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22节
一声“老伯”喊得邱建民很是高兴,然后拉着一只小板凳,坐到张大安身旁,笑着道,“张安啊,老伯求你一件事,你看能不能……开第三次招生会?”
“……”
第33章 祖宗
“不是,邱局长,已经开了两次招生会了呀。中考复读生就已经满员三百个,高复班我原计划是八个班四百个,第二次招生会扩到十一个班,这多出来的一百五十个学员,已经打乱了我现在的计划。”
张大安也没有骗邱建民,而是简单说了两个数字,“我现在一线讲师三十个,又不是常规的学校,授课内容的密度可以降低。我这里强度很高的,难道我把仅有的三个管理岗也填进去当一线讲师?”
“你还缺多少人?我是说按照现在的情况,你正常安排教学计划,要多少人?”
“五十四个,一门课一个主讲两个副讲或者一个主讲一个副讲加一个助教。人工成本非常高,硬支出是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的十倍,加班工资是双倍,而且我制定的薪酬待遇,课时费也不低。”
“这我晓得,这我晓得……”
连连讪笑的邱建民也是尴尬,他如何不知道张大安光老师的工资支出就要两百多万接近三百万,这个事情他还帮忙隐瞒,没有大范围的传播。
不过在沙洲市的老师圈子里其实都知道了,否则也不会现在这般热闹。
可不是只有“招生热”,还有“涨薪热”,尤其是排名第三第四第五的高中,率先提高了教职工待遇。
但提待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学校没办法从上面要财政,只能是自筹资金,是从学校经营性项目中拿出来的钱。
比如在市区的高中,通常围墙内外的小卖部,都是承包制,有的甚至还有门面房。
还有像校友捐赠这种,好一点的学校,每年多点少点总有。
整体上来说,聘用制还是能谈涨薪的,当然前提是老师水平摆在那里。
正常有编制的老师反而没办法吃到涨薪红利,只能等上面的政策变化能不能让自己赶上。
像“张安教育”这种逆天薪资待遇,在大城市或者已经开始司空见惯,但在沙洲市这种小地方,并不多见。
“既然邱局长晓得,为何还要为难我呢?”
“我怎么可能为难你呢?我也不瞒你,张总,是这么个情况……”
因为张大安正在河边钓鱼,所以说话的时候,邱建民是捡了块砖头过来垫在屁股底下,就这么坐着聊,倒也没有什么架子。
一旁张叔叔说不上话,这事儿他懂个鸡毛,反正他在局里混,以前靠“老连长”邱建民,现在嘛,他侄儿是全国高考状元,现在“张安教育”已经是全市最大民办教育机构。
嗳,你说气不气?
以前想要踩张正东的人,现在是毫无办法,只能围绕“素质教育”和“减负”来敲打一些边边角角。
不过没啥鸟用,毕竟“教育产业化”的趋势已经起来了,甭管是不是畸形的,势头就是这么个势头。
邱建民娓娓道来,跟张大安说着一些市里教育事业整体规划上的情况,主要还是围绕教育建设资金来谈。
“……现在呢,就是这么个基本情况。沙洲市的教育财政支出,变动不会太大。上面拨款也好,扶持也罢,肯定是要做一点平衡的。主要是省内平衡。但是呢,又鼓励自筹资金,说白了就是有项目上的想法,就要自己解决困难。那么局里本身的直属企业,每年收入也是定死的,上缴利润浮动也不大,再有一些‘小金库’的事情,算是普遍情况,我呢也没有什么办法把别人的‘小金库’挖过来,对不对?”
本来邱建民还想点一支烟,但最后变成了从口袋里抽出一支茶水杯,里面装满了浓茶。
喝了两口浓茶,烟瘾也就小了许多。
“这两年真正说新冒出来跟教育沾边的优质单位,也就你名下的‘张安教育’一家,别的就没有了,都是小打小闹。三五个老师一两个小班,多的没有。再有就是大多不正规,经不起查,上面要是来突击一次,全都是要整改关门的。你不一样啊,你规模大,效益好,还是正规单位,再有就是社会影响还是偏正面的,所以呢,我代表我个人,不是代表局里,希望跟你谈一谈。”
“主要哪方面?”
“那肯定是钞票了,现在上上下下就缺钞票。农场那边一百多个老师的工资拖着还没有结;乡镇小学操场和图书馆改造,这也要赶进度,不能只弄市区还有中心镇的学校。再有就是也想开辟财源,局里直接参与经营性内容,那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可以邀请市国资委的相关办公室来考察。”
“我能得到什么?”
“几样东西吧。”
邱建民五十多岁的人了,这辈子见过太多十六七岁的新兵蛋子,可张大安这一号的,他是真没见过。
天生的“兵王”啊。
这年轻人……
“首先肯定是有渠道上的支持,你的出版物,我们可以帮忙联系渠道。不管是省内各市的直属书店,还是说‘新华书局’,还是说省出版公司,都好说的。代理也好,分成也好,这个你来提要求,我可以保证以扶持做大为主,且不干涉销售模式以及经营模式。”
“其次就是师资力量上,局里可以帮你点兵点将,不要脸一点,帮你联系外市的教学能手,你开人才需求,我们来帮你牵线搭桥。反正我要退休了,得罪外市的同志就得罪了,这个不怕别人来咬我卵。”
“再次办学上不设门槛,你只要有本事把人招过来,招两千个还是两万个,局里想办法帮你兜底。在现在新东圩港中学校址上,周边土地,我们来解决,帮你跟当地大队谈判。用地优惠不局限于现在的范围,全市随便挑,你哪怕要租写字楼,市里在人民路上的两栋楼,你看中哪个租哪个,一切好说的。”
“最后就是税费优惠,农村青年创业税收优惠基础上,局里可以帮你划进‘优秀创业青年’的范围,然后再加一个经济开发区的免三减二,保证你能吃到合法合规的全部税收优惠。”
连说四条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扶持优惠,邱建民却始终看不到张大安有啥表情变化,仿佛还在专注着河里的七星漂。
“没了?”
“啊?没、没了。”
“就这?”
张大安撇撇嘴,“邱局长,我跑隔壁尚湖市,人家直接把我当祖宗供起来你信不信?”
“……”
第34章 通力合作,携手共进
也不是张大安“癞蛤蟆打哈欠”,口气这么大,那肯定是有原因的。
邱建民此时张嘴闭嘴谈效益谈合作谈这个减免那个优惠,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但是,这是张大安应得的,属于江口省在主要县域经济体的基本经济发展原则,包括人才保护上,也是执行这个大原则。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遍地都在搞经济开发区,“经济开发区”这个平台,既要充当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功能,还要给人才做保护。
而张大安仅仅是这点儿事情吗?
他可是高考状元,而且还是4696年的全国高考状元,不仅仅是拿到了沙洲市教育局的嘉奖,吴都市、江口省的教育局,同样给予了嘉奖。
这种荣誉对张大安来说一钱不值,但邱建民敢说不值一钱?
没有“天降文曲星”一般的张大安,就邱建民这个岁数这个履历,理应去冷板凳等退休,而不是在这里假模假样跟他吹牛逼。
搁这糊弄鬼呢。
要是张大安跑去隔壁尚湖市,一个吴都大市的高考状元就足够“耀武扬威”,哪里需要邱建民跑来饶舌。
“老连长”也是“老油条”,被张大安一个反问就点破之后,也只是尴尬地笑了笑,继续说道:“你去尚湖市,那不是要我的命嘛……”
“老伯,大家自己人,真没必要跟我打马虎眼。”
张大安手一抖,提起鱼竿,中了一条大板鲫,随手扔进了水桶,继续穿着蚯蚓说道,“我想法很简单的,只要服务到位,其它都好商量。市里国资管理公司想要投点钞票,投个一千万两千万,我也没意见。”
“那大概多少股份呢?”
“两千万,十个点。”
“会不会有点少啊?”
“我缺你那两千万?我一个暑假收学费就收了四千多万。”
“……”
虽然张大安一点好态度都没有,但邱建民却不以为意,这才是正经自家人商量的模式,现在邱建民退休能不能待遇再提一提,就看明后两年“张安教育”、“新东圩港中学”以及“状元陪读班”的成果。
这种坐火箭进步的机会,一世人生最多就碰上一回。
要不是他跟张正东的战友情,根本轮不到他。
两千万投资“张安教育”,占股十个点,张大安算经济账,还是吃了“亏”的;但要是算多维度的效益,那也刚刚好。
沙洲市赶上了时代大发展的红利,教育事业算是一个短板,但现在短板有可能不那么短,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双赢乃至多赢的事情。
以“张安教育”去年和今年的营收来看,估两个亿不算什么,就今年的营收来看,除了四千三百三十万的学费,多种形式的教辅材料出版物批发,今年下半年往外卖个八百多万不成问题。
光一个中考教辅材料,一个学校吃下去十六万轻轻松松,这还是去年中考状元的品牌溢价;今年不仅仅要多一个高考教辅材料,高考状元的品牌溢价只会更高不会更低。
五千万以上的营收,这年头那都是一方大佬,在县域经济体跺跺脚至少市里不会当没听见。
也就是张大安年纪太小,这才没办法跟他“酒精考验”。
未成年,才十七岁,上哪儿说理去。
能“考验”张大安的路数不多,至少现在大多数人眼里,张大安身上的光环还是偏正派的。
人们对“文化人”有着不切实际的滤镜。
“直接投资‘张安教育’,恐怕不行,影响不太好……”
“那就合资‘新东圩港中学’,成立一家教育公司,让我阿叔来兼任总经理。这总没问题吧?”
“嗯?”
“怎么?我阿叔正是当打之年,这点进步的机会都不给?”
“……”
这一刻,“老连长”肃然起敬,他此时终于反应过来,眼前这个少年,有着超出常人的狡猾,而且挺阴的。
如果时间倒回去,倒到张正东还是东圩港中学的校长时期,张正东这个破学校的土鳖校长,这辈子不可能当上副局长。
现在不一样,他以民办教育科科长的身份,去兼任新直属教育公司的总经理,合情合理的同时,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妥的地方。
甚至这个总经理还能是新东圩港中学的校长。
看上去还是校长,情况却大不一样。
原先的东圩港中学,那就是误人子弟的牲口圈栏;新东圩港中学那是“文曲星”关照的稷下书院。
上一篇: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