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重生的我没有梦想 第43节

  “是这样的,之前我们看到您在‘状元说’这档节目中谈到了创办公司,经过我们的实地求证,再加上过往一些相关媒体的报道。我们发现您在招生的过程中,开出了相当高的学费,如此高昂的学费,普通家庭很难承受得起,您觉得这会不会进一步加剧高收入家庭和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学生之间的差距?”

  “当然不会。”

  张大安对着镜头找好了站位,整个人侧身的时候,自然光打在他脸上,还是形成了鲜明的光影,这种立体感,再加上他本就高大的身躯,对记者邓小玲形成了相当有艺术张力的对比。

  镜头前的张大安,就像是严师训诫愚徒,张嘴就来,“首先我要纠正你一个说法,那不是学费,而是培训费,这些学员来我这里是学习应试技巧、答题技术,不是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其次你说价格高昂,那是对我的不尊重。一直以来我在各个场合,都强调过我掌握了‘核心技术’,我认为我的技术理论非常值钱,并且早就打算将业务拓展到职业教育领域。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像我这样的顶级培训师,收费都是在八万美元以上,折算下来,大概就是六十多万元。我现在的收费,相当于在这个基础上打了一折,严格来说跟我收取的费用相比,我的损失才是高昂的。”

  “……”

  “最后就是你说加剧高收入家庭和普通家庭甚至是贫困家庭学生之间的差距,那完全就是无稽之谈,以京城为例,收费是我十倍的教育培训机构有三百多家。其中还不包括专门针对体育特长生和艺术特长生的培训机构,尤其是艺术特长生,一个大型艺考培训连锁机构,每年每人至少能收取十万元以上,并且能承诺多个高校的特招名额,我想,这才是……”

  “……”

  张大安根本无所叼谓,直接张口就来,当场就把邓小玲给干蒙了。

  不是,老弟,你们沙洲少年这么野的吗?

  这话也能讲?

第67章 大安仔,大安哥

  “……我个人认为啊,像京城、沪州等等大城市专门为特招、加分而开办的商业教育机构,才是真正地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失衡。本来已经是经济中心城市,掌握了全国最多的教育资源,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额外地获取非大众竞争赛道的高等教育上升途径,这非常的不合理,我希望京城卫视作为首都的电视台,能够帮忙发声,当然我相信你们既然是为了教育公平而来,肯定是能为群众发出呼声的吧?”

  “……”

  有那么一刹那,邓小玲感觉自己像是被眼前这个壮汉来了一记强而有力的直拳,就这么毫无征兆地打在了面门上。

  她的脑袋嗡嗡的,甚至不知道接下来的画面该不该剪掉。

  而张大安根本没有给她机会,因为沙洲电视台会配合报道,里面会有京城卫视记者来采访的画面。

  同时江口省的平面记者也在,已经拍了几张照片,到时候转载报道根本不是个事儿。

  定性嘛。

  这是十八岁少年谈教育公平吗?

  当然不是!

  这是京城卫视下乡来体恤民情,为群众发声来了。

  不然十八岁少年哪来的勇气?

  采访结束的时候,邓小玲的表情已经连基本的笑容都挤不出来,她想要跟张大安协商一下,结果被人拦住了。

  “不好意思小姐,我们老板要离开了。”

  梁春波也是个少年,他现在给“大表锅”做保镖,虽然比“大表锅”矮了小半个头,但气势还是很足的。

  “上车了,菠萝仔。”

  “是。”

  一路小跑的梁春波坐到了副驾驶位置上,二手的奥迪A6,重新收拾了一下,凑合一下当“张安教育”的办公用车。

  司机是张正东的另外一个堂弟张正前,原先在沙洲市客运公司当公交车司机,本来也没有编制,所以在哪儿混都一样,在侄儿这里一年拿五万块钱,还不用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自然是乐得逍遥。

  张正前是个自来闷葫芦的长辈,跟张大安交集并不多,但绝非疏远,给张大安父亲抬棺材的人之一。

  “阿叔,去公司,不回学校。”

  “好。”

  在人民路的十字路口打了把方向,便奔着市区去了。

  “张安教育”现在拿下了一栋小楼,算是写字楼,但因为是半成品,当年是烂尾楼改造而来,瞧着还是挺寒酸的。

  不过胜在便宜,市里为了把陈年老账清掉,算是半卖半送了。

  真要说值钱,地皮肯定是值钱的。

  单说临街的门面,一个路口拐角,四间门面就现在的行价,也要小一千万,折算到张大安手里,其实五百多万出头。

  能有这个价,那是因为不能只要门面,门面后面的建筑,还有一堆没人要的弄堂铺面,也得全部吃下。

  所以“张安教育”从银行贷款拿下的这栋楼,目前还是稍微做点儿外包围装修的阶段,也没有什么特别豪华的地方,就是弄点儿铝塑板拍上去,然后就是“张安教育”四个大字的招牌灯。

  大堂进去也有电梯,前台都是看上去斯斯文文的“表弟”,文化水平也有高中,但是没毕业,以前在老家岭西读不起就不读了,现在算是半工半读,在外经贸酒店培训了三个月,已经能忍住前来咨询家长们的各种无理取闹。

  在老家的时候,这些斯斯文文的“表弟”一旦忍不住,拎着甘蔗刀也是敢跟人同归于尽的。

  不过因为武装部那边有备案,大家都不想给自己老爹丢脸,再加上“大表锅”一个人挡下了绝大多数的风雨,所以坚持住这份斯文,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挺重要。

  “阿文阿武,跟人换个班,下午有人来考察,你们临时做个招待员。只要添茶倒水就行。”

  “好。”

  前台一身笔挺西装的两个少年点点头,赶紧去更衣室换了一身行头,招待员是衬衫加马甲,走的是“酒店管家”的路数,在“张安教育”这里,仪态都会训练。

  哪怕韩铁拐这个语文组的组长也是如此,虽然走路还是一瘸一拐,可是现在说话中气十足,谈吐也相当自信,自然没人小看。

  当然谁兜里有钱了,胆子都会大一点。

  钱是英雄胆嘛。

  “菠萝仔,前两天老家武装部的人说要来看看,怎么没音讯了?”

  “去给学校忙军训了,可能要再过一阵子。大表哥,我听我妈妈说,现在有人过来托关系,说是希望多送一些人过来给你做事……”

  “照章办事。”

  张大安拍了拍梁春波的肩膀,“你自己不要想有的没的,别觉得帮不到别人就心里内疚,没有这个必要。一切以我为准。”

  “我明白的大表哥。”

  “好好准备考试,多读书没坏处,明白?”

  “明白!”

  “噢对了,车上几条烟你给你妈妈路上带着。”

  “好,谢谢大表哥。”

  今年的暑假,梁春波的母亲来了一趟遥远的江口省,坐了五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实际上梁春波让他母亲坐飞机,但机票太贵,此时的机票价格,远没有几年后那么便宜。

  一路省钱到了吴都市火车站,梁春波才去火车站接的她。

  至于说梁春波的父亲,暂时去了残疾军人活动中心住两天。

  别看张大安在江口省只是因为高考状元而名气大,但在岭西省的一些主要兵源地,名声主要来自武装部的宣传。

  城市里还不一定有啥名头,不过类似梁春波这种乡村出来的,一个大姓里面传播一些外地的消息,还是相当的快。

  梁春波的老家村里,都知道他跟着一个叫“大安仔”的大老板混,因为不了解情况,算是毁誉参半,即便武装部那边派了宣传员过来解释走的是文化教育事业,但咋说呢,几乎稍微有点儿岁数的,都认为梁春波跟着“大安仔”做传销。

  甚至一度出现过搞“大飞”的家伙,跑来梁春波老家村里打听他的老板“大安仔”,能不能搞来更犀利的雅马哈……

  好在梁春波的确都寄钱回家,同村的人说归说,倒也是羡慕。

  不过因为今年暑假张大安给“表弟”们发奖金,让不少“表弟”家里修起了房子,情况就来了个急转弯,很多跟张大安父亲不是一个部队的老兵子弟,也去武装部打听,能不能也跟着“大安仔”混。

  武装部的人“啪”的一下就抽起了武装带:大安仔也是你叫的?叫大安哥!

第68章 分校建设十分顺利

  邓小玲这个贱女人回到京城就吃了处分,但即便吃处分,采访还是得播出去。

  不播?

  不播沙洲市电视台、吴都市电视台包给你播的,又不是只有你录像。

  京城卫视而已,管得到山高皇帝远的地方?

  地方上播了,你京城没有播,那就是你京城卫视搞事儿,故意来祸害地方上的农村青年企业家。

  也是因为知道这里面的底层逻辑,京城卫视不仅播了,还一刀未剪,只是报道的时候主要还是给张大安镜头。

  然后隔着千里之外,张大安也算是在京城、燕赵等地小小地火了一把。

  群众反响很强烈,尤其是农村地区。

  其实这光景大多数农村地区,还不知道升学面试等等套路,撑死了知道一个考试加分。

  现在张大安在京城卫视一通狗叫,跟热油锅里浇水一般,溅得到处都是。

  有人打电话到沙洲市警告,但沙洲市的衙门有一点好,舔的时候是真舔,犟的时候也是真的犟,直接喷了回去,还让“驻京办”的人去敲登闻鼓……

  这场闹剧越演越烈,江口省很多地方电视台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纷纷起哄,各路媒体简直是乱成了一锅粥。

  关键是没办法继续深扒,一是面试升学这事儿不能深扒,那多少双眼睛盯着呢;二是张大安本人没办法深扒。

  两头堵,只能把这场坊间舆论进一步扩大化,京畿重地的多个媒体,都拉了各种教育专家来解释素质教育多么多么的重要,事关国家的发展云云。

  反正是一点儿都不敢碰张大安甩给京城卫视的难题,也不能碰。

  至此,张大安这边连只苍蝇都不来闻闻味儿了。

  学新闻的“滚刀肉”最清楚谁能碰瓷谁不能,在张大安这里割不了肉,那就只能转头去敲诈勒索别人。

  京城多家教育培训机构遭遇到了挑战,一是高昂的收费问题,二是跟一些知名院校的合作问题,三是机构学员考试时有没有公平性的问题。

  要说媒体水平,还得看京城的,迅速地将舆论话题从“教育公平”“升学名额”转移到了机构是不是跟学校内部什么人有勾结。

  张大安火了三五天,迅速又偃旗息鼓。

首节 上一节 43/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校花高冷?无所谓,她还有妹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