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77节
“洛珞+刘艺菲+大刘!这是什么神仙组合!”
“3D!国产!硬核科幻!哭了!终于等到这一天!”
洛珞和刘艺菲的粉丝群陷入集体狂欢,公告截图被疯狂转发,#洛珞流浪地球##刘艺菲高亚楠后新角色#等话题迅速形成。
相比那些懂行的圈内人,这些粉丝观众则要更加看好。
拾光过往作品建立起的信任感,让他们对这部开山之作充满信心和期待,无条件的支持声浪最高。
第316章 意料之外的选择
而除去粉丝外,真正的科幻迷则在激动之余,分裂出巨大的担忧浪潮。
原著党最忧虑的就是剧情魔改:
“千万别拍成披着科幻皮的爱情片!”
“希望能保留原著的硬核和残酷感!”
部分“科技迷”对3D技术的不信任:
“国产3D?还是科幻?先例太少了,谨慎不看好。”
“硬件跟不上,再好的技术也是空中楼阁,国内有几块合格的3D银幕?”
对刘慈欣参与度的疑问:
“大刘老师是‘编剧顾问’?具体顾问到什么程度?原著灵魂把握在他手上吗?”
整个影视圈都知道洛神的剧向来是他的一言堂,甭管多大的腕,在他的片场也是老老实实的听安排。
他这说一不二的风格,也让众人不由担心,会不会大刘压根就没有什么决定权,剧本还是洛神一个人改的啊。
虽然大部分人都或多或少看过洛珞的作品,对他的编剧也是信得过的,但在这件事情上,他们还是更相信大刘的水准。
以至于公告中的措辞引发了强烈的讨论。
可以说是期待与压力的并存。
而另一边对于圈内人来说,更多的则是震惊之后涌起的复杂情绪。
“拾光这资源,这魄力……”
首先羡慕甚至嫉妒都是必然的。
洛珞亲自执导并主演,刘艺菲几乎锁定了女主角,原作者刘慈欣深度参与——这阵容背后透露的掌控力令人咋舌。
其次就是目前拾光已经透露出来的制作成本和投资金额,打底五个亿!
上限……没有上限。
当初拍摄《源代码》时,洛珞的大手笔就已经让不知道多少人咬牙切齿的嫉妒,这一次甚至让他们有点绝望。
这狗大户拾光也太有钱了吧,关键是洛珞还真舍得。
原本《源代码》已经大获成功,他只需要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就同类型的电影拍他个两三部,或者直接搞个《源代码2》三四五六出来,都一定会有大把的观众买账,简直就是躺着赚钱。
但洛珞似乎对于已经达成的目标毫无驱动力,就想挑战点高难度的。
非要在这时候把什么3D电影搞出来,这怎么可能呢?
且不说它的制作难度有多大,上映的成本有多高,以及剧情和特效是否能达到观众的期望。
即便是全国所有电影人都对他的这部戏满意,也愿意走进电影院去支持他,以国内的电影市场,充其量能有多少票房?
这都不是可能赔钱的问题了,以国内目前的票房,压根就没可能负担起这个庞大的投资,他们实在搞不懂洛珞在干什么。
不过,那些导演制片们可能还会站在影视圈本身去考虑,演员们可不管你那个。
电影本身是赔是赚,都不影响他们拿属于自己的那份片酬,更何况盯着这部戏的又有几个人是为了片酬的,倒贴钱去也不是不行啊。
公告虽未公布配角名单,但敏感的演员经纪公司早已提前嗅到气息,摩拳擦掌的准备起来。
一些成名已久、寻求突破或巩固地位的戏骨们,其经纪人的电话开始悄悄活跃,通过各种渠道向拾光核心团队试探可能的配角机会。
年轻演员和正处于上升期的艺人团队更是铆足了劲,一些重要配角等潜在人选分析帖子在粉丝群内部层出不穷。
各大经纪公司发动人脉,希望能将自己旗下的艺人塞进这个注定万众瞩目的剧组,哪怕是小角色,露脸即是镀金。
《流浪地球》的这场选角风暴瞬间席卷整个影视圈,一线演员挤破头只求一个配角名额。
拾光映画编辑部,还有筹备中心的门槛几乎要人踏破。
在这个大家没有门路找到洛珞的时候,温岚的办公桌成了竞争的最大战场。
一封封精心装订的演员资料,带着不同公司的Logo和恳切的推荐信,沉默地堆叠成小山,信里开出的条件也是一个比一个丰厚,每一页都承载着沉甸甸的野心。
怀柔基地的空气里,除了道具车间新送来的零件散发的冰冷金属气息,还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焦灼。
那不仅仅是工业级别的精确带来的压力,更是无数颗跃跃欲试的心被“3D科幻巨制”这个词点燃后的狂热。
业内人都清楚,踏上这艘船,意味着什么——不仅仅是曝光,是咖位,更是有可能在国产电影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毕竟不仅仅是演员、导演那几个有限的主创可以声名鹊起,即便是道具师,做出了这一单,那在业内也是叫的响的成就。
风声鹤唳,却又目标明确。
刘培强这个角色,剧本摘要里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复杂的轮廓:空间站的孤胆英雄,连接天地的桥梁,饱含理想主义光芒却深藏对地球家人的愧疚与挚爱。
年龄要求精准地定位在四十岁上下,既要有历经风雨的成熟沉稳,又需要留存青年将官的锐气与担当,更重要的是,眼神里必须拥有那份理想主义的光芒。
这也是无数道目光最先射向的位置,因为这一角色整个拾光都没有一个合适的演员,而且又是主演,很大可能是这部电影放出来戏份最多的角色了。
许多被视为“一线中生代”的实力派演员,他们的内心独白在无声上演。
某个早已在电视剧领域封神的影帝级人物,经纪人递上的橄榄枝被打回,反馈委婉却清晰:
导演组在寻求一种更具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感的形象,那与他在小屏幕上的厚重家国形象略有偏差。
他在家中翻阅着剧本摘要,指尖划过“空间站”、“百年守护”这些字眼,心里那份对突破戏路的渴望,最终化成一丝难以言喻的失落。
另几位同样星光熠熠的候选人,或在思考角色的张力,或在分析竞争对手的优劣势。
有人特意收集了国际空间站相关的影像资料,试图捕捉那些宇航员长时间在失重环境下的特质。
就连互联网上都开始大肆的“选角”,各种网站自发搞起了投票,选出他们心中最适合演这部戏的阵容。
一般每一部关注度很高的影视剧,都免不了会有这么一个过程,最典型的就是大胡子,每次开拍之前不在网络上炒个半年,他是不会罢休的。
只是洛珞的戏还是第一次经历这种过程。
倒不是说他的戏关注度低,那当然不可能。
只是他每次定档都太快了,几乎场地道具一准备好,立马就开机,然后拍摄期间还严格保密,等到大家在网上了解到一些消息,戏都快上映了,还上哪讨论选角去。
而这次,因为《流浪地球》那格外漫长的筹备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甚为复杂的诸多环节,终于是没有可能保证密不透风了。
网友们也是难得的,在洛神身上过了一把嘴瘾,替他提前选个角。
对于刘培强这一角色,大家也是各种发挥想象力,从拾光的张嘉译,到香江的刘德化,选了不下二十个演员出来,其中刘德化的呼声是非常高的。
全民偶像光环下淬炼出的成熟魅力,独步亚洲的商业号召力与日益精进的演技,无疑都在佐证着他能够胜任这一角色。
而另一派网友则有不同意见。
“如果洛神的这部电影是真正意义上的3D科幻巨作,那就势必要发行海外,彻底的打开我们的科幻国门,不是我小看华仔,他在亚洲尤其是东南亚这边还行,但他的国际影响力完全不够。”
“那你说谁适合?”
“毫无疑问——程龙!”
这就是另一派主流的观点了,所谓要找四十多的演员,但程龙已经五十多了完全不叫事。
对于影视圈来说,五十多的演员,演四十多岁的角色简直是玩一样。
尤其是那些中年演员,需要把角色从青年一直演到老年的,同样有很多。
至于程龙和刘德化如果受邀会不会出演,这个问题基本不在网友的顾虑当中,无论从哪种角度看,似乎都不存在拒绝的理由。
总不能是洛神不舍得花钱吧,那也太扯了,毕竟电影还没开拍,拾光就已经豪掷了五亿出去,这个制作成本请程龙也是绝对请得起的。
然而,他们绝对想不到,还真就让他们说中了。
就连几年后当《流浪地球》已经筹拍第二部时,程龙在活动中被问及此事,都非常无辜的表示过:
“他们没找我,不然我一定去啊,当时那种情况肯定要支持的啊。”
殊不知,真的就是因为钱。
……
拾光映画顶层的会议室里,洛珞、张嘉文、温岚、刘艺菲……一众已经确定的《流浪地球》主创团队正在进行内部会议。
“根据以往的报价,程龙那边大概率开价会在1-1.2亿之间。”
温岚的声线平稳无波,不出网友所料的正是在介绍这部戏最适合的演员。
“不过,考虑到目前我们在科幻领域取得的成就,还有外界的关注度以及我们喊出的“首个3D科幻巨作”的口号,对方估计会减一部分,而且可能幅度很大。”
“目前虽然没有接触程龙本人,但根据他团队那边的口风来看,降个一小半,改为附加票房分红也可以。”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团队们的讨论。
按照目前程龙在好莱坞主演的《尖峰时刻3》片酬高达2000万美元,创下华人演员纪录。
这一价格直接对标好莱坞一线明星,同时反映其强大的国际票房号召力。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