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310节
这句话,像一颗投入平静水潭的石子,在寂静的办公室里荡开涟漪。
如果是普通的科研项目也就罢了,“夸父逐日”项目的总设计师,在国内重大工程中也属顶尖了。
整个项目属“国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由中央直接部署,就连他们科工委也是协助,而不是管辖。
甚至从职级来说,洛珞这个总设计师的行政级别,也只比张书记低一级。
24岁的副部?!
这话他说出来都觉得惊悚,简直是一场对陈规的彻底颠覆!
以前那些科工委或者上面部署的战略项目,总设计师通常由中科院或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担任,那些老院士也都年岁很高,他还不觉得有什么。
这一下换成了洛教授这个年轻,才感受到其中的差别有多大。
如果在体制内按部就班的升,坐火箭也不可能升的那么快啊。
不过他也清楚,尽管行政级别明确,总设计师的核心价值更体现在技术统筹权上,职级待遇和职务还是区别很大的。
不过对于王秘书的惊讶,张云超倒是淡定许多,他端起茶杯,氤氲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也让他的眼神显得更深邃。
他十分清楚,这次的立项是大领导亲自批的,洛珞这个总设计师也是领导钦点。
他知道王秘书在感叹些什么,这种墨守成规的刻板几乎每一个体制内的人都有,但不适用于科研和学术领域。
总有些人就是可以打破常规,超出你的认知。
毫无疑问……洛珞就是这样的人。
“天才”二字已不足以定义。
24岁?那不过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
在真正的创造力与洞见力面前,时间和经验构建的壁垒轰然倒塌。
洛珞展现的,是足以改写物理规则、引领人类步入新纪元的可怕天赋。
在这个项目里,洛珞才是那个不可替代的唯一,不是因为资历或人脉,不是组织上刻意破格提携,单纯是因为他脑袋里的东西。
传统的科研体系、循规蹈矩的晋升模式,在洛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领导那句“路是人走出来的”不仅是响彻洛珞的耳畔。
科研之路需要的不是按部就班的工兵,而是能劈开荆棘、指引方向的真正引领者。
洛珞,就是这把打开未来能源枷锁、甚至重塑人类文明形态的钥匙!
而且别说他们这次只是协助,即便是他们科工委的直属项目,他心中也不会有除了洛珞以外更好的人选了。
所以……他看着王秘书脸上残留的惊愕,轻笑着摇了摇头:
“不是我们非要用一个24岁的总设计师。”
他微微一顿:
“而是能担此重任的总设计师,他——”
张云超的嘴角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那不是微笑,而是对未来的无限期许:
“——他刚好24岁。”
加更加更!
第343章 给夸父工程添上血肉
伴随着“夸父逐日”方案的成功立项,还有一件事迫在眉睫,那就是项目各领域的带头人要如何定夺。
领导的那句“要人给人”可不是说说而已,不动则已,一旦决断可谓是举全国之力来支持这一项目。
只是支持不意味着要把全国所有相关领域的专家都派过去,且不说用不用得上,保密性也根本没法得到保证。
那么人选筛选就是一大难关。
通常各个科研项目都是经过概念设计与预研阶段,这一阶段可能就耗费不下五年时间了。
确定技术路线选择、物理预研与模拟、各领域的负责人、以及各分组项目间的预算等。
结果这起码五到十年的一大关,被洛珞一纸方案书给直接略过了。
是的,相比于其他项目的启动书,一步步谨小慎微的摸索着前进,洛珞的方案里压根就没有什么B计划,C计划的,完全是一条路走到黑。
在一些设计方面构思之大胆,即便是那些浸淫这一领域几十年的老专家们,也不禁暗暗咂舌。
毕竟方案前面出错可就是满盘皆输,谁会笃定自己每一步都走的那么正确,一点不给自己留后路呢?
洛珞:我能。
无论他们苦思冥想都想不通这个方案的自信心是从哪来的,但从理论上来说,确实没有人能反驳的了。
以至于……预研工作整体跳过,步入到了工程设计与原型验证上。
不过这一步,也让洛珞一个人完成了大半。
核心系统的设计已经完成了七七八八,只待他努力把设计和系统要求的差距缩小,直到他口袋里的积分刚好够的时候,就一举花掉。
用【流形重构】来最终完成系统设计。
剩下的就只剩原型部件测试了。
而材料方面更是重中之重,洛珞作为总设计师,不仅要总揽调配全局,还要根据项目进展不时的修改方案,哪里能事事躬亲。
所以这一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就至关重要了。
……
窗外,七月底的合肥烈日炎炎,炽热的空气仿佛凝固,只有窗外树梢上不知疲倦的蝉鸣,发出一阵紧似一阵的嘶鸣。
万明远院士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桌上摊开着他熟悉的EAST装置图纸和一些前沿物理论文。
他的眼镜搁在一旁,手指无意识地按压着眉心,显得有些疲惫。
科工委的张云超书记坐在他对面的沙发上,神情十分严肃。。
气氛,比窗外凝固的热浪更沉。
张云超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像投入深潭的石子:
“万院士,‘火种’工程已经立起来了,箭在弦上,洛总师那边,方案是骨架,理论是灵魂,但血肉骨骼,还得靠咱们聚变领域最坚实的肩膀。”
他顿了顿,目光锐利地看向万明远:
“项目架构搭建在即,核心攻关小组的负责人选,至关紧要,您是国内聚变领域的定海神针,识人最明,眼光最准。”
“这个担子,无论如何,需要您帮着掌掌舵,推荐最合适的人,去顶住那些关键隘口。”
万明远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里没有立刻答应,而是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甚至还有那么点不可思议。
你要不要看看你在说什么啊!?
他伸手拿起茶杯,啜了一口早已温凉的茶水,那苦涩的味道似乎直入心底。
“夸父逐日……”
万明远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指尖敲了敲那份他早已熟稔于胸的方案:
“张书记,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它走的路子,跟我们EAST,跟国际上托卡马克这条主流,几乎是……背道而驰。”
他将茶杯重重放下,陶瓷杯底与桌面碰撞出清脆却沉重的一响,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内心巨大的冲击波。
“这计划要是动起来,要人、要钱、要资源,从哪儿来?”
万明远的声音陡然拔高了几分,带着一丝压抑不住的自嘲和悲愤:
“还不是得从我们这些已有的锅里往外舀!EAST怎么办?ITER的进度怎么追?几百亿砸进去的项目,不能说停就停!”
他的目光直视着张云超:
“您这是让我……从我自己的碗里把肉抢走,送到别人的锅里去煮,煮好了可能还要分不清是我的锅还是别人的锅!抢了钱,还要我帮忙点人头送去?!”
他摊了摊手:
“钱从我碗里抢,人还要我帮忙凑啊!这简直是…”
后半句话他硬生生咽了回去,但办公室里的空气已经紧绷到了极点。
窗外的蝉鸣此刻听起来更像是一种尖锐的噪音。
他可是搞全超导托卡马克的,跟磁箍缩惯性约束可不是你侬我侬的关系,即便不说敌对,那也是两条完全不相交的平行线。
现在上面摆明了觉得这条路走的太慢,或者可能走不通,想要尝试另一条路了。
这么大的项目经费可不是个小数目,单是初期的启动资金估计就不下百亿,这钱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填上的,大概率是从其他项目上削减了,至于这一刀会砍在哪……还用想吗,九成是要砍在他的大动脉上了。
所以现在钱从他这抢,人还得让他帮忙凑啊!
张云超闻言没有丝毫愠怒,他理解万院士的不甘,但这不是理由。
他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依旧沉静如渊,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力量:
“我知道,万院士,我知道您的难处,知道EAST团队每一个人的付出,但国家战略面前,没有小家,只有大业!”
“那份方案的理论价值您比我清楚,那份液态金属流型拓扑图,那份动态浸润平衡的临界曲线,那份撕裂模控制的频率图谱……不是空中楼阁,是有严密逻辑支撑的、指向另一种聚变可能性的启明星!”
张云超的声音斩钉截铁:
上一篇:财富自由:从三十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