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想艺考你说我跑了半辈子龙套? 第352节
看来10年禁导并没把你打垮。
“哈哈,我开玩笑的!”
“揭露资本还是很有必要的,抹黑国家的事咱不干,有些事虽然存在,但不是你拍电影抹黑的理由,事件放大和揭露事件,是两码事!”
可以,老田这当了老师,确实变得不太一样了。
“行吧,那你咋说,再实习几天,还是明后天开拍?”
“拍,我晚间帮帮谢师傅就行,他跟我也是说着玩的,不过趁着我现在有感觉,我觉得还是把最难的几场入殓戏份拍完再说,尤其是那场车祸戏!”
车祸,死者面目全非,主角要给他完成整形修复。
但莫三妹第一次上手,也是开始理解他父母老莫这个职业伟大的时候。
这是很重要的一场戏,也是莫三妹内心转折的开始。
但原片关于入殓手法等等一带而过,应该是没有入殓师的相关体验,拍不出那种真实感;陈瑾希望真实的还原出来,也把华夏的葬仪传统风俗更加的放大。
这是华夏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现在好像被小日子给继承了。
一部《入殓师》搞的全球都以为入殓师是日本的传统职业,事实上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华夏古代的夏商时期,至周朝时期也将其纳入正规的礼法中。
这是华夏殡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后由唐传入的日本。
而且,《入殓师》的原著作者青木新门,更是从华夏学到的入殓师手艺,才在日本干了40年的纳棺夫,写了《入殓师》原著《纳棺夫日记》。
他是37年来的华夏东北,跟着侵略者一起过来的。
不过天道好轮回,目前日本的丧葬业,已经完全被华夏商人所垄断,殡仪馆都是华夏人开的。
画虎不成反类犬,所谓的工匠精神,压根没用在入殓身上,还是招的华夏工人。
“好!”
田状状听了陈瑾的话后,倒是没任何的意外。
“那你这两天好好准备准备,这第一场戏就这么有挑战,我可是很期待……”
田状状朝陈瑾笑着。
陈瑾这两天,可谓是好好给他上了一课,还有制片赵方。
两个人已经收起了内心的成见。
这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但在陈瑾一丝不苟完成了入殓师手法的那一刻,他们看到的,是一个演员对职业的尊重和态度。
所以对于年轻的陈瑾,内心上更多的,反而是一种欣慰和自损。
这样前后心灵上认知的冲击感,其实比张一谋看到陈瑾有演技的时候,还要来的巨大。
至少,田状状已经完全收起了对陈瑾的轻视。
他也不再以一个主任自居,更多的是以一个导演的身份,跟陈瑾这个演员,讨论着关于电影的拍摄、剧本、走向等等。
甚至在某一刻,田状状比任何时候的自己都要来的自信。
眼下的这部电影,很有可能是他这辈子能拍出的最骄傲的作品;它囊括了田状状自认为的,最强的一个制作和拍摄班底,哪怕之前他以为的演员短板。
“这个威尼斯最强新人的含金量,倒是挺高!”
田状状看着陈瑾离去的背影,一直以来挺漫不经心的神色,这一次变得出奇的认真。
第216章 彻底疯狂!一镜到底!
2011年2月15日,青山殡仪馆。
《人生大事》在这片场的第一场戏,也是陈瑾正式开拍的日子。
陈贤齐和苏婉瑜听说儿子要开拍了,都放下了游玩的心思,早早的来到了剧组。
他们还是第一次,在现场看儿子拍戏的一个状态。
而谢宝瑞和刘悦今天也没活,纯当观众,看看自家办公室新来的“实习生”,拍戏和真正工作时的一个差别。
陈瑾反正是没说这件事,但不知道为什么别说他爸妈,整个剧组的人都知道了。
甚至连9岁的赵金麦也来到了现场。
她妈还在她耳边一个劲的交代:“麦麦,都是假的,不要害怕!”
可能血腥的地方,也不会让女儿看到。
但生老病死这种事,赵金麦早就已经知晓。
倒不是胡凌从小给她做的死亡教育,而是小赵同学比较早熟,经历过这些事。
入殓师这个职业,她倒是第一次听说,在她妈的解释下,她明白了这个职业的崇高性。
“主任,啥情况啊?”
刚刚化完妆的陈瑾看到片场外围了这么多人,问着一旁准备讲戏的老田。
“好奇呗!”
“通告单昨天发下来了,大家都想要看看你这个男一号,体验的如何?”
田状状倒是压根没啥意外的。
剧组里面影帝飙戏,周围围观的人更多。
陈瑾现在也算是名声在外,而且还是体验职业归来,又是男一号,还是第一场就拍高难度的,谁不想来看一看男主角首拍的风采?!
这陈瑾拍了3部作品,说实话还是第一次有这待遇。
《山楂树》时虽然也有围观的,但并没有这么多人;而《失恋33天》都认识,演技也不需要多发挥,倒是《建党伟业》第一天拍摄,人挺多,但也没像现在这么正式。
关键老爹老妈混在里面什么鬼?
搞得陈瑾反倒是有些亚历山大。
虽说陈贤齐和苏婉瑜说过想现场看陈瑾拍戏,但这一场……有点渗人啊!
他怕老爹老妈产生心理阴影。
“不要有压力,你拍你的!”
“你多ng几次,他们就失去兴趣了,主要通告单上说你第一场戏拍入殓师,大家都想看看……”
老田是会安慰人的。
陈瑾则是看到了今天跟自己拍第一场对手戏的演员——罗京明老爷子,龚格而这个副手都只是顺带。
罗老爷子目前看着很有精神,不到60岁的年龄,但很是看老。
在这个圈子,有人50多看着像30岁小伙,但罗京明明显感觉上了年纪,年轻时累着了,他16岁便一直在西安话剧团工作,到现在50多,才凭借《士兵突击》许百顺一角而走红。
这个角色网友是这么评价的——他们压根没感觉这是个演员,就是导演随便在当地找了个农民。
本色出演。
因为完全就不像是演的。
罗京明已经把这个角色,拿捏到了边边角角,哪怕抽个旱烟骂人,都是一副村子里老大爷的样子。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他的演技。
“京明今天也是第一天进组,你们两个都是第一次,先对对台词,相互磨合磨合!”
“台词老师,跟他们纠正下方言!”
田状状朝一旁的武汉话方言老师说着。
他这番话还挺客气,但下一句就让罗京明吓了一跳。
“这场戏,我准备试试多用长镜头!”
“这部剧有三场我设计了一镜,昨天我跟摄影编剧聊了下!”
“尤其是出场和结尾两场,开头10分钟的戏,先把市井百态在镜头中自然流动的感觉拍出来!”
“结尾的烟花一气呵成,老莫骨灰烟花爆炸时,再加个慢镜头的星空,将死亡诗化为视觉奇观……”
长镜头,一直是田状状最擅长的拍摄手法。
自从想要跟陈瑾拍纪录片后,他内心就按耐不住,想要试一试;尤其是看到昨天陈瑾把死尸修复化妆的样子,他那种迫不及待想要一镜到底的拍摄心愿,就变得更加的强烈。
“试试,不行我们再剪辑拍!”
田状状这一句看似安慰,但给陈瑾和罗京明的压力,其实比周围围观者还要来的大。
如果这一段入殓的戏份,真的是一镜拍摄……那这对于演员的要求,当然是非常高的。
而电影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会具有很强的震撼力。
没有任何的剪辑,观众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场景,也不会有任何剪辑带来的割裂之感;陈瑾一个人完成了修复的一系列动作,这对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般的视觉冲击!
就像是,自己在亲眼目睹自己的亲人,在完成这一整个仪式。
很直接,也很流畅。
压根没有任何的顿挫和思考剧情的时间,眼神中,只有入殓师在一丝不苟的帮人整仪的感受。
很多纪录片会有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让人看了很是沉浸,就是这种味道。
从而,也提升了电影的艺术效果和观众的观影体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