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场商战 > 一路仕途

一路仕途 第231节

省委副书记曹杰从林剑南那里知道事情的经过后,只是沉稳地点了点头,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时之间,平西省委主要领导,对云州市决定对城区进行商业综合开发一时集体失声,只有蒋省长在一些场合表态支持。

就在刘正宇带着改制办的人前往古河听取古河县政府对磷肥厂改革方案的汇报时,云州学院一块地皮,被悄然划拨给了岭南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件事甚至连云州日报和云州电视台都没有报道,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进行。

古河县政府的会议室里,刘正宇、江雪、苟山和李馨梅坐在一边,汪志文和分管工业的副县长罗望达以及县里的一些领导,坐在另一边。县里两家银行的领导,也坐在一边。

罗望达向刘正宇一行,就古河县磷肥厂的改革方案,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其思路已与以前拍卖给私人有所不同。这次古河县方面提出对磷肥厂宣布破产,然后按照资产清理的程序,优先保障工厂原有职工的利益,其次才是银行的贷款。

按照罗望达的汇报,磷肥厂不算所占的土地,其厂房设备等等,如果进行拍卖,大约可收回八十余万,拖欠职工工资约为六十七万,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欠账和退休职工未报销的医药费,约二十万。如果工厂宣布破产,按照相关政策,四十五岁以上的职工,由企业代为缴纳养老保险进入社保,这笔支出约为五万元,四十五岁以下的职工,给予一定的下岗补助,这笔支出约为二十万。

这样算来,如果不计所欠银行贷款,解决磷肥厂因企业破产而安置职工的费用,约在一百二十万左右。

另外企业还欠两家银行贷款共计五百六十万元。

按照政府的方案,拍卖所得的八十余万,全部用于安置职工,磷肥厂所占有的土地,则收归县政府所有,因为县财政累计投资在磷肥厂里的资金,共计三百二十万元。而银行当初在政府的指示下贷出的资金,却根本没有着落。

两位银行领导当即表示不同意,说银行的贷款一分也没收回,几百万全泡汤了,这样无法对上级交待。

汪志文一听,吸了一支烟,慢慢说道:“两位行长,磷肥厂因经营不善不得不关门倒闭,这事我们心里也很难过,不过,这是改革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在这里,我代表古河县人民感谢你们银行对我县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至于磷肥厂拖欠你们银行的贷款问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破产企业的资产,优先保障下岗职工的利益,这点我们必须严格执行。大家知道,这些工人在磷肥厂里辛苦工作了二十多年,最后弄到丢了饭碗的地步,如果我们再不能按照政策对他们进行适当补偿,老百姓是会指着我们的脊梁骨骂娘的。当然,银行的利益我们也不会不管不顾,这样,我们政府就是砸锅卖铁,也设法为磷肥厂归还两百万,剩下的三百六十万贷款,还得两位行长多在分行领导面前为我们说说好话,我们实在是无力归还了。”

汪志文知道磷肥厂那块地皮,现在虽然不值什么钱,但一旦县里决定在那里建游客接待中心,周围土地的价格都会立即翻番。

为了防止银行的主意打到地皮上,他不得不忍痛说道。

县里代替磷肥厂归还银行两百万贷款,这事汪志文向张武华书记汇报过,不过,张书记说县里没钱,这两百万还得汪志文自己想办法。

两位行长一听汪志文县长表态县政府愿意代替磷肥厂偿还两百万后,只得互相对视一眼,然后表态这事要请示市分行才能给予答复。

银行方面没有异议后,汪志文望着刘正宇道:“刘主任,你给大家说几句吧。”

刘正宇没想到这个会上,汪志文竟然直接让银行的人参加,顿时有些摸不透汪志文的想法,不过,他觉得古河县的这个新方案,基本上是按照自己和汪志文商量的思路弄出来的,当下说道:“各位,刚才听了望达县长的汇报,又听了志文县长关于县里决定代替破产的磷肥厂偿还银行两百万的决定,我很有一些触动。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由计划经济时代转型逐步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在这样的大变革中,因为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用,自然会栽一些跟头,受到一些挫折。磷肥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最终落伍被淘汰出局,这里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在这里,我不再多阐述。我现在就古河县政府拟定的改革方案谈几点意见。第一,我认为古河县政府提出将磷肥厂直接破产,按照相关法律对磷肥厂的剩余资产进行拍卖,按照相关法律对下岗工人进行安置,这个思路是可行的,也是恰当的。第二,在解决磷肥厂所欠银行贷款的问题上,古河县政府的表现是务实的,态度是诚恳的,当然,两家银行在这个事上,可能会有一些损失,但据我所知,银行方面本身就对资金的风险有一定的准备,考虑到古河县的实际情况,银行方面可以考虑将其余欠款列入呆帐逐年消化,而古河县政府方面,在以后的合作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倾斜,只要双方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我个人觉得这个事好办。第三,一旦这个方案获得市中小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批准后,我建议古河县政府一定要做好职工的安抚工作,切实解决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并想法设法促使这些职工尽快再就业。”

刘正宇说完后,眼睛就望向汪志文。

第二百八十二章清阳县的班子要变动

“刘主任说得不错,我们古河县政府一定严格按照刘主任的要求,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工作,确保磷肥厂破产工作顺利进行。”汪志文严肃表态。

会议结束,刘正宇在汪志文的陪同下刚走出会议室,就见汪志文的秘书急急地走了过来,在汪志文的耳边低语几句,汪志文只是点了点头,神情并没有变化。

待秘书离开后,汪志文望着刘正宇道:“刘主任,我已让他们安排好了,要不,你们吃了晚饭再回去吧。”

“志文县长,晚饭就不吃了,我们先回市里,然后尽快向林市长汇报。你不知道,省里对我们市的企业改革试点,盯得很紧啊。”刘正宇感慨了一句。

这个时候才下午三点过,如果留在古河吃晚饭,剩下的时间干什么。所以刘正宇决定带着几人立即返回云州。

回到云州,刘正宇给张晓飞打了一个电话,知道林剑南副市长还在办公室,就拿着古河县的那份改制报告,迅速来到林剑南的办公室。

林剑南详细听了刘正宇的汇报后,又就几个问题询问了一下,刘正宇一一作答。

林剑南点了点头,将手伸向一边的烟盒,刘正宇急忙为老师取了一支,同时熟练地替他点上,自己也点了一支。

林剑南要吸烟,说明他对某个问题正在进行深思,刘正宇这时自然静静地候着。

“正宇,你说汪志文为什么要将磷肥厂那块地捏在县政府手里?如果将这块地皮拍卖,不是可以多卖四五十万吗?”林剑南有些不解地问道。

林剑南是经济学教授,这报告只是略略一看,就知道汪志文打了什么算盘。这个磷肥厂,机器设备等拍卖,可以收回八十余万,如果能从市里的专项资金里争取一百万,那安置了职工之后,还可以剩下六十余万,他答应归还银行两百万的贷款,缺口就只有一百四十万,如果再把这土地卖掉,其缺口就在一百万之内。

凭汪志文在体制内的人脉,要弄一百万的资金,应该没有多大的问题。

只是他为什么不拍卖那块地皮呢?

看到老师发现了这个问题,刘正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师,这块地皮没有拍卖,是我替他出的主意。”

“你替志文县长出的主意?你有什么想法,说来听听。”林剑南顿时来了兴趣。

于是刘正宇把自己让汪志文将磷肥厂的地皮用来建游客接待中心,从而带到那一片发展的思路,向林剑南详细说了一遍。

“你这个想法不错,古河县在我们云州几个区县中,旅游资源是最丰富的,如何打好旅游这张牌,对发展古河的经济,将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磷肥厂的位置我去看过,就在县城边上,周围的土地也不是良田,如果提前征用,其成本应该不算高。”林剑南听了刘正宇的介绍后,想了一下说道。

“剑南市长,市政府将明山机械厂的改制权收过去后,我觉得我们企改办必须尽快启动古河县磷肥厂的改革,既然现在条件已经成熟,是否可以向领导小组汇报?”刘正宇望着林剑南。

按照相关程序,各区县试点企业的改制方案经过企改办的审定后,就要提交领导小组讨论,领导小组通过后,才能着手实施。

企改办主任曾全昆这段时间全力以赴处理明山机械厂的事,对其他区县的试点企业改制,根本顾不上来,当然,按照规定,这个方案还是要到企改办的办公会上通过。

“你说得不错,这样,你做好准备,随时听候通知。”林剑南点了点头,算是同意了刘正宇的想法。

谈完这事,刘正宇看到老师心情不错,就小心地问道:“老师,听说清阳县的领导班子有点变动,这事是不是真的?”

一听刘正宇喊自己老师,林剑南就知道刘正宇谈的,是工作以外的事。

“怎么,你听人说了?”林剑南心里一动,却没有表露出来。

“听说郭书记要调到市里,这清阳县的领导班子才换届不久,怎么郭书记又要调走啊。”刘正宇的语气里充满疑惑。

林剑南虽然才入官场几年,但对官场的东西,却有更深的感悟,他一听这话,就知道刘正宇应该是关心谁会接替郭大庆的位置,甚至可以肯定,他是想为清阳县的几个副职说话,至于是谁,林剑南还不能肯定。

清阳县的钱来远、赵胜天和江东来,都找机会向他汇报过工作,而且也表露出了投靠他的意思,只是林剑南一来在云州的根基未稳,二来对这些投到他门下的人,还没有真正了解,所以,对这些主动向他汇报工作的副处级领导,都是表现得十分关怀,但真正为他们说话,还没找到机会。
首节 上一节 231/123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仕途长歌

下一篇:一路青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