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775节

英美这么多年来一直都在对中东的时候勘探,虽然被孟享早早的就派出了阿拉丁对这些探勘行动暗地里破坏。并在神月国的范围内,排挤外来国家的勘探,但英美依旧预测出了中东蕴含的巨大石油产量。

英国的能源基础是煤炭,即使他们也看到了石油的巨大潜力,但改造整个工业能源体系的代价实在是太高昂了。

新兴的美国人通过汽车车轮上的扩张意识到了石油的巨大威力,但美国巨大的石油产量让众多资本大鳄难以再去寻求其他高成本的石油。

虽然中东绝大多数是油质优良的自喷井,开采成本很低,但那是后世。

现在荒凉的沙漠地区,运输和后勤保障的费用足够让一部分退却,更加重要的是,这个没有大型和巨型油轮横行的年代,海上运输油料的成本已经抹杀了中东石油的开采成本那点廉价优势。也只有二战后,在废墟上建起的各国工业体系对石油的需求增大,一艘艘超级巨轮的出现,才让中东在人们视野中炙手可热。

而现在只有那帮玩垄断寡头游戏的英美才更明白中东石油的重要性。

美国人一直不缺油,即使后世推高石油价格到高不可攀的年代,他们也不缺。美国人本土拥有大量的石油,足够应对一次次能源危机,他们一直控制着拉丁美洲的石油。不要看有时候会冒出几个独裁者对美国人叫嚣,这不过是美国人玩的一种把戏而已。

对自己的后院上百年的掌控,他们岂能让真正的威胁存在?

他们不过是借助着对石油命脉的垄断在玩一场资本的游戏而已。

无论是拉丁美洲的石油危机,还是中东的石油危机,只不过都是引起金币跳动的控制器按钮罢了。

或许这个时候,美国人还没有想到把美元和石油的纽带连接,但他们绝对会想到把金币和垄断联系在一起。

掌控越多的资源,就能获得更大的暴利。

欧洲资本寡头发祥地之一的英国人也同样明白石油垄断的重要性,当然不会轻易的舍弃中东。

前世中东地区在二战后的很长时间内,英国人依旧是最主要的外来势力。战前美国人都已经渗透到了伊朗,在经过二战英国的衰退后,都长时间挤不进去。

不过这个时空但衰落的他们自身难保,根本无力再谈对世界的掌控。为了保住老窝,只能向美国人妥协,出让部分地区的利益,被美国人一直窥视的中东自然也不例外。

这个时空,美国人从英国人手中获得了更多的中东掌控权。

这更激起了美国的那些石油大亨们的野心,推动着美国政府早早的接收那里的部分权力。

而这绝对不能让德国人来打扰他们的美梦。

即使现在德国人两线作战有些吃力,但依旧没有破灭老希勾画出的征服全世界的美梦。

在日本人攻克半个印度后,在苏俄高加索和巴库石油离得德国战车加油管越来越近的时候,老希征服中东的野心也在继续膨胀。

除了石油之外,记载史册的荣耀驱动着老希紧跟着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等诸多王者的脚步,直到超越往者。

那些历史的征服者跨越的是欧亚非三个大陆,至少老希自认没有攻克圣城耶路撒冷,甚至征服整个中东,没有接触到华夏和印度这两个东方文明古国,就不算铸就新的巅峰荣耀。

而且眼看着日本人闯进黄金古国印度的巨大收获,整个德国高层都开始向往打通通往东方的道路。

所以隆美尔身边的部队不再像前世那样重视不足,而是一直维持着10万左右德国部队的规模,这才有了横扫整个北非的资本。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山寨公司的不断资助的功劳。

北非的环境恶劣,后勤补给一直是支撑军队的最大问题。

但只要有了埃及人和阿拉伯人的黄金古董,隆美尔的军队就不再为补给过多发愁,才造就了沙漠之狐一直打到苏伊士运河边的赫赫威名。

老希也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即使两线紧张,依旧抽调出了更多的部队来让隆美尔的战车有足够的动力继续前行,以借此打开更大的局面。

有了开罗、亚历山大港等城市的支持,德国北非军团人数正在攀升,现在已经超过了13万人。

而英国人忙于本土的救助,剩余的英军即使加上了印度、新西兰、加拿大等附从国,甚至加上埃及、西亚地区的土著军队,所有的军队也不过只有30万人。

但不要忘了,德国人那边还有8万意大利军队。

虽然意大利军队对抗英国部队是不行,但对抗那些埃及和阿拉伯人,甚至印度军队,还是有一定的心理优势。当然这只是心理优势,对抗装备了美国援助,作战勇猛的印度军队,意大利人依旧有些不敌。

阿三们的家乡正在遭受着日本人的肆虐,和反抗英国殖民的武力暴乱,但这些阿三军队没有像澳军那样返回去保卫家乡,而是留了下来。

在这里所受到的待遇,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天堂一般了。

美国人的援助来的不仅仅是武器,而且还有各种的生活物资,而掌控了全球众多殖民地的英国人对这些物资的供给也同样不缺。或许不能送到本土,但大量滞留物资供应北非足够。

再加上被英国人殖民了那么久,已经刻在阿三们骨子里的对宗主国的效忠和一点荣誉,阿三们犹如神灵附身,作战及其勇猛。

这也是英国人支撑到现在的一个原因。但随着德国人的增兵,英国人再难以支撑。

所以,英国人怀着矛盾的心情迎来了美国人。为了中东,为了非洲,要在北非开辟第二战场。

第861章火炬计划

“法国人会什么反应?”艾森豪威尔淡淡道。

“他们只能接受!”蒙哥马利不屑道。

艾森豪威尔低头沉吟,他听得出英国人对法国人的不屑,但此次作战离不开法国人的支持。

北非的第二战场已经开辟,但首批10万美军怎么用也是一个大问题。

“不要把兵力浪费在防守上,我们需要在德国人的屁股上踢一脚!”纵横了两个世纪的英国人已经熬炼出了一大批战略家,丘吉尔估算到了他们可以坚守苏伊士的时间后,决定把援军放到了德国北非军团的背后——法属殖民地。

自从法国人的维希政权建立后,他们在北非的殖民地虽然后来都陆续的投向了维希政府,但他们天高皇帝远,对德国人也是不放在心上。他们的态度更偏向中立,反正对德国人没有好感。这也是英国人打算从中争取一把的一个原因。
首节 上一节 775/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