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第三帝国

我的第三帝国 第527节

“给我接海军总参谋部,邓尼茨将军。”阿卡多抓起了面前的电话,用他那二十年时间里沉积出来的上位者特有的波澜不惊的语气对电话局的接线员说道。

这条线是元首专用线路,接线员当然受过特殊的培训,也都是精心挑选的干练之人,所以电话很快就被接通了。电话那边显然已经知道是元首办公室打来的电话,语气更是谦卑到了极致。

邓尼茨抓着电话的时候是立正站在办公桌后面的,他的一切都来自于电话那边的德国元首,是这位元首亲自把他送到荷兰创建了第三帝国的第一支水下部队,是这位元首亲自把他任命为潜艇部队的最高指挥官,可以说狼群战术都是这位元首帮忙完善和发展的——如果说邓尼茨是德国潜艇部队之父,那么元首阿卡多就是创造德国潜艇部队之父的人。

所以当阿卡多听到电话那边传来电话声响之后没等半秒,就传来了邓尼茨那热切的问候声:“我的元首,伟大的阿卡多?鲁道夫!邓尼茨向您致敬!”

“邓尼茨,你立刻联络普里恩!告诉他今后在澳大利亚附近的狩猎活动禁止袭击日本战舰!”阿卡多没有废话,而是直接说出了自己的命令:“他们只是去做样子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有限的拖延日军行动!不是让他们去打败日本人的!这对我们德国没有任何好处!”

邓尼茨的战略眼光虽然没有阿卡多独到,但是元首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他如果再不明白的话,也对不起另一时空中元首继承人的身份。现在事情再明显不过了,元首希望澳大利亚分舰队现在别再惹事,老老实实等下一步命令。

让元首实话实说出来,指出“舰队只是做样子的”,邓尼茨知道这一次澳大利亚舰队不知不觉中确实做得有些过火了。他没有叮嘱普里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自己也不知道太平洋战场上的潜艇战环境究竟如何。按照一般经验来判断,他觉得普里恩的舰队给日本造成麻烦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可是,事实是普里恩的八艘潜艇3天内就击沉了十万吨的日本舰艇,这已经动摇了局部地区的战略平衡。

有些事其实大家心知肚明,根本就是做样子的。比如说这一次派遣舰队到澳大利亚,就连张伯伦都知道这只是一个态度的表明而已。连张伯伦自己都不相信德国舰队能在澳大利亚做出什么成绩来,所以阿卡多也就没有把这种忌讳的话明白无误的告诉给邓尼茨。

如果这种事放在中国,那么下面人早就体会好了上意,大张旗鼓南下一路旅游过去,然后装装样子打上几场表演赛,大家你好他好我也好……不过同样的事放在德国明显不同,于是德军再次发挥了自己的优良传统:你说打,我就打到最好。

“我明白了!我的元首!我会尽快让普里恩停止进攻日本舰队的行动的。”邓尼茨赶紧跟自己的元首保证。然后他又问了一句自己的问题,因为他这一次不敢自作主张,只能先询问一下:“如果有机会的话……要不要对美国战舰……”

“不需要,让普里恩节约弹药,等我的命令……如果真的需要对美国舰队出手,我会给你打电话下达攻击命令给你的!”阿卡多可算是怕了自己手下人自行发挥了。隆美尔自行发挥一次,差点儿把非洲军团打残了,普里恩自行发挥了一次,就把山城号战列舰给击沉了,这要是再让这群超人自己发挥发挥,没准哪天就有人告诉阿卡多:“我把基辅丢了!”

“还有一件事……”阿卡多又说起了另外一个战略任务:“分一支潜艇部队到南大西洋上去,开始绞杀美国到中东的航线。隆美尔在非洲的战斗快要打响了,他需要你的支援。不需要顾忌美国方面的反应,尽可能多的击沉这些运输舰!”

“是!我的元首!我会尽快调遣潜艇前往南大西洋!”邓尼茨立刻保证道:“开始攻击南下的美国商船,切断美国对中东的补给线。”

第624章624埃及防线

埃及境内有一条英国人修建的漫长防线,这条防线北起非洲北部海岸线,南部一直延伸到广袤的沙漠之中,整条防线都精心修建,堪称比较坚固的防御体系。

英属印度地区虽然无法生产英军和美军急需的重武器装备,可是生产一些低科技物品却是毫无问题的,比如说修建防御工事的水泥,还有弹药以及枪支,都没有什么难度。而更近的中东同样也有不少英美国家的工业设施,可以就近提供油料还有部分维修零件。因为有恒河平原作为后盾,粮食等物资更是不缺,这也是英军和美国部队到现在都没有崩溃的原因。

因为靠近苏伊士运河,又有亚历山大港作为前哨,意大利和法国海军在托布鲁克拿出来的勇气都化作了泡影,他们仅仅答应隆美尔可以阻止英国舰队利用海岸线炮击,却壮不起胆子到埃及近海耀武扬威。

至少在埃及外海,德军还没有完全控制制空权,隆美尔也不愿意把宝贵的空军力量浪费在海面的争夺上,毕竟他有超过100架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超过100架的do-217中程轰炸机需要人去掩护。

蒙哥马利正在昏暗的电灯光线下自己的看着自己的布防地图,他知道自己对面的德意联军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了,所以他现在很少休息,没事的时候就盯着地图,反复思索着如何能够扭转目前的不利战局。

不过他毕竟不是隆美尔,实在没有胆子在劣势的情况下拉开反击战的序幕,他不擅长打劣势战斗,在兵力不足的时候只会选择防御来消耗对方的时间。和隆美尔相比他少了几分天赋,只能靠沉稳和老练来弥补。

他在隆美尔等待舍尔纳的时间里,一遍一遍检查自己的防御阵地,亲自视察每一块阵地的布置,参考了德军东线的垛口型防线,在阵地的侧后方建立支撑纵深,希望可以凭借这条防线来消耗掉隆美尔的优势兵力。

蒙哥马利手里有一份在意大利的英军情报机构提供的详细信息,该情报表明舍尔纳本人以及其麾下最精锐的党卫军第12装甲师已经到达了非洲前线,k集团军的部分步兵也已经成为隆美尔可以使用的力量,可以预见的未来,非洲军团的进攻可以说是必然发生的事情了。

他焦虑的把手里的铅笔丢在桌子上,有些疲惫的靠在椅子靠背上,叹了一口气。强大的大英帝国已经成为历史,现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正在商讨独立的相关事宜,要不是有蒙巴顿将军在那里镇着场面,可能事情已经发展到不可预料的地步了。

美国人帮助自己打非洲之战,多数情况下是在保卫他们自己在中东的石油利益,一旦事情不可为之,那么美国人抽身而出还是继续和英国人站在一起,就只有他们美国人自己才能知道了,现在能依靠的东西,就只有英国人自己而已。

英国人自己有什么呢?一些来自印度和中东地区的坦克部队是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部队,这些部队加上蒙哥马利自己手里的坦克,满打满算也就只有680辆而已,而且这些坦克都不是德国坦克的对手,只能勉强算是装甲力量而已。

美国人最近倒是来了一批厉害的武器,先是大约有240辆m4中型坦克被送到中东地区,补给给了巴顿。同时为了对付德国的豹式坦克,美国还把70辆最新生产的m10“坦克歼击车”送到了埃及。而这种m10坦克歼击车,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内少有的可以对付德国豹式坦克的“高级货”。

要说美国人也真是非常奇葩的国家,他们在二战的时候可不比其他的国家先进多少,一样在武器研制上奇葩百出,让人很难和现在独领风骚的世界霸主联系起来。比如这种设计出来专门用来对付敌方坦克的所谓“坦克歼击车”,就是一个非常怪异的非主流设计。

阿卡多在德国步兵军队里配置了很多突击炮,还有升级版的坦克歼击车,这些装备都划归为“自行火炮”,归步兵中的装甲炮兵使用。而这些武器的全部特点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比同时期的坦克来说,他们都“省料”。

德国经典的3号突击炮以及4号突击炮(也就是用豹式底盘的突击炮)都是没有炮塔的设计,这些自行火炮虽然在调转火力上拥有一点点缺陷,却节省了大量的生产时间和生产资源。充分体现出了阿卡多对突击炮的生产要求——省!

而美国则不同,他们在设计对付德国豹式坦克的专用坦克歼击车的时候,竟然弄出了一个和坦克几乎一模一样的怪胎来。按理说已经使用了m4坦克的底盘,就老老实实改一个炮塔加装一个大威力火炮成为新的坦克不就完了么,可美国人却偏偏执着起来,弄出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来。

这台新式的m10坦克歼击车,使用了m4坦克的底盘,却让人费解的削减了底盘上面的装甲防护。然后它使用了一个炮塔,却为了获得更好的视野没有安装顶部装甲——你可以理解成一个敞篷的m4坦克。

然后这辆敞篷的m4坦克装甲更薄,还安装了一门加长了身管的75毫米口径大炮,这种火炮也在阿卡多熟知的另一个时空中并未出现,因为在另一个时空中,用来加强m4坦克火力的英国76毫米长身管火炮现在并未大量生产。

这种火炮可以在300米左右的距离上击穿德国的豹式坦克,不过美国装甲部队的士兵们对这个数据并不感冒,他们不相信自己驾驶的m10坦克歼击车可以接近到这个距离上开炮。

m10坦克歼击车强调了速度,却因为速度而盲目的减重,最终减重带来的速度提升并没有多少,这种m10只比它的弟弟m4快了一点点儿,防护力却还不如被士兵们称为脆皮的m4坦克。而且那个坑爹的敞篷设计,让所有人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更加奇葩的是美国的设计师们竟然没有在这辆坦克歼击车上加装机枪!对,你没有看错,没有机枪!一挺机枪都没有!没有车体前面的航向机枪,也没有炮塔前方的同轴机枪,这辆m10坦克歼击车的全部功能就只有一个——干掉对方的坦克。

可惜一种武器在战场上并不能够一定碰到自己最擅长对付的敌人,比如说一辆比所有敌人坦克都先进的坦克很可能要面对一群步兵的进攻,或者这辆最强坦克会被一架攻击机摧毁。而不能对付步兵又缺乏防御力的m10坦克的战场实际表现,也就只能用呵呵两个字来形容了。

好在美国财大气粗,并不会因为给廉价的坦克歼击车加上炮塔增加生产工序就濒临破产。这算是为数不多的好消息之一,至少美国坦克歼击车有一个炮塔,比阿卡多手里的突击炮驾驶员们要看着更有档次一些……当然,如果你不怕因为高度而更容易被击中的话。

所以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走过弯路和错路,区别只是这个民族为了弯路错路付出了多少而已。中国走过错路,为此付出了100年饱受欺凌的岁月,德国人在另一个时空犯过错误,结果就是东西两德分裂了数十年。美国人也犯过错误,只不过这些错误被它强大的嘴脸掩盖了,仅此而已。

从m10坦克说回到现在的埃及边境,隆美尔正在自己的指挥车里请刚刚到达北非的舍尔纳将军吃饭。这名刚刚到达北非的将领带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不过认识他的人都清楚,这位文质彬彬的德国将领,其实是凭借东线的集中营和分化管理苏联战俘起家的。

这位将军显然不太喜欢北非的恶劣气候,因为这让他的将军常服沾满了沙子。而且他的汽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陈旧,直追已经在沙漠里打了大半年的隆美尔那辆可怜的敞篷汽车。在沙漠的环境下,反而是大兵们开的桶车更顺眼一些,因为这些车无论在东线还是在沙漠里,都一样脏兮兮的从来不擦。

“这里的天气真的很糟糕,沙子太多了一些。”舍尔纳虽然是管理集中营的将军,但是他确确实实有能力张罗一个集团军,毕竟在他手下百十万战俘都被安排的妥妥当当,几十万德军绝对是小菜一碟。

他一边从罐头里挖出肉来塞进嘴里,一边盯着作战地图对隆美尔和坐在一边的加里波第将军说道:“不过元首让我来这里,就没有什么好抱怨的了。进攻什么时候开始?我需要准备好后勤补给物资,还有足够基数的炮弹。”

“那么,我们就用一场进攻来作为我们欢迎舍尔纳将军的仪式吧。明天凌晨,意大利第1军的阵地前沿将率先发起进攻。”隆美尔笑着对舍尔纳说道:“您的军队将在两天后发起左翼的攻击,牵扯对方的防御力量。”

第625章625负伤

一名德国士兵拎着自己的g43步枪跳出了散兵坑,他矫捷的向前迅速跑着,尽量压低自己的身体来躲避飞来的子弹。这名士兵一手扶着自己的钢盔,一直到贴在了道路另一端的墙壁上,他才停住大口的喘息起来。
首节 上一节 527/96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维多利亚的秘密

下一篇:抗日之超级兵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