁可费心费力的搞什么“影卫”行动,也要保护洛珞来参会的原因之一。
尊重洛珞本人的学术意愿肯定是首要因素,但不得不说这个奖同样影响力很大。
虽然不做这个报告,甚至他本人都不出席会议,也不一定会影响奖项的评选和公布,但这意义完全不同。
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数学家,把一小时报告会作为极高的荣誉,还有那么多世界各地的学者,不远万里也要来亲眼看看。
难道论文不能看吗?
自然是现场报告和领奖的荣誉感不同,尤其是对于华国数学界来说。
如果洛珞这次真的获得了菲尔兹奖,但因为他们的小心谨慎,没有让他亲自过去领奖。
虽然对这个荣誉谈不上蒙尘或者巨大影响,只是会让本该完美的事,有了那么一丝遗憾。
张子怡脸上尴尬的红晕尚未完全褪去,看向洛珞的眼神复杂无比,混杂着震惊、些许难堪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新奇感:
“原来如此……抱歉洛总……是我太无知了。”
她的声音低了几分,显然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冯晓刚也没好到哪去,原本就想来套个近乎,也没指着会怎么样,毕竟他也知道洛珞和他应该是两个世界的人。
只是他没想到是这种意义上的两个世界。
角落里的秦浩不动声色地将这一幕尽收眼底。
虽然他担任的只是一个安保人员职责,对保护对象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干涉,但他十分清楚,如果洛珞没有拍戏的爱好,眼前这些人恐怕一辈子也未必有跟洛珞接触的机会。
休息厅广播适时响起,提示登机的轻柔女声打破了这微妙的氛围。
“抱歉诸位,我们得准备登机了。”
洛珞顺势起身,脸上带着温和但适可而止的微笑。
刘艺菲也优雅地跟着站起。
“哎呀好好好!不耽误您的事!”
冯晓刚立刻热情洋溢地让开路,其他人也纷纷送上祝福:
“祝您旗开得胜!”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