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1035节

20多万匆匆组织起来的民兵不堪一击,而加拿大枉有盟军第四的空军力量,也因为大部分调去了欧洲,剩下一群空中菜鸟很快被华夏战机群打得只能缩在地上,眼睁睁的看着华夏的运输机和轰炸机往来于加拿大的天空中。

相对那些为装甲大军提前清扫道路的华夏轰炸机群来说,北方上空,华夏运输机的数量更多一些。大群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不停的奔波于白雪皑皑的远东机场和阿拉斯加以及加拿大之间,除了突袭的空降部队外,还有大量的军事物资。

孟享不可能凭空多出那么多的基地物资,而华夏一直为人称道的空中运输力量再次成了最好的借口。

在上千架运输机的轮流运转下,华夏在空中建起了另一条后勤通道,引起了英美的惊呼。

“华夏人已经快打到了埃德蒙顿了,可他们的后勤照样稳固,甚至大草原城前线的华夏士兵还能在严寒中喝到热乎乎的茶。更不用说华夏人的武器就像是洒水车一样的喷出数不尽的子弹,难道这就是我们期待的?或者说我们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等到华夏人彻底占领加拿大,获得了新的补给后,他们才会吃饱了脚软?”丘吉尔也不由焦躁起来,向罗斯福抱怨道。

除了美国人的支援,英国人军火的最大依靠就是迁移到加拿大的诸多军工厂了,武器的产量甚至超过一直不得安宁的英国本土。按照此时加拿大的防御以及华夏军队的进攻势头来看,这些因为气候的因素而集中在南边的兵工厂已经快要落入华夏人之手。

那么多工厂想要破坏都需要时间,更何况英国人也不舍得破坏,只能寄希望于美国人的支援上。

“这只能怪我们的制空能力太糟糕,华夏的运输机太猖狂了!”罗斯福也有些郁闷。虽然说美国的战机和空军能力稍落后了些,但却没想到美国的战斗机才堪堪追上华夏的那些新式运输机。

追上也没用,在一群群护航喷气式战斗机的护卫下,盟军的战斗机根本找不到多少攻击机会。

即使偶有猎获,也无法阻止华夏的空中运输通道的畅通,华夏的运输机数量也太多了些。若不是受困于机场的数量,美国人甚至怀疑,只靠着空中通道,华夏军队就能一直坚持下去。

不过,华夏已经坚持了那么久,还没有衰竭的迹象。

“也不用太着急!我们的援军已经准备好了,随时能在埃德蒙顿教训一下华夏人!”罗斯福安慰道。

之前在加拿大北部,甚至在阿拉斯加,同样因为后勤的问题,使得美国人的力量发出不出来。而此时华夏军队越是靠近美国边界,美国人的支援更快捷,后勤也更方便。

随着华夏军队的不断突击,美国人也在国内不停的做准备,依靠美加边界的边界交通,很快就能援助到位。

“即使不抽回欧洲的军队,我们一样有能力教训华夏人!”随着新式武器的陆续研制成功,罗斯福有了更多底气。

第1083章美国人还是那么坚持

“这简直糟糕透了!”丘吉尔刚因为罗斯福的援兵承诺稍好一些的心情,很快就被另一个消息搅得一团糟。

华夏的非洲军团在继前一段时间占领了大半个摩洛哥后,今天又攻克了8万盟军防御的南非的约翰内斯堡,已经把过半的南非收入囊中。

约翰内斯堡附近的金矿、钻石矿都成了华夏人的战利品。大英帝国的钱袋子又瘪了几分。

加拿大这个后方工业园能不能保住还是个未知数,又要失去南非钱袋子,恐怕以后连购买美国的武器都要穷囧了。

“南非的援军能什么时候到?”明知道不大现实,丘吉尔还是忍不住问了罗斯福一句。

“加拿大和欧洲战场,都需要我们尽力去做!”罗斯福委婉回绝道。

美国人现在要全力攻击德国人,尽力防御华夏人,这使得他们的战场集中向欧洲、亚洲和美洲,在非洲的战场,就只剩下了摩洛哥的局部地区,靠着海军支撑,不让华夏完全的控制直布罗陀海峡。..

尤其在阿拉斯加战场开启后,美国人已经决定放弃了南非战场了。

在同时对抗德国和华夏这两个大敌,美国人也觉得吃力。

现在美**队人数已经超过了原历史,攀升到了1300多万。而且这个数字随着华夏逼向加拿大美国边界还在继续增长。

不过,美军的人数水分较大,很多人都只是后勤保障人员。

这虽然确保了美国后勤的无敌,但却也降低了作战部队人员的比例。

美国人一般都是财大气粗的靠弹雨先把敌人阵地冲刷干净了,然后才出动地面作战人员打扫战场,所以在战争中损伤一般很小。对前世rì本作战的时候,这一点体现的格外明显,而前世对付德国的时候,苏俄和英国人也已经打得德国人元气大伤了,让美国人捡了不少便宜。

但这个时空。却被孟享yīn了一把。无论是对付rì本人,还是德国人,损伤都不小。

而最后遇到了同样喜欢用弹雨清敌的华夏的时候,美国人的伤亡数更是不断的激增。

在rì本协同作战时不断栽进去了20多万;在东南亚包括印尼、新几内亚岛和菲律宾损失了10多万;在土耳其欧洲部分也陷落后,包括希腊还在燃着战火的战场,美军已经损失了30多万;在中东和北非又连续损失了20多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激增。退缩在摩洛哥和西非、中非等地十几万美军还在跟20多万华夏军队作战胶着;而在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战事同样在激烈的进行着,美国人已经损失的20多万人恐怕只是个开头。

到目前为止,仅仅跟华夏作战,美国人就已经损失了差不多100万了。更不用说参战以来,对rì本、德国战事的损失或者那些更为庞大的伤员队伍了。

在华府的一份绝密资料中。美国征兵数量早已经超过了1500万。对于只有一亿四千来万人口的美国来说,已经是十抽一的巨大负担了。

华府一边头疼的向民众解释巨大的伤亡问题,一边却不得不继续投入重兵,应对更加激烈的战斗。

对上华夏甚至是对上加强了武装的德国人,美国人发现似乎他们的武器xìng能优势似乎不大管用了,唯一能获得战场优势的是数量上的优势,于是世界各地战场上的战斗人员数量不断激增。即使特地减小了后勤人员的比例,仍然需要庞大的军队基数。

但即使已经突破到了国内很多民众都纷纷抱怨的这个庞大数字。美国高层依然觉得不够用。

欧洲还需要跟苏俄、英国人等一起合作。才能压制德国人。在华夏从乌拉尔山和中亚进攻后,苏俄人差点撂了摊子。若不是斯大林也明白到了关键的时候。英美又许诺了大量的好处,所以并没有放弃对德战场,但也因为后方吃紧,不得不抽调大军去后方,使得对德战场陷入对峙,难以在保持逼压。

这也使得德国可以从东线抽调部分兵力来应对西线以及欧洲暴乱的诸多危机,在英国人力衰,法国人内乱不止的情况下,为了继续保持逼压,美国人不得不加大兵力部署。

庞大的欧洲战场似乎填多少兵力都不够,而其他地方似乎也同样急缺人手。

战火弥漫中的菲律宾和摩洛哥已经在求救,切实威胁到的美国领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更是不断申请支援。更何况,华夏军队还在穿过加拿大,朝着美国本土北部边境突击,已经很多年没有经历本土战事的美国人,收缩兵力固守国土都嫌不够,怎么会派出去大军为英国人护卫?

尤其是南非这块地方,美国人明白即使帮着英国人守住了,视之如命的英国人也不会给美国人太多的好处,甚至不如从华夏人手中收复回来得到的益处大。

在印度洋周边,美国人的利益并不大,远比英国人小的多,即使那个好望角的航道,对于可以从两大洋分别绕道的美国人来说,也并不是不可或缺的。

在黄金体系还没有崩塌,美元和石油还没有挂钩的时代,石油储量未知的中东对美国人的吸引力也不如欧洲市场大。

在连番的挫折后,美国人重新做了战略调整,把重心放到了欧洲和护卫自己已有利益上,对亚洲和非洲的许多地区都舍弃了。
首节 上一节 1035/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