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574节

对于斯大林来说,来自沙俄的反扑,带动的影响会更大。到时候动摇的不仅仅是远东等地,还会牵扯到欧洲的苏俄核心地区。

斯大林也知道贝利亚的建议效果不大,但这个时候,能有折腾的手段,就会统统使出来。

“联系华夏支部的同志,考验他们的时候到了!”斯大林再次嘱咐道。这是他的反戈一击,只要华夏内部不停的出现混乱,就能拖延华夏人的行动举措。

“华夏国内他们的行动或许会受到限制,但混乱的西伯利亚将会是他们新的舞台!”斯大林低声喃喃道,他的眼光和魏仁惊人的相似,有时候,新的局面也代表着新的机遇。

……

“从库伦到乌兰乌德的铁路修通了!”周白兴奋的跑来找孟享道喜。当然也是伸手来要钱的。

上百万人的突击快速的建设起了从二连浩特贯通外méng,连接到新西伯利亚大铁路上的应急铁路,以应对大军和海量物资的运输。

跟在周白身后的新任交通部长曾养甫倍感自豪,三个月突击出上千公里的铁路,这样的建设速度是世界上罕见的,尤其是在外méng这样简陋的条件下。但随后需要修建的高标准的复线才是更大的考验。高标准意味着高要求和高投资,而交通部的钱袋子已经瘪了。

连续三个月的战争,数百万大军在北方的消耗和国内展开的大建设已经把孟享的底子掏空了。外在的军火生意都是细水长流的买卖,需要积攒才能形成一股洪流。即使是基地的生产,也赶不上急剧的消耗。

“又需要攒钱了!”孟享又发出了好久没有回响过的一声哀叹。!。

第687章临近破产的财政

三级的基地虽然只是初级阶段,但生产能力已经是很夸张了,至少比起整个华夏的武器生产来强了好几倍。

不过,孟享现在消耗的更多。

不止是前线瓢泼弹雨的连续挥洒,国内还有数百万大军不断奢侈的在实弹演练着,培训着一批批的精兵。除此之外,更大的消耗还是来源于山寨公司和保护伞公司全球的军火买卖。

相对于华夏和苏俄的战争,欧战消耗的武器和弹药更多。

德国人的部分工厂还没有转入军工,生产大量供给华夏的机器,而相应的基地产的大量武器装备了德**队。即是除去超级战舰,德国人已经从山寨公司那里购买的坦克、飞机、军舰等各类武器装备也超过了十亿美元。

英国人全世界购买武器和战略物资,其中从保护伞手中也是有数亿英镑的。尤其是在驱逐舰上面,面对着德国人强大的封锁链,采购自美国人的那五十艘驱逐舰根本不管用。为了维持脆弱的海上生命线,英国人只能不断的往里边填,一年多下来,从保护伞公司那里也陆续购买了超过五十艘的驱逐舰船。

但这点优势很快就被德国人的新潜艇的威胁抵消了,依旧保持着半死不活的状态。

随之带来的是大量的财富流失。黄金外汇这些硬通货飞快的流入孟享的腰包,但更多的是孟享在世界地图上圈定的众多矿山、土地和资源,落入了那些影公司的手中。

诸如欧洲、美洲、甚至非洲等地资源丰富地,华夏此时还没有能力和整个西方世界对抗之前,就需要遵守一些游戏规则。经济控制在西方s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理念下。更方便。

华夏以后可能扩张到一些地区。有些规则也是不适合立即就打破的,因为那是维系一个稳定社会的基础,即使强取豪夺的法则也需要有块遮羞布。除非是把所有的牌全部洗乱。这也是西方世界对苏俄主义深恶痛绝的地方。根本没有道理可言。

孟享早就盘算过了,即使基地再逆天,华夏也没有短时间吞下全球的能力。军事占领并不表示就能拥有,此时的华夏连崛起世界强国还都谈不上,更不要提消化全球了。近现代复苏的国家和民族思想,绝对能让任何一个企图占领全球的人焦头烂额。除非把整个西方文明全部抹除。用屠杀解决一切。

不说时空管理局会不会对此干涉,没有对手的民族也很容易陷入老大帝国的沉沦之梦中。同思想的百花齐放一样,不同视角的文明可以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对手是永远消除不完的,孟享也需要有个可以操控的对手来给未来的华夏当陪练。

那些可能无法用暴力手段撺夺的资源,选用更隐蔽的经济甚至金融的手段,在后世屡见不鲜。孟享顺手拿来就用。

逼急了眼的英国人在大肆的廉价甩卖各种资源,加上现在还没有被开发的资源地,孟享直接控制着各大影公司把其掌握在手中。

同样也在汲取资源和财富的还有美国人。历史上的美国可不仅仅是靠着卖军火收黄金发财的,他们赚取最大的恰恰就是英法等国的殖民地精华。但现在。有了孟享这个和它抢食的。只是分散到了众多的影公司下,看上去没有那么显眼。按照这个时空的发展来看,美国人表面上还是最大的得利者。也自然不知道孟享掌控的资源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量了。

但是这些资源却不能短期内换成钱,孟享也不想把它们换钱。

这些都是华夏未来复兴的基石。有了资源。ォ有了未来发展的基础。

所以,大量的基地造武器换成了资源,却恰恰不是金钱。基地中采掘的资源换成了基地账户上的庞大数目,但也还来不及变成现实中的财富。这就让孟享突然发现,先锋军的政府快要破产了。

先锋军在很短时间内就统一了大半个华夏,也把各类优惠政策推及到了所占的地盘。

低保减少了土地的税费。却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为了工商业的繁荣,赶上二战的订单大蛋糕,先锋军也采取了一些减税政策。虽然繁荣起来的工商业总税收抵消了这一块,但义务教育和医疗改革、还有大头的基础建设,却让财政支出更多了。

仅仅连通外én的铁路就是耗费上千万元,而华夏各地都有道路建设的项目。水利、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也同样是巨大的资金投入,虽然能带动内需。扩大就业,拉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对于政府财政来说,却是巨大的负担。

若不是靠着卖军火,卖青霉素、磺胺等药品获得的暴利支撑,恐怕财政早就垮了。

但在连续对苏俄大战的消耗后,加上隐形资源增多的抵消,让先锋军政府的财政不仅仅是出现了巨额赤字,甚至还到了破产的边缘。

“战争是销金窟,无底洞,果然不假!”但孟享拿到周白递上来的关于北方战争的费用支出报告的时候,也是冒出了一头冷汗。

武器弹药有基地免费提供,这些倒不是太大的支出。但把武器弹药运送到前线,这些相关的费用却是巨大的。

西伯利亚只有两个分基地,在内én的那个前进基地,刚刚在赤塔附近展开,并没有提供上多少支援。两个分基地还供应不上几十万大军的后勤保障,剩下的需要从后方运过来。

无论是人员的消耗,还是油料的消耗,都是一个惊天数目。

空中运输十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燃油消耗。数千架飞机三个月的消耗直接把先锋军的准备了半年多的油料抽干,搞得训练大为缩减的海军那边意见很大。

孟享虽然开发了中原油田等几个油田,但为了让日本人死心塌地的向南寻求油料,还是处在保密阶段。加上要为孙后代多留下点石油储备,这些开发的规模都不大,油料的来源主要大头还是从海外运来。东南亚那边是一个方面,更多的还是来自中东等地。

每天都有挂着德国和美国旗帜的油轮和海底的奶牛往返与中东和华夏之间。就是这些,还不够华夏油料消耗的,甚至还需要从英美进口大量的原油。

这与是孟享的未来工业规划有关。

透过了未来雾的孟享自然更明白未来将是电气化的时代。初期石油的廉价和优良特xn将在二战后替代煤炭成为能源之王。孟享在规划华夏工业未来发展,不自觉的就夯实了华夏工业的石电气化的基石。这样的发展指导下,民间燃油的消耗自然大大的增加,甚至开始挤占军用油料份额。

而先锋军还需要积攒战略油库,这样就使得进口油料的份额大增。
首节 上一节 574/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