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第三帝国

我的第三帝国 第504节

隆美尔原本是眺望着远处正在隆隆开过这里的坦克部队的,他的目光里充满了笑意。听到有记者上来问他的话,于是低下头来看向了问话的人。那是一个意大利记者,他的问题隆美尔第一次听到过,很新奇。

德国的记者基本上都在帝国宣传部的掌控之下,他们的问题都是上级统一发放的,避免问到军事机密或者尴尬的问题。这些德国记者训练有素,喜欢拍照却很少说话提问,他们把英勇无畏的德军形象传递会国内,给帝国神圣的对外扩张战争造势。

意大利记者抬着头看着隆美尔,希望隆美尔回答这个问题,如果隆美尔好大喜功的说出具体的时间,那么这条新闻绝对会轰动整个意大利王国。

“我无法告诉你什么时候我们的军队会进入埃及,也无法告诉你我们攻下埃及的具体时间。我能告诉你的只有一个信念,一个这里所有人都铭刻在骨子里的信念。”隆美尔想了想开口说道:“我们用一切去争取胜利!这就是我唯一能告诉你的。我们停下来是为了胜利,我们死去是为了胜利,我们前进是为了胜利,我们杀死对手同样是为了胜利。”

他说完,就继续抬起头,看着远处不停前进的装甲洪流,每一名士兵都在向他招手致意,包括意大利m13型坦克上的加里波第将军的黑衫军。和德国人的坦克相比这些m13坦克的性能非常落后,而且装甲兵的战斗素质也不高,可是意大利的步兵离不开这些装备,毕竟德军的坦克不可能分散开来给这些意大利人壮胆用。

舍尔纳将军正带着他的第12装甲军进入意大利,不就之后就会进入北非战场。这个装甲军的部队包括第30装甲师和党卫军第12装甲师,虽然兵员大多数都是新兵,可是装备都是崭新的豹式坦克和虎式坦克,战斗力不容小觑。

而且随着这两个师赶来的,还有十几万步兵。这些步兵也都是新兵为主,不过训练却非常完善。这些部队将加强非洲军团的战斗力,彻底把巴顿和蒙哥马利赶到苏伊士运河以东地区去。

为了这支大兵团的作战,阿卡多亲自下令集结了110艘各种运输舰只,加入到早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意大利地中海运输船队中,为整个北非德意部队提供运输和补给。马耳他作为一个战略核心点现在已经发挥起了作用,德国和意大利的船只往来欧洲和非洲的时候,基本上很少受到损失——这意味着原本大约30%的损耗现在可以真真正正的到达非洲地区。原本这些物资是用来喂鱼的,现在这些物资可以用来作战。

侦察机提供的情报表明,在埃及西部地区,盟军的士兵正在加强自己的防线,他们想要把埃及变成一个巨大的堡垒,用来抵御隆美尔的入侵。整个埃及西北部战壕挖的纵横交错,就如同一个巨大的工地一般。

巴顿和蒙哥马利在如何防御埃及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巴顿主张在埃及展开战略决战,消耗隆美尔的装甲部队,然后退到苏伊士运河部署防线,死守这个短线——这个计划几乎让出了整个非洲,所以被蒙哥马利否决了。

蒙哥马利更希望用坚固的防线来抹平德军的装甲优势和空中优势。利用类似于自我毁灭的打法来拖延战争的进度。他的计划是拼光整个巴顿的第8集团军和自己手里的第9集团军,好拖延埃及被攻占的时间。

不过两个人最终在消耗隆美尔手里的装甲力量这一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最终巴顿也放弃了自己装甲会战的想法,转而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这个计划是依靠蒙哥马利的第9集团军打头阵,在阵地上消耗德军的装甲部队,如果一旦战机出现,巴顿的装甲部队立刻投入战斗,咬一口就跑。用这个柔中带刚的局部反击策略,来最大限度的削弱德军手里的装甲力量优势。

此时此刻,隆美尔手里拥有大约1300辆坦克,其中有250多辆意大利的m13型坦克。而巴顿手里如果算上蒙哥马利的家底,大约拥有1200辆坦克。这些坦克在质量上同样不如德军手里的装备,所以装甲方面的差距其实是非常巨大的。

何况隆美尔的非洲军团还有意大利地中海舰队的鼎力支持,虽然无法集中起攻击托布鲁克时候的庞大海军力量,但是至少隆美尔可以用较快的速度弄来巡洋舰还有驱逐舰,这些舰艇上的火炮可以在沿海地区保证隆美尔的炮兵优势。

似乎,在这一刻开始,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隆美尔的大军兵进埃及了。

第590章590每个家庭都要有汽车

德国人民是幸福的,因为他们有足够让他们幸福的理由。他们俨然以世界第一强国的国民自居,以高傲而且有效率的生活方式逐渐适应自己的新生活。

由于大量的德军部队随着越来越远的外围防线被运往东线和北非,德国前期为了快速调动自己部队而兴建的铁路还有公路开始以民用为主。人们开始真正享受到了战争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并且一下子爱上了这种夸张的生活方式。

从法国购买并且邮寄回国的各种生活用品,让德国人原本紧缩的生活质量开始缓步提高,很多东西不再限量购买,包括面包还有各种粮食在内的物资开始打量发售,这些来自波兰境内的粮食产品缓解了工业给德国农业带来的冲击。

公路宽敞而且平整,从柏林出发都是这样的道路,一直可以连通到慕尼黑和威廉港。从巴黎到柏林的道路正在修葺,最快几个月内就能全面通车。而铁路更是可怕,德国人已经把整个欧洲都连入到了他的铁路网络内,不用换车,就可以从巴黎一口气开到基辅。

大部分法国境内的交通网都已经转为民用了,毕竟军事行动已经结束,这里的一切都回归平静。除了时不时巡逻的士兵之外,没有人能够感受到这里曾经是一片血与火的战场。

柏林,大街小巷到处都张贴着元首阿卡多的肖像画,这里所有人已经习惯在见面后问候一声“元首万岁”,也已经习惯了快速走在道路上。德国人的失业率已经降低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所有人都有工作要忙碌,很少有闲散人员在马路上晃荡。

为了战争,钢铁厂、工业区、小企业、手工作坊,德国人一点一点生产着前线急缺的物资,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自发加班,以为来自军方的收购合同简直就和雪片一样多。工人们没日没夜的生产,可是无奈却看着越来越厚的订单哀叹自己没有休息时间。

加班提供的收入让德国人富裕起来,原本因为经济崩坏而空空如也的银行,现在却因为人民手里的钱越来越多而发愁。政府贷款扩建柏林市区,让这个原本就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变得更加庞大和宏伟。

“作为一个工业大国,必须让每一个国民体会到我们工业帝国带来的翻天覆地般的变化。”奥古斯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对台下的记者们开口说道:“所以,在普及了收音机之后,帝国将开始致力于普及汽车这项工作。帝国的每一户家庭都将用上自己的汽车,这是我们对德国人民的承诺。”

“我的上帝啊。”下面的记者都在窃窃私语,德国的汽车虽然生产了不少,但是大部分依旧装备给了无休无止需求装备的国防军军方。至今世界民用汽车保有量还是美国第一,而德国这是在公开挑战美国的工业霸权了。

“总理先生,据我所知,至今为止,一辆福特汽车的售价超过3000帝国马克,使用费用要更高一些,您今天如此向我们保证,我想知道您究竟有什么措施,来完成您说的宏愿?”一名记者举起手来提问。

“首先,通过更新我们的生产技术,以及运用合理的劳动分配原则,我国已经掌握了压缩汽车成本的核心技术。”奥古斯拿着一份来自白岚花集团旗下大众汽车公司送来的报告,很是自豪的开始了背书:“借用了一部分军方技术,大众汽车公司将推出价格在1000帝国马克左右的汽车。这种汽车非常省油,而且维护方便,将成为帝国人民的新代步工具。”

这种帆布顶的前驱汽车,因为使用了大量成熟的技术而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德国士兵特别喜欢这种汽车,在大部分时候这种汽车都可以算是德军的标志。几乎所有装甲部队的照片里,都能找到这种汽车的身影。它伴随德军前进,提供可靠的运输能力。

它为了节约金属,使用了和容克飞机一样的起伏波浪表面设计,这样可以用更薄的金属蒙皮来达到更结实的支撑结构。这种汽车非常轻便,甚至有大力的士兵可以抬起这辆汽车的前缘。如此轻便带来的好处就是它非常省油,百公里耗油只有7升,这对于油料并不充裕的德军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指标。

为了降低成本,一些结构强度被大幅度减弱,并且时速也降低到了70公里每小时。发动机和车体都使用指标更低的民用标准,甚至连生产线都和军用型号不太一样。不过这种汽车却有两个不同的外壳设计,一个是德**方桶车的款式,看上去简陋不堪而且没有顶棚——这种设计的汽车唯一的好处就是价格便宜,便宜到让人心动。

而另一款设计就是阿卡多亲自画出来的甲壳虫设计,这种车让大众公司有了一款时髦而且新颖的汽车,完全符合上流社会的需要。这种甲壳虫汽车的价格要比桶车昂贵一些,成本都贵在了那个圆滑喜人的外壳上。

成本低廉导致这种汽车如果关上车门升起玻璃,发动机的噪音会让人很郁闷。可是相比较而言,这种汽车的价格实在是太低廉了,让人忍不住去买一辆,作为家庭代步的实用工具。

“在保证了这种汽车的低廉成本之后,我们还将设法提高德国人均收入水平。”奥古斯开口说道:“家家户户有收音机,有牛排吃,家家户户有汽车用。这些都只是一个开始,最终我们要实现的是一个幸福的未来社会,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取得惊人的劳动报酬!”

“今天,我们为了祖国把鲜花除掉,在花园里种上蔬菜,将来我们就会看到自己的花园里到处都盛开这鲜花!我们的蔬菜供应量从未如此充足过,来自波兰的农场作物已经快要成熟,这些食物即将走上德国人的餐桌。”奥古斯面对着记者侃侃而谈,他说的话都是事实,德国的经济从未如此好过,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高。

“这种汽车计划年产100万辆,我们已经在法国还有比利时建立了完整的生产线。等到这种汽车开始生产的时候,德国的汽车将是世界上最便宜的。”奥古斯说完这么一句,介绍完了整个大众公司的生产计划,笑着看向提问的记者。

这名记者显然非常满意奥古斯的回答,坐下身子开始记录刚才奥古斯的话,他的同伴把速记本递给他,让他检查看看有没有错误的地方。另一个记者举手,问了一个相对于简单的问题:“总理先生,请问,这种汽车会外销么?”

奥古斯点头,回答了这位记者的问题:“这位记者,德国的汽车自然会参与出口竞争,我想这种新式汽车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快就能垄断市场,我们不仅仅去美国卖这种汽车,我们的客户还在更广袤的地区。中国人,印度人,非洲人,南美洲人,都会用上这种便宜的汽车。”

阿卡多曾经在一起大德意志党的代表大会上提出了一个计划,那就是让德国的每一户家庭都拥有收音机,让德国的每一户家庭都在餐桌上次上牛排,让德国的每一户家庭都开上自己的小汽车。

这就是著名的元首经济发展计划。为了这个计划,德国的民用企业同样加班加点,开了一场疯狂的跃进扩张行动。现在看来德国人每家每户用上收音机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完成,可是所有人都吃上牛排这个计划还在进行中。毕竟农作物的生产要比肉食牛的繁殖快上不少,而德国急需解决的是饥饿还有食品质量低下问题,绝不是每家每户吃牛肉这么个诱人的目标。

但是随着占领区逐渐开始恢复生产,德国人餐桌上的食物开始多了起来,比如说土豆和菜叶之类的开始不限量供应,面包也能凭借政府发放的福利票据领取每个月的限额。这对于经历过1930年金融危机的德国人来说,已经算是天堂般的生活了。

记者会在一片欢呼声中结束,奥古斯被围上来的记者又问了一些问题,甚至包括法国的记者提问关于日本入侵澳大利亚的事件。奥古斯有的回答了,有的选择了回避。带着他的随从人员,离开了精心布置的会议室。

远在狼穴的阿卡多从收音机里听到了奥古斯关于德国民用经济振兴的记者会,饶有兴致的从头听到了结尾。等到频道里只有掌声和欢呼声的时候,他闭掉了收音机的开关,笑着回头看走进来没有打扰他的安娜。

“人民拥戴你!阿卡多。”安娜笑着说道:“德国人还从来没有如此热切的拥戴一个领袖过。”
首节 上一节 504/9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一篇:抗日之超级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