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34节

  “……”

  会议上所有人都是一脸无语。

  你小子……状元是那么好考的吗?

  噢,你是啊。

  那没事儿了。

  可你去年是理科状元啊!

  但是也得承认,张大安说的这个就是最好的危机公关办法,说破天……状元那就是牛逼!

  胜利者就是有特权。

  全国乡镇中学的“哀怨”也不如一个全国高考状元的喜笑开颜,至少在这个社会高速发展的时期,它就是现实。

  “第二套方案,学员原先的母校可以拿他们充数,我呢,就吃点亏,只着重宣传本科达线率百分之一百。”

  “……”

  “……”

  “……”

  也挺逆天的,但比第一套方案像个人,不过跟学员原先的母校沟通,张大安懒得去做这种破事儿,教育局自己找临时工去干脏活累活。

  不过也确实不难做就是了,对任意一个学员的母校来说,多一个本科都是多一份优质成果。

  怎么掺和进当年的统计数据,那自有办法,今年是没有学籍,但去年有啊。

  表述一下去年有学籍的是复读生就完活儿了,一个备注的事情。

  再有就是数据反馈在喜报上就行,不落实正式统计档案,怕个屁。

  这都是活儿!

  关门会议除了讨论今年高考之后的危机公关,还就是今年开办分校的事情,马洲市和江皋市的教育局,显然已经跟沙洲市教育局做了沟通。

  隔壁暨阳市教育局虽然也想下场,但热情稍微褪去了一些,暂时需要观望。

  没有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这始终是个坎儿,暨阳市对整体的经济发展更看重,对局限于教育事业尤其是中考高的成绩,并没有上升到核心问题的地步。

  “张安教育”的潜力巨大,暨阳市的高手并不是看不出来,只是即便到了上市的地步,也不太可能是暨阳市主导,必然是沙洲市的同行出手,那还不如培养本地的纺织企业,税收和就业的兜底能力更强,产业规模辐射也更大。

  从这里也看出来三城底气的不同,不过这不是沙洲市教育局要操心的,局里只想知道分校投资建设要多少钱,直属教育投资公司还能不能像沙洲市新东圩港中学这里一样,有相对来说较高又稳定的股份占比。

  再有就是分校是确定“三加三”的小步快跑,还是直接硬上更完备的配置。

  “西来镇我去过,还是太偏了一些,而且交通也不方便,怕是会影响高考复读班的筹建,对于家长来说,条件肯定是好一点最好。现在本部基本做到了每一个教室宿舍都有空调,这就已经拉开了差距,对家长,尤其是非江皋、马洲本地的家长来说,还不如直接来本部。这方面,还是要慎重考虑。”

  “所以我这里就是要看教育局有没有兴趣搏一搏,如果说我拿到了今年的高考文科状元,招生规模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那么到时候七月八月招生,期间要是有足够完善的教学设施,招生规模就是多多益善。”

  这一句话说的轻巧,但里头可不是真讲七月八月,而是把现在的二月,以后的三月四月五月六月都算了进去。

  为什么?

  因为教学设施改造需要最少三个月,这里面的人力物力财力协调,谁主导谁就是爷,张大安的意思很明确,看看沙洲市教育局有没有兴趣搞把大的。

第53章 虚晃一枪

  这是一种试探,但出现在一个十七八岁的后生仔身上,还是让市里下来的两个秘书感觉到有点儿惊讶。

  但沉浮官场之中,也见怪不怪,然后不露声色地互相一个眼神,对张大安道:“如果要做,那我们希望可以用设施援助的形式,来交换马洲和江皋在界河分校的股份。”

  是个多方协作,而所谓的“界河分校”,指的就是新东圩港中学分校,因为江皋和马洲的分界线就是一条叫“界河”的小河,故而用来指代。

  如果用“西来分校”指代,就有点儿偏向马洲,出于称呼上的公平考量,所以此时内部约定就是“界河分校”。

  “两边都拿出来一百亩地,实际能使用到的,目前只有马洲这边的五六千平米。这个月开始着手改造,还能新增两个操场,一个体育馆,马洲方面不一定会甘心。”

  “可以上新项目,反正都是拉投资,‘张安教育’有没有新项目?”

  “有是有,但我的计划是在今年三季度在本地展开,放在马洲和江皋,都有点不合适。”

  “是张科长之前提到的职业技能培训吗?”

  “对,我其实正在着手翻译日系车和德系车的维修工具手册,然后拆解出汽修授课教材,再从东北和沪州挖人开班。”

  “……”

  “……”

  “……”

  张大安一句话把两个秘书都干蒙了:不是,后生,意思是你还懂维修工具专用外语?真的假的?

  但这事儿没人问,还没到问的时候。

  只讨论项目前景的话,确实有搞头。

  沙洲市和尚湖市,以前就尝试合作搞日系车的专业维修培训,然后成立连锁维修站,但因为有个副市长喜欢上了踩缝纫机,此事作罢。

  “萧规曹随”能成为经典,那是因为这样的案例太少。

  天天念叨的“政策延续性”,说白了就是“萧规曹随”的老生常谈。

  非常难做的。

  哪个人精不想证明自己是更强更牛逼的?

  所以现在正经在汽修上做起来的,其实是临安市,人家毕竟也是个省城,跑沪州整点儿薯条不成问题。

  尽管日系大本营实际上是岭东省,可各路大佬想要做成专业连锁,一直都做不成,原因很简单,一个市一个区一个县,都会有“地头蛇”,也都是大佬,谁都不捞过界。

  最后就形成了你家轮胎多一点儿,我家轮毂堆成山,总之没有绝对的霸主。

  不过遍地汽修店修丰田嘉美已经是常态,就跟到处都能修捷达、普桑类似。

  张大安现在提出来的新项目,就等于说另起炉灶,可以给政府相关单位输出人才,前提是政府依然没放弃这块汽车服务业的投入。

  私人小作坊是做不大的,政府可以支持,但不会扶持。

  能搞得如火如荼,那就不一样了,这叫形成了产业,这就不仅要支持,还要扶持。

  当然了,前提是对国家经济发展有信心,相信老百姓都能买得起普桑、嘉美,反映在新闻联播上的一句话,那就是“我国家庭汽车保有量”。

  汽车卖得多,就证明基本建设在大投入大发展,基础工业也在大投入大发展。

  只不过嘛,沙洲市在这个复杂的四六九七年,有汽车工业……但不多。

  所以挺尴尬的。

  “张总,这业务跨度是不是有点大?您看,现在做的是中高考复读,跳出这个舒适区,做汽修技术培训……有点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啊。而且对大型设备以及场地的需求较大,换成文职服务业是不是会更好一些?”

  “汽修市场大嘛,来钱快。我开个文职服务技能培训,没有市场就没有学员,对不对?”

  “哎呀,张总,那可以专门做政企对口嘛……”

  请客吃饭,上菜总得是先冷盘再热菜,硬菜压个轴,最后来碗汤再加餐后水果。

  市里来的人精秘书拿捏得极其到位,让张大安不得不承认,高手都在朝堂啊,民间有个鸡毛的高手,尽整些野路子套路。

  虚晃一枪,张叔叔被晃得七荤八素,寻思着刚才不是还在聊汽修么?怎么突然就整成什么文职服务业了?

  其实在先发国家的“白领”职业技能培训并不稀奇,而且还有各种竞赛,甚至“微软”的办公三件套都能玩出花儿来。

  国内基本上就是电脑房集训,能操作就当会用。

  那么事情就简单了,张大安要做的,就是开个电脑房,然后沙洲市这边至少两个部门系统会把常规技能培训,扔给张大安去做。

  给谁做都一样,给谁不是给,给哪个小舅子也行。

  张大安要的不是沙洲市这边的政府订单,这玩意儿走不了多少量,除非他是大型专业培训机构,但是,有这么一个合法合规的身份,很重要,可以说是极其重要。

  有了这个身份,就有资格正式展开职业技能培训的业务,这是能走量的,只不过需要张大安招募大量销售去跑业务。

  目前张大安瞄准的,就是沙洲市保税区本地的外资企业。

  一步一步来,有了沙洲市保税区的外资企业合作经历,就能打入沪州市场,确切点讲,是沪州的劳务市场。

  即便是按照四六九七年的市场潜力,那也是三四十亿的规模,能吃下来百分之一就行。

  张大安打算先自己整几个认证,比如UG、犀牛(rhino)还有Adobe这种,重生前做车铣镗钳电的培训,他自己还顺便考了多个技工等级。

  都不难,混久了就是一把过。

  要是能成为软件商的指定培训合作方,那还能顺便混个代理,也能方便他到处挖人。

  这里面还有一个更赚钱但也是难度更高的模式,那就是自己开发一套软件,培训自己学员的同时,再推销给大大小小的老板们用在自己的厂里。

  最典型的就是国产CAD软件,正版太贵,用国产的就很便宜,而CAD联盟只需要能读取AutoCAD的文件就行,小老板小企业的要求就是能看图,剩下的自己搞。

  张大安现在琢磨的,是明年之后,自己去收购一家国产cad软件,反正这年头破产的类似物公司没有一万家也有八千家。

  收一个就行,然后在沙洲市本地的土老板群体中推销年费打包,顺带还包介绍制图员,制图员还是自己的学员。

  完美!

第54章 这也能赚钱?

  吃了一顿元宵之后,张大安就开启了刷卷模式,依然是一三五、二四六的单日科目节奏,学员的精力还是充沛的。

  三百多万的塑胶跑道投入使用之后,学员每天的运动量还是够的,考试也得储备体能,没有哪个考试不需要体力。

首节 上一节 34/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