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开局讲聊斋,我吓死全网粉丝 第319节

  “求江宁老师发个红包,安慰一下我们这一些受伤的心灵。”

  之前江宁以为这一些宋史研究协会的是老顽固,没想到,竟然如此的风趣幽默。

  “哈哈哈,各位老师,我可是半路出家的野路子,你们别打击我。”

  “半路出家都这么厉害了,你让我们怎么活啊。江宁老师,我想问一下,您4000万粉丝是怎么来的?”

  “就是这么来的。”

  “……”

  “楼上的傻,你得问,江宁老师,我们搞什么样的史学研究,才能吸引大众?”

  是的。

  现在做不问不能关起门来做学问。

  历史这种东西,脱离了大众,那就没有味道了。

  很快便有一众研究者向江宁求经。

  对此江宁也不藏着,说道:“我也不知道怎么讲才会让大众更感兴趣,不过,大家也知道。我们的史学著作并不是那么完美,有的存在错写,有的存在漏写,还有的就随便记录几个字,我们也不太懂意思,这都阻碍着我们的研究。我其实也没有特别的方法,就是将一些史书当中有错写的,有漏写的补充而已。当然,在补充当中,我更为考虑的是这些历史人物的个人成长历程。毕竟,我们都知道,虽然这一些都是历史人物。但其实他们与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并不是一个数字,也不是一个代号。”

  “江宁老师说得太好了,所以你讲的如王阳明,徐慎……这样的历史人物,看起来就这么有血有肉。”

  “对。因为史书记载有限,有一些史官可能想写,但没有条件,没有这个精力去写,或者当时没有这么多资料进行多方面的论证。所以他们只能记载一些比较重要的事件,可这一些重要事件发生之前,他是有预兆的。通过了解这一些历史人物的生平,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

  所以江宁也能理解,为什么史书一向只记载达官显贵。

  这太正常了。

  就这一些达官显贵,他们也只能记载一些重要事件,不可能什么都记载下来。

  更不用说那些普通人了。

  “所以您认为,历史最为重要的是人物,而不是事件。”

  “是的。”

  江宁点头:“一切的历史事件都是通过人物推动的,搞清楚了人物,那这一些事件也就清楚的多。同时,人物也比之事件更为让普通大众接受。”

  这其实也是文学最为核心的内容。

  不管是史书还是文学,都是围绕人物。

  “江宁老师,我有个问题。”

  “江宁老师……”

  这一晚。

  江宁与一众宋史研究者聊得很晚。

  如果不是第二天江宁准备搞直播做一期宋史直播,说不得这一些研究者得拉着江宁决战到天亮。

  ……

  “江宁老师,听说您加入宋史研究协会了?”

  “我去,昨天刚加入的,你们怎么知道的?”

  “我们也不想知道啊,你看,有好几个宋史研究者将你入群的消息发到了快抖上。一下子,就因为这个,他们涨了好几万粉呢。”

  “噗嗤……”

  江宁泪流满面。

  没想到,这些家伙竟然拿自己蹭了一波流量。

  不过江宁也没觉得什么。

  大家都是玩快抖的,不蹭白不蹭,换成是他,他也蹭。

  “江宁老师,您这是准备讲宋史了吗?”

  “宋史话题太大,我只准备讲宋朝的那些人。”

  “宋朝的那些人,这个题目好,我喜欢。江宁老师,您准备讲谁,宋太祖吗?”

  “太祖皇帝大家都知道,有啥好讲的?”

  “那讲一众宋朝知名词人,我最为喜欢的就是这个。”

  “他们啊,自然是会讲的。不过,我要说,除了这一些知名词人之外,其实有一些不知名的词人,他们同样有着极为丰富的人生经历。比如,今天我想讲的这位,刘过。”

  “刘过是谁?”

  “刘过是南宋时期一位词人,字改之,对,他与杨过的名字有一些相像。”

  “杨过是谁?”

  “杨过是……呃,这个以后会讲。今天我们讲刘过,刘过其实与我们普通人一样,在南宋词坛,一直普普通通,即没出名过,也没有做过什么官。甚至,他过得还比较清贫。据说他四次中举而不第,终身是为布衣。不过,虽然刘过没有做过官,但结交的都是一些名流。比如像辛弃疾,陆游……他们。”

  前世史书上并没有记载刘过。

  人们知道这位人物,只是因为有一些宋人笔记当中提到刘过。

  虽然江宁知道。

  不记载刘过太正常了。

  他一没当过官。

  二没做出什么像样的事迹。

  记载他做什么?

  可是。

  在江宁眼里。

  有的时候,这一些普通人的人生,或许才更为真实。

  “据说,辛弃疾在浙东为帅的时候,刘过慕名而来欲结交,门房见刘过只是一介布衣,势利眼发作,坚决不让其入内。刘过愤然与门房争执,辛弃疾听见声音召门房问话,门房不免加油添醋地说刘过是非,辛弃疾大怒,本想将刘过逐走,幸而此时陆游与陈亮在侧,二人把刘过大大夸奖一番,说他是当世豪杰,善赋诗,不妨一见。

  辛弃疾这才让刘过进来,问:“你能写诗么?”刘过说:“能。”这时席间正上羊腰肾羹,辛弃疾便命他以此为赋,刘过笑道:“天气太冷,我想先喝点酒。”辛弃疾赐酒,刘过接过,大口饮尽,一时手颤,有酒液沥流于怀,辛弃疾就让他以“流”字为韵。

  刘过随即吟道:“拔毫已付管城子,烂首曾封关内侯。死后不知身外物,也随樽酒伴风流。”

  辛弃疾闻之大喜,忙请他共尝羊羹,宴罢后还厚赠他不少财物。

  后来辛弃疾在京口为官,一日大雪,辛率众幕僚登多景楼观雪景,刘过出现时的模样很魏晋,敞着衣襟,穿着拖鞋,懒洋洋地就来了。辛弃疾觉得刘过太不注重外表,想为难一下刘过,便命刘过赋雪,并以“难”字为韵。不想刘过张口即吟道:“功名有分平吴易,贫贱无交访戴难。”辛弃疾赞叹不已,自此厚待刘过。”

  当然。

  这只是其中的一件趣闻。

  “但事实上,刘过的一生过得都比较清贫。毕竟,他一没功名,二也没有做什么生意。生活上,都是靠依附一些知名文豪或者是大将。如果刘过很有才华,这也没有什么。短暂的依附,迟早会出人头地。但刘过才华一般般,可能吃食方面不太愁,但并没有做出太多的事迹。”

  “随着年纪渐长,以及他依附的名人相继离世,刘过开始漂泊各处。一次,他来到了年少时候曾经到过的安远楼。登上安远楼,看着远方的美景,以前种种回忆涌上心头。随即,刘过提笔写了一首《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一边讲。

  江宁一边拿出纸与笔,赋词于上。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是的。

  有的人一生可能没有做出什么事迹。

  但一首词,却令他名垂千古。

  如之前写出【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青梦压星河】的唐珙。

  又如现在的刘过。

  不为其他。

  就为他最后这一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是啊。

  二十年光阴似箭,如今我又重新登上这旧地南楼。

  看着前方早已破烂不堪的黄鹤矶头,我不经想着,我的老朋友有没有来过?

  可惜我眼前满是苍凉的旧江山,又平添了无尽的绵绵新愁。

  我想买上桂花,带着美酒一同去水上泛舟逍遥一番……

  但……

  却再没有了少年时那种豪迈的意气了。

  而我,也不是当初那一个刚刚来到安远楼的少年。

  如此。

  也就,算了吧。

  “刘过写完这一首诗之后,宋人笔记当中再也没有了他的记录。”

  这便是刘过的一生。

首节 上一节 319/3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局双无敌天赋,竟然被称为废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