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下山:我不当赘婿 第620节
“不知净泉法师要找什么东西?又是一桩什么样的旧案?”
净泉叹息一声,道:“此事说来话长,恐怕还要牵扯到令祖上大明洪武皇帝的一些隐秘。”
一听到隐秘二字,朱啸渊本能地就不希望传出去,但又忍不住好奇的心。想想这里也没几个人,刚才连太祖皇帝和马皇后的尸神都见到了,还有什么好瞒的,就说:“大师请说。”
净泉法师说:“此事的缘起,在于一部经书,名为《大光明经》,是唐代玄奘法师自天竺取回的一部真经,载有无上光明之法,也是明教之发端。西方僧摩尼,借《大光明经》之法,另著《大云经》,立摩尼教。”
“《大云经》预言曰,有净光天女转世而登帝位。后来武则天得此二经,入主大明宫,篡位登基,引入摩尼教法,改为明教。”
第729章 寻经人
净泉法师这段话不长,蕴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的。
每个人听到的重点都不一样。
朱啸渊听到明教和《大光明经》,就想到了自家祖上的出身。的确有传闻,朱元璋是明教徒,也是借明教的势力才得的天下。
而朱家书库所藏中,最珍贵的都是道藏经典。整个明朝,历代君王都崇奉道教,喜欢炼丹,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
但唯有一部《大光明经》,是摆在所有经书典籍之上,和《朱氏族谱》、《朱氏家训》放在一起的。
朱家人不修佛法,却要供奉这部经书。
朱啸渊一直不明白为什么,现在才明白,这部经书,是明教的源头。
而作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柯君道,却有些吃惊。
朱家和明教的渊源,明教起源于波斯摩尼教,这些都是可以考证的。但明教名字的由来,一直说法都是因为摩尼的音变,加上明教的确崇尚火和光明的缘故,又怎么会和武则天牵扯上了呢?
但净泉法师的话,却解开了他过去的一些疑惑。
武则天称帝后,不去隋唐帝君所在的太极宫,而一直居住在大明宫,过去史学家找了许多原因去解释,比如太极宫低洼潮湿,武则天篡位内心有鬼,不敢面对李世民,等等,都过于牵强,反不如这个“明”字解释得通透。
另外,《大云经》中的确有净光天女转世为帝的说法。武则天还专门让人作了《大云经疏》,给她登基做皇帝找到了理论依据。
可惜,真正的《大云经》早已佚失,现在传世的只有《大云经疏》。
再结合摩尼教传入中土的时间,明教后来发展的一些蛛丝马迹,还真有可能武则天就是摩尼转明教的第一任教主。
史学家想了那么多,可李沐尘却只想到了一件事:武则天灭李唐!
原本这些历史和他没有一点关系,但在香江时,李言成说,李家最鼎盛时就是李唐,拥有整个天下。
想灭李家的人很多,就是因为李家手里有一样象征绝对力量的东西。
京城李家被灭门,牵扯到太多的势力,其中就有魔门五使的参与。
当年李唐灭在武周手里,李唐崇道,武则天崇佛,李唐在太极宫,武则天在大明宫……
这一切的一切,互相之间,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武则天和明教什么关系?明教创始人摩尼又是什么人?
把朱元璋、武则天、明教这些信息连起来看,明教应该就是曾经魔教的分支——五行堂之一南明离火堂在世间行走的身份掩护。
可魔门五显堂明明在中原,摩尼教却为何起源于西方,又迅速传入东方?
摩尼教拜火,崇尚光明,和现在的太阳圣教有没有关系?
李沐尘越想越多,脑子也越来越乱。
就听净泉法师继续说道:“武周灭亡后,武氏曾有人上九华山,将《大光明经》奉于地藏菩萨座前。后来此经一直珍藏于本寺藏经阁中,蒙元末,有僧人如净,在我寺挂单,入藏经阁,带走了《大光明经》。后来,这位如净法师,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
朱啸渊一惊,祖皇帝朱元璋少年时的确在皇觉寺出家,做过行童,法号就叫如净。他云游化缘,足迹多在皖、豫一带,九华山化城寺是千古名刹,他去过化城寺也很正常。
“大师,那么说,您是在找《大光明经》?”
“不错。”
“可是《大光明经》一直在我朱家祠堂供奉着啊,大师怎么会想到来秘境找?”
“哦?你家祖传的经书是汉文还是梵文?手抄还是印本?”净泉法师问道。
“当然是汉文,是手抄本,据说是我朱氏先祖的真迹。”朱啸渊说。
净泉法师摇头道:“那就不是了。我所找的不是世传之《大光明经》,而是唐玄奘带回来的梵文真经,内有无上光明大咒。”
“原来如此。”
朱啸渊听完后沉默了,人家是来找经书的,而且那本经书本来就在人家藏经阁里,是自家祖先偷了出来,或者说借了出来,那人家要来找,也不好阻止了。
林曼卿忽然问道:“大师,你说是武氏后人把《大光明经》带上九华山,那武氏后人就在九华山出家了吗?”
“这倒是没有明确的说法,不过出家无家,如果武氏真在九华山出家了,那也就不再是武氏了。”净泉法师说道。
李沐尘知道林曼卿为什么要问这个,被我武氏灭李唐,这里面或许能找到和李家传承的秘密相关。
而武则天是明教第一代教主的可能性,也让武氏和魔教之间有了可能存在的关系。
“武氏现在还有传承吗?”他问道。
萧笙道:“有传承,晋州武家,就是唐武氏后裔,很有实力,不过行事低调,而且有个很奇怪的事,他们的势力不管如何发展,都不会出晋州。”
“晋州?”
李沐尘忽然想到,京城李宅隔壁那个宅子的原主人周绍义好像就是晋州人。侯七贵调查过这个人,原来在晋州开煤矿,实力不俗,后来得罪了当地的势力,不仅煤不挖了,还跑到了京城来,连晋州都不敢回去。
他知道再问下去也没有用了,见朱啸渊面露难色,知道净泉法师要在孝陵地宫里找东西,让他很不舒服,就说:
“朱老,罗盘的功能在于指引空间转换,破结界阵法。这里已经是实境,罗盘不能帮我们穿墙破壁。我现在的修为,是能勉强出去的,但我没法带着你们。要想不破坏这陵寝结构,咱们需要找到出去的墓道。不如这样,咱们边走边找,尽量不毁坏这里的任何东西,如果能找到《大光明经》就让净泉法师带回化城寺去,如果找到了出路,咱们就先出去,您看如何?”
朱啸渊点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净泉法师感激地看了李沐尘一眼,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李施主善心功德,他日有暇,请往化城寺一行。”
李沐尘想到将来要去十八层地狱,就笑道:“正好,我早晚要拜访地藏菩萨。”
净泉还以为他是指去九华山地藏道场,便道:“那老僧就恭迎仙驾。”
大家商议既定,便从配殿出来。
李沐尘施法移动那赤火流焰旗,如火烧云一般跟在众人的头顶。
外面果然是一个比配殿大上许多倍的大殿,殿中有帝后的宝座、琉璃五供,潘龙柱上挂着长明灯。
灯盏里的灰烬看来,似乎刚刚熄灭。
大家十分惊奇,联想到刚才经历的一场大战,难道是地脉被息壤封闭导致长明灯熄灭?
只有李沐尘清楚,这长明灯依赖的火力不是来自于灯油,而是盖在朱元璋和马皇后身上的赤火流焰旗。
如今旗子到了自己手里,这长明灯自然就灭了。
只是,皇帝和皇后的棺椁究竟在不在,如果在,那么刚才秘境里的那一口又从哪里来呢?
第730章 冥非冥,明不明
在中殿的另一边,有一扇石门,也是半开。按规制来说,应是另一座配殿,和他们刚才所在的配殿对称。
所以人们并没有当回事,只是门既然开着,顺便进去看一眼罢了。
却没想到,这配殿里恰摆放着一张石条几,几上放着一个匣盒,匣前有香炉供奉。
看着简单,但偌大一座配殿,空荡荡就放着这样一个匣子,莫名给人一种神秘感。
人们走进去,站在几前,不约而同地看向朱啸渊。
这里是孝陵,只有朱啸渊有资格动这里的东西,他若不动,别人当然不好意思动。
朱啸渊也很好奇,便打开了匣盒的盖子。
匣内的左侧叠放着厚厚一叠书册,最上面的一页赫然印着“般若大光明”五个字。
“不错,这就是《大光明经》!”净泉法师激动道。
“大师刚才不是说《大光明经》是用梵文密咒写成的吗,这明明是汉字啊。”
“你翻开看看。”
朱啸渊就小心翼翼地翻开书的第一页。封面是厚厚的纸张,但内页却完全不同,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像树叶一样的纸,上面密密麻麻写着看不懂的文字符号。
“这是贝叶经!”柯君道说,“这种纸是用贝罗多树的树叶制成,上面的每一个字都是用细针戳刻出来的,天竺佛经很多都是贝叶经,十分珍贵,拿的时候要小心点。”
作为考古学者,一见到古物,立刻就犯了职业病,生怕东西被人碰坏了,却忘了这里每个人都是高手,别说是用贝罗多树的叶子,就算是蜘蛛网做的,也不会弄坏。
朱啸渊将《大光明经》取出来,交给净泉法师,道:“既然这是化城寺藏经阁之物,那就烦劳大师带回去吧。”
净泉没想到朱啸渊这么大方,接过经书,道:“朱老施主胸襟令人敬佩。”
朱啸渊笑道:“我不是迂腐的人,都活到这把岁数了,还有什么看不开的。一本经书而已,老祖宗也不会怪罪我的。”
在《大光明经》的下面还压着一本册子,封面上没有字。
朱啸渊以为是一套的,就取出来,打开一看,内页却不是贝叶纸,而是普通的纸张,不过写的也是梵文。
“大师,这也是《大光明经》的一部分吧?”
净泉摇头道:“我记得《大光明经》只一册,让我看看。”
他接过经书,翻看了起来。
翻到末页,净泉微微一愣,讶然道:“你们看!”
众人都凑过去看。
上一篇:天物觉醒:我能刻印一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