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24节
“老实说,洛,”
他很自然地坐到洛珞旁边的空位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闪烁着纯粹的好奇与认同:
“我太喜欢你去年在《数学年刊》上那两拳重击了。”
他做了个挥拳的动作,配合着他跳跃的神态,显得格外生动。
“一拳砸穿了强解的老路,告诉大家‘此路不通,但别灰心’;另一拳又开辟了新战场,把调和分析的手术刀塞进流体几何的血肉里缝合!这思路简直…帅呆了!”
他忍不住赞叹道。
洛珞被他直白而充满感染力的形容逗乐了。
他能清晰地感受到陶哲轩那种对数学纯粹的热情和对新奇思想的推崇。
“‘缝合’…这个比喻很有意思,Terry,那把‘手术刀’还在打磨中,说实话,锋利度和精确度都还没到我理想的状态。”
洛珞坦诚道,这正是他和斯梅尔都探讨过的核心挑战。
“你调和分析的手段炉火纯青,在建立你那套非线性估计体系时,是怎么处理这种‘刀锋’的微调问题的?比如在那些需要极端精细尺度的非线性项耦合上?”
洛珞抛出了他论文审稿时就思考过的问题,这是真正的求教,也是天才之间的碰撞点。
“啊!问到痒处了!”
陶哲轩一拍大腿,整个人几乎要兴奋地站起来。
他语速更快了,思维如同迸发的电子束:
“调和分析与多尺度分解,就像在给湍流的高频‘噪音’和低频‘基流’做‘降噪处理’和‘特征提取’!你提到几何嵌入…关键就在于找到那个‘频率滤波器’和几何特性在尺度转换中的‘不变性’连接桥…”
他一边说,一边用双手做着复杂的手势,仿佛在空中描摹着抽象的数学结构。
他从洛珞那篇证伪强解路径的论文切入,特别是洛珞对爆破准则能量估计的几何化解读。
“你的能量准则∫0T∥ω(t)∥L∞dt=∞∫0T∥ω(t)∥L∞dt=∞,本质上是个几何奇点增长的‘警报器’。
有没有可能,把它重构成一个刻画‘涡管结构凝聚程度’或‘螺旋度能量聚集速率’的几何测度?就像…就像…”
他顿了顿,眼神瞟了瞟天花板,似乎在寻找最贴切的类比,最终目光落回洛珞身上:
“就像你笔记本上画的那个旋涡——找到它边界‘自相似性’的关键参数?”
陶哲轩的点拨如同一道电流划过洛珞的脑海。
他在论文里构建了障碍和框架,但陶哲轩此刻的视角直接指向了一种更深层、更本质的重构可能——将几何特征本身量化为新的分析变量!
洛珞放在笔记本上的手指无意识地画着一个双纽线的符号(∞),这正是调和分析与流体几何共振的核心意象。
他眼中精光闪动:
“将奇点警报器本身量化…嵌入到调和-几何框架里,作为控制变量?通过定义一个新的几何特征量,比如‘涡丝曲率加权能量密度’…然后利用我们调和分析的多尺度工具,建立它本身的演化不等式?”
他顺着陶哲轩的思路延伸下去,一个新的、更精巧的武器构型似乎若隐若现。
“Bingo!”
陶哲轩打了个响指,为自己提出的火花点燃了对方的思路而开心。
“一旦我们有了这样一个几何特征量,再加上你的‘调和手术刀’,也许就能突破‘更高阶光滑性’的难点!Lt∞Lx2∩Lt2Hx1Lt∞Lx2∩Lt2Hx1是你弱解的核心能量空间…”
他对洛珞的成果如数家珍:
“往上走,需要制服更高阶导数的‘小怪兽’,调和分析+流形几何的‘联合微积分’,专门对付那些调皮的高阶项,特别是uu这种讨厌的非线性项在临界尺度上的‘发疯’。”
“把你的几何特征量和我的多尺度估计工具箱一结合……我觉得,有机会设计出更强的‘正则性引擎’”
他的话语充满工程师般的实用主义热情,将数学框架比作精密的机械结构。
两人围绕着“几何特征量”的定义、多尺度分解如何与洛珞所关注的流体几何特性深度绑定、以及如何规避已知的能量陷阱进行了密集的讨论。
桌子上秦浩给他们带回来的三明治已经渐渐冷却,但却无人理会。
洛珞笔记本上的空白页飞快地被新的公式和几何草图填满,陶哲轩则语速飞快地给出反馈和补充建议。
周围嘈杂的人声仿佛远去,只剩下两种强大思维共鸣的嗡嗡声。
“Terry,你的视角太关键了。”
洛珞看着纸上逐渐成形的概念草图,由衷地感叹。
陶哲轩不仅在调和分析技术上登峰造极,更擅长用最形象的比喻和最清晰的路径拆解复杂问题,这正是洛珞需要的——一种将高度抽象的调和几何语言转化为可操作数学工具的能力。
“这种对‘工具链’的组装思维,值得我好好学习。”
“哈,别客气!”
陶哲轩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
“你才是那个开天辟地的先锋,我只是帮你磨了磨刀罢了,说实话,能看到这把‘新武器’最终成型,想想就令人激动!它不仅能砍翻N-S这道围墙,甚至…以后遇到类似结构偏微分方程的怪兽,都可能通用哦!”
他的眼中闪烁着对数学可能性的无限憧憬。
“对了,别忘了你下午还要做报告呢!我可等着听你精彩的理论了。”
洛珞突然提醒道,陶哲轩的报告恰好是今天的第四场,也是最后一场,他已经耽误了人家很长时间了。
此话一出,陶哲轩这才注意到时间飞逝,提醒开场的广播隐约可闻。
他收起笔记本,珍而重之地向洛珞伸出手:
“报告就是阐述现有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刚刚碰撞出的这些新火花,洛,还是交流意义更大,谢谢你的三明治,否则我下午要饿着肚子上场了。”
陶哲轩用力握住洛珞的手,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纯粹的快乐。
他用力摇了摇手,然后拿起三明治,转身迈着依旧轻快的步伐回到自己的位置,他现在要抓紧吃完,报告会就要开始了。
洛珞站在原地,缓缓地深呼吸。
胸口的菲尔兹奖章和脑海中被陶哲轩点燃的几何测度新思路,仿佛都在散发着温润而充满力量的光芒。
他抬眼望向会场前方巨大的“ICM 2006”标志牌,阳光透过玻璃穹顶洒下,在他眼中交织成一幅流动的、由星光、几何与无穷符号构成的壮丽图景。
那阻挡了无数天才的围墙,轮廓似乎在这一刻变得清晰可辨,而他的手中,已经握住了比之前更加锋锐、更具设计感的钥匙。
四更完毕,下午四点更新照旧
第261章 国际知名学者
下午的首场报告,也是今天的第三场报告,由俄罗斯-美国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带来:《随机平面分割与代数几何》。
奥昆科夫构建了一座跨越统计物理与代数几何的壮丽桥梁。
从统计物理中的“随机平面分割”模型入手——这可以想象为三维空间中按某种规则堆叠方块形成的随机表面。
揭示了这类模型的精确解往往深植于现代代数几何的沃土之中,特别是与模空间、格罗莫夫-威滕不变量等高度抽象的概念紧密相连。
通过展示随机分划与枚举几何、可积系统之间的精妙对应关系。
看似无序的随机涨落模式,其深层结构与最纯粹的代数对象之间存在确定性的映射。
屏幕上抽象的代数曲线和曲面结构,仿佛在解释着无序背后的深层秩序。
第四场报告的论文题目是《素数的分布结构与遍历论》,报告人自然是……
“陶哲轩”
当报告人走上台,洛珞轻呼出声。
陶哲轩的报告一如既往地以清晰、直观且深具启发性著称。
他介绍了与英国数学家本·格林合作完成的里程碑式工作——证明“存在任意长的素数等差数列”!
即格林-陶定理。
更重要的是,其证明方法开创性地融合了遍历论与数论、调和分析的工具。
这也是之前陶哲轩一直在研究的方向,否则他其实很有兴趣参与到洛珞的调和分析中来的,里面太多的思路都跟他不谋而合了。
只不过现在他依旧还有机会。
等到洛珞的报告会开完,他说不定会有更多收获。
思路这个东西就是这样,不单单是谁单方面提供给谁,更要看谁能领会的更深,走的更远。
陶哲轩关于素数与遍历论的精彩报告,在满场意犹未尽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大屏幕上复杂的公式渐渐隐去,留下智慧碰撞后的余温。
伴随着舒缓的音乐,22日的开幕式和首天四场报告会正式结束。
主会场恢弘的穹顶下,数千人的座椅如潮水般退去。
人群开始涌动,混杂着各种语言的讨论声、兴奋的低语声,还有翻动笔记的沙沙声汇成一片。
在这片渐起的喧嚣中,洛珞合上他那个写满了与陶哲轩碰撞灵感的深蓝色笔记本,小心地将其收好。
“会不会有点无聊?”
洛珞看向身旁的刘艺菲。
毕竟她以前来欧洲都是去那些文艺属性的地方,或者逛街游玩,参加这种学术会议还是头一次吧,
而且跟他沉浸在学术海洋里不同,他十分清楚刘艺菲对这些是不感兴趣的,如果她觉得无聊,这几天不用陪他耗在这里,出去领略一下马德里的风光也不错。
“我感觉还不错哦,学术气息很浓郁。”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