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298节
“哎哟,回来啦!”
张晓燕闻声从厨房探出头,手里还拿着菜刀:
“快,外头冷吧?赶紧去洗洗手,暖和暖和,茜茜,你看你妈买这花,多漂亮!”
刘小丽闻声抬头,放下手里的花枝,走过来结接过两人的衣服挂上,笑容温婉:
“小洛路上辛苦了,剧组那边都安排妥当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目光柔和地落在女儿身上,仔细打量着,确认她气色还好。
“都安排好了,温主任盯着呢。”
洛珞边换拖鞋边说,他自然地走到客厅,看见窗外露台上的积雪被细心地扫开了一条小路,通向特意挂起的灯笼。
窗花是新的,还是可爱的熊猫造型——和刘艺菲拖鞋上、家里不少小物件上的“镇宅神兽”是一套的。
这房子里的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因这几年两家人的共同度过而浸染了独特的、家的印记。
刘艺菲端着一个小碟子从厨房出来,里面是几块小酥肉。
“阿姨给的,你也尝尝?”
她递给洛珞,顺势靠在他身边,目光也扫过客厅里的长辈们,低声道:
“感觉比去年更热闹了,是不是?大家更自在了。”
洛珞拿起一块酥肉放进嘴里,外酥里嫩,咸香可口,确实是张晓燕的拿手好戏。
他点点头,看着刘小丽在调整花束位置,洛志辉已经在起身准备去拿茶叶,张晓燕的唠叨声伴着油锅的滋滋声从厨房持续传来……
这喧闹而有序的日常,就是团圆最好的注脚。
“嗯,习惯了,就更安心了。”
洛珞轻声回应刘艺菲,将她的手轻轻拢在掌心。
窗外,年味十足的雪花无声飘落,屋内灯火温暖,笑声和食物的香气交织在一起。
没有刻意的寒暄,无需特别的安排,两家人因为孩子而紧密相连的亲缘,早已在每一次的年节相聚中沉淀为默契深厚的亲情。
这个春节的开端,如同过去几年一样,在满是烟火气的温暖中静静流淌。
就连洛珞在如今紧张的方案设计前期,都没有把那个黑色封皮的笔记本拿出来研究,而是全身心的放松着去陪着家人过完了这个春节。
除了在腊月二十七那天,实在没忍住好奇心的张书记主动打来了一个电话,询问他目前的进展,然后得到了一个“方案还在设计中,距离完成遥遥无期”的结果外,便再也没有任何涉及科研工作的内容了。
虽然他当前已经有了很显著的研究结果,那个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全是珍贵的资料,如果现在拿到EAST,不知道要节省多少时间,让那些项目上的人员收获多大。
如果是以前的洛珞,他肯定连假期都不过了,最多回家过个除夕,剩下的时间八成都跟那些EAST项目上的人员泡在实验室里,一同研究了。
毕竟,这种项目早一天完成,对于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否则他也不会冒着风险,克服种种困难,如此提前的把《流浪地球》拍出来。
但现在他不会了,世界的进步不是他一个人推动的,尽力就好,但不必为之倾尽所有,这个世界上还有更多美好的事物,更多值得他在意的人。
除夕夜的欢笑声在别墅外此起彼伏,长桌上杯盏交错,春晚欢腾的声响成了背景音。
刘小丽看着女儿依偎在小洛的身边,眼角弯起温柔的弧度。
张晓燕则一个劲儿给刘艺菲夹菜,碗里堆得小山似的。
“茜茜,尝尝这个,老洛特意做的糖醋鱼,他说你爱吃甜的。”
张晓燕笑眯眯。
洛志辉在一旁无奈地笑:
“是你说的糖醋鱼招财进宝,年年有余!”
角落里,洛珞和刘艺菲头碰着头,悄悄分享着一块印着“08奥运”小福娃的特制年糕。
客厅的灯光温暖,将众人的影子投在墙上,交织成一幅团圆的画卷。
洛珞的爸爸洛志辉,喝了点酒,话匣子打开了:
“说起来,小洛小时候过年放炮仗,胆子小得呦,点着了引信扔出去就跑,捂着耳朵躲得比兔子还快,结果那炮仗在地上转了个圈,滋溜一下钻进他新棉鞋里……”
“爸!”
洛珞难得地耳根微红,出声抗议。
“哈哈哈哈!”
满桌爆笑,刘艺菲更是笑得直不起腰,明亮的眼睛促狭地看向洛珞:
“原来洛老师也有‘怂’的时候呀!”
刘小丽笑着接话:
“茜茜小时候也好不到哪去,在院子里放那种仙女棒,别人转着圈画亮光,她倒好,拿得远远的,就怕火星燎着新买的白裙子,嘴里还念念有词:
‘莫挨我,莫挨我…’”
两位长辈无意间的童年糗事爆料,让两个在外面光鲜亮丽的大明星瞬间变成了“囧囧有神”的毛孩子。
笑声冲散了空气中最后一丝疲惫,只留下纯粹的、属于家人的温馨。
洛珞看着身边笑得花枝乱颤的刘艺菲,又看看其乐融融的双方父母,一年来因《流浪地球》和传说级科研任务积压的紧绷感,终于彻底松解在了这浓浓的年味里。
第335章 烙印“聚变之心”的奥秘
愉快且温馨的假期总是短暂的,《流浪地球》剧组的假期只放到了初七,不过洛珞和刘艺菲初五就踏上了返程的车。
过年这几天,天气已经开始回暖了,留给他们能利用自然的冰雪外景已经不多了。
好在矿洞跟室外不同,只要造雪机不停,他们拍到杀青也没什么问题。
就这样《流浪地球》剧组井然有序,又不急不缓的继续起了他们的拍摄。
这一晃就是三个月。
2008年5月8日。
距离去年九月份这部戏开机,至今已经过了整整八个月的时间,突破了洛珞拍戏时长最久的记录。
如今《流浪地球》庞大的拍摄已近尾声。
山西基地的巨大摄影棚内,巨型行星发动机的布景骨架静静矗立,覆盖着的人造冰霜在强光灯下闪烁着冷光。
空气里弥漫着金属、机油和低温特有的凛冽气息,以及一种不易察觉的、接近终点的疲惫与紧绷。
此时距离预定的杀青时间,已不足一周。
酒店套房的落地窗前,洛珞凝视着窗外无边的夜色。
房间角落,那个特制的合金箱无声地立着,里面锁着EAST托卡马克的核心数据和三叠写满公式、推演与结构草图的笔记——那是他三次耗费巨量积分进入【剧本游戏】,燃烧精神换来关于行星发动机聚变核心的“触感”。
是的,他已经进入了三次,花费了足足八千多积分。
也就是《流浪地球》的制作够庞大,戏份够多够复杂,各种A级B级给予大量积分的任务层出不穷,否则还真不够他这么挥霍的。
每一次进入,都如同在真实的地狱熔炉中搏杀,每一次回归,都伴随着大脑被抽空的眩晕和对关键瓶颈更深的执着。
每一次都是他攫取知识的拼图:
第一次救援:他死磕到“成功”,终于理解了这座“钢铁巨兽”心脏的宏观架构——它基于磁箍缩惯性约束原理。
金属氢/氘氚燃料靶丸被电磁轨道射入核心腔室,由高强度激光阵列瞬加热成预磁化等离子体,再依靠层层嵌套的超导线圈在靶丸飞散的瞬间施加强大的、向内对称的箍缩磁压,将等离子体在极短时间内压缩至聚变点火点。
释放的巨大能量驱动磁流体发电机,最终转化为推进力。
第二次救援:他重点放在了庞大的“血液”循环系统——以液态锂铅共晶合金为核心的冷却/氚增殖系统。
他触摸到了液态金属在管道内奔涌的脉动,理解了它与磁约束场之间微妙而致命的耦合关系——液态金属流既是冷却剂,其流动形态和速度又直接影响着约束场的稳定性。
那次深入,他摸清了回路和初步的流控逻辑。
第三次救援:他专注于守护核心的“铁壁”——第一壁材料的微观世界。
高温、高压、中子流冲击下的结构奥秘被层层剥开:内层是自愈合多元碳化硅抵抗着亿度高温炙烤;中层是液态金属浸润的蜂巢状金属基板,负责传导致命热量;外层是强韧的高熵合金骨架提供支撑。
但那一次,他真切地“触摸”到了材料在极端工况下界面的脆弱,尤其是在液态金属对蜂巢基板的“浸润”不均匀时形成的微小“干涸岛”,成为恐怖的局部热点和应力集中点。
但缺失的,正是那最核心的“动态”:超高温、高压下,层层材料如何协同抵御中子轰击和热冲击?那液态金属浸润蜂巢基板的微观浸润拓扑构型在极端条件下的精确状态图;那动态安全场振荡频率与磁压强分布范围的最优参数窗口。
这些,是现实聚变堆设计中,依赖海量计算和迭代实验才能逼近的答案,也是他设计方案中最后的迷雾。
剧组的日程表如倒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杀青在即,他看着系统空间里的三千多积分,短期内也没有更多的积分能让他再多进入第二次。
这……是最后一次。
时间不再是海绵里的水,而是决堤前的最后堤坝,今天就是最后的机会。
洛珞深吸一口气,意识沉入那片熟悉的黑暗。
意念触及【剧本游戏】中关于“转向发动机救援”的场景。
【剧本游戏即将生成,本次使用消耗2690点积分,是否使用?】
“使用!”
洛珞的意念斩钉截铁。
嗡——!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