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第170节

那每年都有十两银子可以拿,想想都让大家兴奋。

要知道。

青衣巷的这些贫苦人家,累死累活干一年也挣不了几两银子。

十两银子,省吃俭用,足够一家老小过活一两年了。

趁着大家都在登记报名,一个看着老实巴交的壮汉,赶紧跑去通知周大娘。

壮汉冲进周大娘的家门,一脸着急道:

“你怎么还在家里织布呢?官差老爷来了,快去给你家莹莹报个名参加初试吧!”

周大娘放下手中的梭子,一脸疑惑的看着邻居壮汉。

“报名?”

关于招生的消息,周大娘倒是也有所耳闻。

她每次出门的时候,也总是听到街坊邻居议论。

周大娘那时就在羡慕,她要是有儿子该多好,就可以去参加初试了。

光是她听到的读书免费,每年十两银子,还有学成后在官家当差,都让她羡慕不已。

壮汉看到周大娘一点都不上心的样子,都快急死了。

“对啊!你家莹莹今年不是十四岁了吗?也附和报名条件,快去报名再说,万一通过初试了呢!”

周大娘一下子愣住了,满脸疑惑的问道:

“莹莹是女孩子,女子也可以报名?”

周大娘因为要给莹莹攒嫁妆,平时也基本上不怎么出门。

虽然知道一些招生的消息。

但也没有太过关注,毕竟和她家关系不大。

在周大娘的潜意识里,读书识字是男子的权力,女子在家相夫教子就行了。

因此。

关于女子也可以报名参加初试的消息,周大娘一直都不知情。

壮汉斥骂道:

“整天窝在家里,也不出去看一看,莹莹差点让你耽误了。”

“朝廷说了,只要是十五岁以下的,不管出身,不管男女,都可以参加招生考试。”

虽然壮汉说话的语气不好,但周大娘一时之间也顾不上。

她的注意力完全被壮汉那句不管男女吸引住了。

想到这里,周大娘回过神来。

一脸激动的跟在壮汉后面,出去找官差老爷报名了。

十两银子啊!

再加上她这几年攒的一些,完全够莹莹的嫁妆了。

至于她的女儿莹莹能不能通过考核,周大娘完全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她已经被那每年十两银子的助学金迷惑了双眼。

青衣巷的每户人家,除了家里没有子女的,基本上都报名了。

毕竟这是一个鱼跃龙门的机会,大家自然不可能轻易放弃。

虽然通过考核的希望不大,但是试一试总归是好的。

在登记好报名人数后,衙门的官差就骑上骏马,赶去下一个街道通知老百姓了。

仙居来大酒楼,二楼包间。

一群年轻的士子正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

光是看他们的穿衣打扮,就不难看出,这些聚会的年轻人都是读书人。

大家喝酒聊天,煞是热闹。

而聊天的话题,自然就是这几天在京城疯传的招生事件。

“李兄,你今年正好十五,完全满足招生报名的条件,怎么不去报名参加明天的初试?”

一个眉清目秀的俊俏公子调侃道。

这群人里面也就他说的李兄年纪最小,也只有李兄符合报名条件。

于是俊俏公子自然而然的把话题说到了李兄身上。

李兄闻言,皱了下眉头,不屑的说道:

“明知故问,在场的大家谁不知道,这些招生的学子以后是要去充当胥吏的。”

“我们这些人哪一个不是名门之后,通过科举考试后,官途一路通畅,哪怕是落榜,也能谋个一官半职。”

“一个低贱的胥吏,也只有那些无知百姓当个宝。”

在场的众人听完,哈哈大笑。

“喝酒!喝酒!”

他们自认为是有资本嘲笑这些平民老百姓的。

因为他们家中有长辈在朝廷做官,因此他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自然瞧不上为了几个胥吏名额吵翻天的普通老百姓。

至于那十两银子的助学金,他们打心眼里都看不上,也只有那些无知百姓才会在意。

第145章 镇守太监

大明南方,三江县。

三江县是位于湖广地区的一个规模不大的县区,治下的总人口也不过两万余人。

这天正午,三江县衙门。

知县正小心翼翼的陪坐在一旁。

而坐在大堂主位上的,是一个面无白须的年轻太监。

“刘大人,这次的招生你可要多加用心啊!老祖宗已经给咋家传信,让咋家务必做好监督,不要出现弄虚作假的勾当。”

年轻太监说完,冷哼一声,算是给刘知县一个警告。

刘知县被吓得冷汗都快流下来了,连忙恭恭敬敬的保证道:

“苏公公请放心,下官之前就已经交待过下面的人了,绝对不会发生龌龊事。”

苏公公冷冷一笑,“最好是这样。”

刘知县之所以这么惧怕苏公公,是因为苏公公是武昌府的镇守太监,专门负责监督地方官员。

而三江县只不过是武昌府下辖的一个小县。

因此,刘知县的地位比起苏公公差得太远。

要是苏公公对他不满,一个折子递上去,他的乌纱帽就要不保了。

所以,刘知县才会有低头哈腰的这一幕。

苏公公今天是专门过来监督三江县的招生情况的。

他已经接到老祖宗的信,让他务必监督好各地官员的招生情况。

刚才苏公公口中言称的老祖宗,就是大太监王承恩了。

陈凡对这次的招生情况看得很重,于是就请王承恩帮忙,让他写信通知全国各地的镇守太监,监督好招生工作。

陈凡给每个县的名额不超过三人,而招收的人数多少,又影响这些县太爷的政绩考核加分。

所以。

陈凡怕这些县太爷为了加分,滥竽充数,随便弄三个孩子给他送到京城来。

又或者是收取老百姓的贿赂,把名额给这些行贿人的子女。

毕竟这次的招生政策,十两银子的助学金,还有毕业后在官府当差,对这些普通老百姓的吸引力无比巨大。

因此,陈凡怕一些老百姓砸锅卖铁也要行贿县太爷,把原本不属于他们子女的名额给挤占了。

陈凡也了解过大明末年的官员是个什么德性,贪污腐败成风,行贿受贿都已经光明正大的明码标价了。

京城的官员还要好一些,毕竟上次崇祯狠狠的抄了一次家,把贪污腐败的害群之马清洗了一遍。

可是大明其他地方的官员,陈凡打心底都不相信他们。

他们要是不弄虚作假,那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还别说,陈凡的担忧一点都不多余。

三江县的刘知县此刻就愁眉苦脸,倒不是因为苏公公在场让他坐立不安,而是在想他收受的那几千两贿赂怎么办?

首节 上一节 170/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