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60节

  闪光灯瞬间交织成一片刺目的白昼,主创团队在汹涌的欢呼和保安艰难维持的秩序中再次登台。

  洛珞神色沉静,眼底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释然与成就感。

  他终于亲手在大银幕上,为那位被重置了记忆、无数次在虚拟爆炸中挣扎的天才物理学家,找到了一个阳光下的归宿。

  这种感觉跟他在马德里会展的报告厅解开千禧难题截然不同,但都让他十分满足。

  刘艺菲挽着他,脸上是时佳雪般的温婉与坚定,映照着角色最后的获救与新生的光芒。

  李兵兵和王志闻这两位老戏骨同样难掩激动,许宁川的野心崩塌与方欣的复杂救赎,都在观众的反馈里得到了最强烈的共鸣。

  “洛导!会有续集吗?陆星衍和时佳雪在那个世界的故事还会继续吗?”

  台下记者迫不及待地喊出所有人的心声,这几乎是他们当前最关注的问题。

  大团圆的结局固然是好,但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他们还想看到陆星衍和时佳雪的故事继续展开,哪怕就是他们参加学术会议,谈恋爱,一起工作生活的日常也好啊。

  殊不知,在《星你》大结局的时候很多人也有同样的期待。

  不过……

  洛珞接过话筒,声音不大却清晰传遍全场:

  “感谢大家的热爱,陆星衍和时佳雪的故事,在那一刻,在列车的晨光里,已经得到了圆满的句号。”

  他目光深邃,仿佛望向更远的未来:

  “《源代码》想探讨的,是意识、存在、科技与伦理的深渊边缘,陆星衍的挣扎与新生,是他叩问自身存在价值后赢得的答案。”

  他顿了顿,留下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新的人生属于他们,也属于每一个面对困境不放弃希望的个体。”

  他没有给出明确的续集信号,却巧妙地将电影的哲学思考延伸到了现实。

  观众席顿时爆发出理解又带着遗憾的叹息,紧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这个答案,符合《源代码》作为一部严肃科幻的艺术格调。

  虽然从目前来看,剧情编剧严谨跌宕起伏,拍摄和特效都称得上国内顶尖的《源代码》肯定会大爆,按照国内许多商业片导演的性格,拍续集才是最好的赚钱方式。

  但洛导的话……无论怎么看,拍续集圈钱的人设跟他都丝毫不沾边。

  而且,想到洛珞所谓的电影主要探讨的那些东西,他们不由得大为触动。

  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源代码》不过是《开端》的翻版,同样的剧情,换汤不换药罢了。

  但随着剧情的展露,他们发现除了一些固定的电影表达手法外,两部剧在情节上几乎完全没有什么相似之处,除了都叫循环罢了。

  宏大的背景布局,可控的量子物理意识态的源代码系统,吊打国产科幻片的特效。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开端》,《源代码》的内核强硬的有些过分。

  一开始他们以为这又是个拆炸弹找凶手的悬疑片,没一会那高端的源代码系统,带着吊炸天的特效登场,惊爆了他们的眼球,毋庸置疑这是个科幻片。

  但随着许宁川的阴谋曝光,他们发现剧情居然还有大反转,跌宕起伏的让他们激动不已。

  然而这还不是结束,戳穿许宁川的阴谋是结果,但不是最终目的。

  陆星衍的目光已经长远放到了整个人类的发展上,虽然短期来看,源代码系统的贡献很大,但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必定还会滋生更多像许宁川一样的人。

  就像洛珞所说,源代码系统继续发展下去,必定会带领人类走向意识、存在、科技与伦理的深渊边缘。

  所以,最好的办法唯有自毁。

  不过就算陆星衍如此伟大到了先自我牺牲肉体,又自我牺牲意识的地步,但洛珞依旧给了他一个圆满的结局。

  意识没有毁灭,甚至连身体都重新拥有了。

  而且,不同于《开端》里那种近乎于奇幻的猜测,有着强大天赋和深厚理论支撑的陆星衍,对于自己的延续有着更合理的判断。

  只不过这个剧情的理解门槛实在是有点高的过分。

  以至于……

  “爸,你看懂了吗?最后那个……量子泡沫壁垒?平行时空?”

  一个穿着帽衫的年轻人兴奋地追问身旁的父亲,眼神里是纯粹的震撼与一丝技术宅的狂热。

  被他称为父亲的中年男人,推了推眼镜,眼神深邃,显然还沉浸在影片构建的世界里:

  “核心不是那个解释本身,是洛珞用一个科幻概念,给了我们一个‘奇迹’,一个救赎。”

  “陆星衍完成了‘救赎列车’与‘救赎自我’双重目标后的新生,这本身就是最浪漫的科幻表达,至于技术细节……那是天才物理学家才能彻底弄清的领域了。”

  他顿了顿,回想起片中对时佳雪的告别:

  “就像他对时佳雪说的,‘此时此刻’的真实,才是最珍贵的,这个结局,比纯粹的悲剧或简单的圆满更有力量。”

  男人的回答显得很有哲理,年轻人听得似懂非懂,但有些顿悟的样子。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之所以用哲理来回答,当然是因为……他不懂物理。

  而另一边采访和互动还在继续,媒体区的记者们早已沸腾,手中的相机捕捉着观众脸上的表情,心里甚至迫不及待的开始打起了腹稿:

  “神级反转!《源代码》揭露惊悚真相,‘工具人’竟是最强造物主!”

  “洛珞亲自解析《源代码》与《开端》本质区别:程序驱动VS命运试炼,灵魂拷问VS伦理深渊!”

  “王志闻塑造反派新高度!许宁川:披着科研外衣的‘数字邪教教主’!”

  “刘艺菲角色升级:从‘被拯救者’到‘拯救者不可或缺的智囊’,知性美大放异彩!”

  影评人张淮之快步走出放映厅,迫不及待地在在录音笔上记下他的第一观感:

  “《源代码》的成功远不止于精良的特效,它构建了一个逻辑严密的科幻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循环只是载体,真正的核心是对‘意识、存在、科技伦理’的深刻叩问。”

  “陆星衍的记忆重置与觉醒,将影片从‘拆弹悬疑’拔高到‘身份认同与自我救赎’的哲学高度,他不仅是炸弹的破解者,更是自己命运的夺回者,这种双重叙事带来的震撼是《开端》——虽然同样优秀——所不具备的深度。”

  “许宁川的野心,不再是简单的犯罪动机,而是对‘神权’的贪婪,映射了现实中科技狂人可能带来的伦理灾难,洛珞以天才物理学家的严谨构建此片,其思辨内核尤为珍贵。”

  另一边人群中,曾执导过多部经典电影的张艺谋、冯小刚等人正与韩三坪并肩而行。

  张艺谋点头,目光锐利:

  “不仅仅是为反转而反转,那‘环境变量诱导式量子退相干屏障生成器’……好长一串的名字,是剧情的关键齿轮,也是科幻逻辑的自洽核心。”

  “他用这个自造的术语,引爆了身份的颠覆和系统的反制,非常精妙,而且,将角色设置成自己创造的系统的囚徒,这种设定带来的悲剧感和反抗力,冲击力巨大。”

  只不过,这种方式的门槛有些太高了,不是他们能学的。

  毕竟……他们可不会忽视,相比于导演和演员的身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菲尔兹奖得主,甚至有传言他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候选,这些才更是他的身份。

  与其说陆星衍是他创造的角色,倒不如说是以他为原型写的。

  前有洛教授,后有陆教授,这个洛导,似乎对本色出演很有执念啊。

  “稳了!这波稳了!拾光这手笔,这剧本,这思辨深度!‘国产科幻新支点’?我看现在已经是栋梁了!”

  韩三坪红光满面,笑得合不拢嘴,对旁边中影的同事低声道:

  “科技感、人情味、大场面、神反转、深度思考……该有的都有了!观众反应就是最好的票房预告!”

  “韩董,你这话说得太早了……”

  一位制片人笑着打趣,但语气里满是认同。

  电影早已散场,但围绕着《源代码》的探讨,如同磁悬浮列车驶过后的涡流,在首都的夜空下涌动。

  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带来的视听娱乐,更像一颗投入思想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关于科技伦理、存在本质、人性边界等宏大命题的涟漪。

  它宣告着,一部融合了烧脑悬疑、硬核科幻与深刻人文关怀的电影,成功地在这片土地上站稳了脚跟,为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更复杂、也更具挑战性的科幻叙事大门。

  拾光的LOGO和“第117次循环启动……”的冰冷提示音,仿佛烙印在所有观众的心底,宣告着一个国产科幻真正意义上高光时刻的到来。

  一个大章先看着,晚点再更一章,白天本来想继续加更的,有点事耽误了点时间,今天补上。

  最后,月底最后一天了,各位看官,求月票!

第300章 票房口碑双丰收新的影坛神话

  除夕夜的硝烟刚刚散去,空气中还弥漫着鞭炮的火药味和春晚重播的喜庆,各地的影院门口却排起了从未有过的长龙。

  海报上,陆星衍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远方,身后是幽绿色的数据瀑布和爆炸的列车,右下角的“拾光映画”LOGO在冬日暖阳下熠熠生辉。

  国家大剧院首映礼的震撼余波,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2007年刚刚到来的春节档期,激起了滔天巨浪。

  陆星衍的的故事在《源代码》里结束了,但在现实中,它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贴吧、博客、论坛所有能发声的角落,都被《源代码》的信息洪流淹没。

  对于这部戏,观众聚焦目光最多的无疑是导演兼编剧兼男主的洛珞了。

  只不过,也许是前两个身份过于耀眼,再加上他的粉丝早就过了鼓吹演技的时候,因此网友对他的讨论反而集中在了剧情方面。

  《神仙打架!洛珞到底是不是人类?解析《源代码》伏笔,陆星衍才是最大BOSS!》——这篇万字长帖迅速被顶成热门。

  作者条分缕析,洋洋洒洒,直指核心。

  最终得出结论:

  陆星衍最后的存在,绝不仅仅是“奇点爆发”的巧合,更像是他早已在系统底层预留的终极后手,一个真正“量子王者”从设计之初就规划好的“终极逃逸计划”。

  看得无数网友直呼“膝盖跪碎”。

  时光博客作为拾光艺人的大本营,讨论度当然是最高的,随着电影上映立即屠版。

  热帖《从质子到造物主:洛珞的降维打击》高赞回复道:

首节 上一节 260/3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