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抗战之红色警戒(下) 第782节

前世,只有一个战败的德国,现在一个强大到单挑英美苏都没落下风的德国,谁也不知道未来会发展到什么样子。

孟享不敢赌,他能做的最有把握的是,就是削平一切威胁,让华夏独立世界之巅。

这需要有足够的实力和本钱。

华夏的工业初级基础最近越来越牢固,但紧靠着这些,还是无法和美国人长期抗衡的。军事上,孟享自认可以打得美国人投降,但要彻底占领美国还暂时做不到。未来等待华夏的可能是西方世界长期对华夏的经济和技术封锁。在不可能从苏俄那里得到支援的时候,仅靠着华夏自力更生,需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个时候,华夏需要从外边引进一些高端技术。

德国就是一个很理想的目标。

二战中,德国人的很多精力都分散在各种研究中,其中的不少高端技术引领了战后的很多领域,不过,大量的投资和精力拖累了战备,反而便宜了美国人和苏俄人。

这个时空,有了基地的支持,德国人在各方面的高端研究投入更多了。

但即使德国和华夏是比较好的盟友关系,一些高端技术的研究,德国人也绝不会轻易和华夏分享。

再说华夏的工业技术太弱,即使一些高端的技术,暂时也难以消化。

不过,这不妨碍孟享对这颗诱人的桃子垂涎。毕竟用不了多久,华夏工业基础慢慢完善后,就可以吞下这颗桃子了。

如果德国人不愿意分享这个成果,要么让德国人衰弱的不得不主动送上来,要么跟在盟军后边,抢夺最后的胜利蛋糕。

显然,在注定要和英美撕破脸的情况下,孟享更喜欢前一种。

于是孟享的种种布置,都是让德国人先拼累了英美后,也能顺利成为孟享的目标。

“我们会帮助德国人的,但不是现在。德国人也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时候。”孟享最后道。

……

范种很容易掂量出华夏和德国在心目中的地位的不同,于是联合政府继续拖延着德国人。

对日反击战争的爆发,提供了物资紧张的足够理由。而少量的物资根本难解德国人的窘迫。

德国人依旧在苦苦支撑。更大范围的军管和征兵开始在德国境内和占领地上展开。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德国又征集起了一百万军队,其中德国人的军队就占了一半。补上了这一段时间70多万德军损伤的消耗,但后勤的压力尤其是在东线已经快让前线崩溃了。

德国人唯有后撤缩守,到了6月中旬,除了在南路,双方一直还在斯大林格勒附近纠缠外,德国东线的中路再次撤回到了莫斯科、梁赞附近。就连北路也撤到了拉多加湖东岸。

苏军取得了这场战役阶段性的胜利。

……

“这倒是让苏俄人赚了便宜!”范种苦笑道,这一段时间,华夏一直专注对付日本人,就连北方,除了清理和移民外,也一直没有对苏俄采取什么大规模的行动。这才使得苏俄可以用新兵轮换乌拉尔山的老兵,支援了西边的反攻。

“在未来,华夏还需要苏俄来当西方世界的靶子。国际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天生的仇敌。华夏需要这一步棋子,他们能给我们争取到足够的发展时间。”孟享没有说出这同样是他的布置。

苏俄的存在,会不断消耗德国人,未来也会使得整个西方世界分裂,难以统一起来对付华夏。

即使很多华夏人无比痛恨苏俄人,但为了未来的发展,孟享还无法坐视让德国人彻底灭掉苏俄。

当然在孟享的布置下,苏俄已经不可能再像前世那么强大了。甚至在克隆间谍的严密关注下,他们可能连原子弹都不一定能造出来。

“等到华夏足够强大了,不需要这个棋子的时候,再捏扁他们也不晚。”孟享心中已经对失去了东方,又在苏德大战中元气大伤的苏俄的威胁有些不以为然了,有了养狼崽子的自信。

“对苏俄和英美要区别对待!”虽然缓和了东线,但对于英美,孟享是绝不放过一丝打击的机会。

看在真金白银的份上,山寨公司依旧还在支持着德国人,但仅限于西线。

德国人的后勤压力主要在东线,没有足够的车辆、油料和人手,即使西线的物资充裕,但依据解不了东线的困窘。

有了山寨公司在北非和大不列颠岛附近的支持,西线一直没有弹药的危机。尤其是北非,即使美军的援军越来越多,但在冲入突尼斯和利比亚后,反而伤亡越来越大,越陷越深了。

第866章美国人顾不上,我们来

“我们在北非的伤亡已经超过了10万,仅仅在突尼斯我们就有2万士兵永远也回不了家乡了。可突尼斯还在德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手中,而且那里的德意军队还在增加。”美国的赖德少将懊恼道。

他率领的美军在攻陷阿尔及尔的时候,损失很小,但攻打突尼斯,却损失惨重。即使有了后方不断涌来的英美援军,依旧没有突破30多万德意联军防守的突尼斯。

老希反应很快,虽然没有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有所行动,却快速的又把包括10万德军的25万军队塞进了突尼斯,让还在稳定法国势力的盟军晚了一步,碰上了硬钉子。

在北非作战的顺利,又没有经历阿拉曼的败绩,加上老希还希望继续向东征服,所以现在的非洲军团的总指挥官还是隆美尔,并没有借伤被调回。虽然那位祖上显赫,出了两名元帅的阿尼姆上将依旧来到了突尼斯负责这边的指挥,但有了基地临近的补充支援,一共15万德军的战斗力并没有被面条军拖累,给了美国人迎头一痛击。

“无论那里有多少敌人,我们都会把他们全部消灭!”巴顿在旁边冷哼道。

他的第七集团军在摩洛哥损失较大,之前暂时待在卡萨布兰卡接收后续的美国援军补充休整,还没有休整完,就被紧急调来支援突尼斯这边。但一直燃烧的战斗**让巴顿毫无怨言,相反他更希望立即就冲上战场。

“我们必须加强进攻,早日攻下突尼斯。德国人和意大利人已经有了准备,他们也肯定明白,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西西里岛,最终登陆意大利。每晚一天,德意联军就会多一天的准备,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更大的伤亡。所以,不惜一切代价。早日攻下突尼斯!”艾森豪威尔也断然道。

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战斗,英美早就摸透了轴心国的实力。要想快速的打开局面,扭转舆论的被动,一场大胜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同时把目标对准了意大利人。

他们也明白柿子要找软的捏。

因为墨索里尼的坚持,意大利没有德军驻扎,仅靠着已经名声在外的面条军,无论是英国人还是美国人都自信能顺利登陆并横扫整个意大利,在轴心国的核心地带爆出一场胜利。

而且,那里有一个绝对占据西方舆论高地的势力——教廷。

西方的每次战争背后,不止有金钱这一只推手。还常有教廷这另一只推手。
首节 上一节 782/113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枭风

下一篇:抗战之红色警戒(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