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第275节

老实说,李易之第一眼看到这住宅,就喜欢上了。

在这样的住宅里生活,该是多么便利啊!

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得到改善。

面对李易之的疑问,陈凡轻轻摇了摇头。

见此情景,李易之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可很快,惊喜的神情就占据李易之的脸庞。

只听陈凡微笑着解释道:

“这四环的居民区是给普通的大明百姓准备的,至于诸位大人的居住区则是在一环区域,而且还是别墅区,居住条件比四环好多了。”

听到陈凡这么说,不仅是李易之,就连其他的大臣都是满脸惊喜的神情。

听国师的意思,他们居住的别墅更加奢华。

再怎么说,这些大臣也是大明的部级官员,是目前级别最高的官员了。

陈凡当然不可能亏待他们。

陈凡还指望大家努力把大明建设得更好。

“最后,大家看一下五环区域,这一个区域无比重要,可以说是维持京城稳定的基石了,五环区域是我规划的工业区。”

“之前大家不是还担心京城一下子涌入五千万人怎么办吗?会不会引起京城的混乱?我现在就告诉大家,不会,因为京城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可以在工业区找到一份工作。”

“五千家国家企业,将解决京城的所有就业问题。比如说大明纺织公司,要知道,纺织业是劳动人口非常密集的行业。一个纺织厂就可以解决十万人的就业问题。在五环区域建立十个纺织厂,就可以解决一百万人的就业。”

“平均算下来,每个国家企业只要解决六千人的就业问题,五千家国家企业,这就解决了三千万的就业人口。”

解决人口的就业问题,对陈凡来说,没有什么压力。

只要多建立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厂子就行。

比如说轻工业、纺织业、机械、电子、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等,这些都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

陈凡可以把现代世界的一些低端产业转移到大明来。

这些低端行业需要的劳动人口非常多,也很适合这些大明的老百姓。

能为大明百姓提供数千万的就业机会。

虽然这些低端产业对现代世界来说,就像鸡肋,可有可无。

但是大明来说,就是一个宝。

可以为大明百姓提供无数就业的好产业。

陈凡目前考虑的,就是五千万京城百姓的就业问题。

至于其他的,以后再说。

特别是像纺织业这样的就业大户,绝对是陈凡重点建设的企业。

陈凡打算从现代世界购买一些生产线,解决京城一百万的就业人口。

只需要建立十个大型的纺织厂就可以。

而且销量还不用愁。

现代化纺织厂生产出来的纺织品,在大明市场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大明百姓家里的纺织机哪里比得过现代化的纺织设备。

别说是大明了,哪怕是大明海外,这些纺织品也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甚至于陈凡还可以把纺织厂生产出来的成品卖到现代世界。

就凭古代的劳动力成本低得多,大明的纺织品绝对有很大的竞争力。

光是五环工业区的这些工厂,就可以为京城解决三千万人的就业机会。

剩下的两千万就业人口,则主要分布于京城各处的服务行业。

一个城市,如果有五千万人口,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绝对无法想象。

别的不说,光是餐饮业就能解决数百万的就业机会。

而且,一些朝廷的公共事业单位需要的劳动力缺口就不少。

像医生,教师,消防员,警察等等,这些都是解决就业的大户单位。

这样算下来,陈凡很怀疑,五千万的京城百姓还不能满足就业缺口,还需要从全国各地迁入更多的劳动力。

第245章 答疑解惑

“好了,这些就是京城的建设规划了,目前大体上就是这样了。”

陈凡话音刚落,下面就陷入了激烈的讨论中。

大家早就憋不住了热议了。

刚才只因陈凡没有讲解完,大家也不好打断。

现在,诸位大臣可以放开了讨论。

“这规划好是好,就是不知道我能不能在有生之年见到这一繁华盛景!”

李邦华感慨万分,昏浊的目光中闪过一丝遗憾。

真要按照国师规划的那样建设京城,想必到时候京城一定比传说中的天上宫阙还要繁华吧!

而他今年已经五十有六,很有可能看不到京城繁华盛景了。

就这样大的规模建设,少说也要好几十年才能完成。

至于国师说的,在十年内,把京城建设完成,李邦华是万万不敢苟同的。

坐在李邦华旁边的礼部尚书李易之安慰道:

“想那么多干什么,我们能参与其中,也不枉此生了。想这样建设盛世的机会,千百年来也就这一次,我们能抓住这次机会,不知道要羡煞多少先人圣贤,我们必将名垂千古。再说了,哪怕我们这一辈见不到京城建设完成之后的盛景,但我们的子孙后代可以啊!”

李邦华认真思考了一下,绝对很有道理。

不知道多少先人圣贤以老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

可自从有历史记录以来,就从没有实现这一宏愿。

由此可以看出,让老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是多么的难以实现。

可现在,在大明,在他们这一代人,很有可能实现这一个夙愿。

让天下的老百姓安居乐业,不用再遭受天灾人祸的摧残。

而他们很有幸,可以参与到这一盛世的建设中来。

他作为大明内阁首辅,将是主导这一盛世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字也必将流芳百世。

作为一个文人,能够名垂千古是他们毕生的追求。

现在,这个机遇就在眼前,李邦华要牢牢的抓住。

这样一想,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呢!

能不能看到京城最终的繁华景象,对于李邦华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他能主导这一进程,就足够了。

“我那小孙儿能在这样的盛世中生活,我也就满足了。”

说到家里的孙儿,裴元庆一脸欣慰。

他可能看不到这一盛世的来临,但没关系,他的孙儿长大后,可以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这就够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时,崇祯开口说话了。

一瞬间,大家立马就安静下来。

“这个京城规划是很诱人,连朕都很迫不及待的要立刻实现它。可贤弟要把五千万大明百姓迁入京城居住,这个恐怕不容易办到。”

见到陈凡有些疑惑,崇祯接着解释道:

“贤弟有所不知,大明的老百姓对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依恋。不到生死存亡,老百姓是打死都不愿离开故土的。”

就好比大明这些年,时不时就有天灾人祸发生,让老百姓活不下去。

饥荒严重时,老百姓没办法,只能带着全家老小离开故乡,千里迢迢的去外地逃荒。

可一旦灾情好转,这些远离故土的老百姓,就会带上全部家当,从千里之地回到自己的故乡。

因为故乡,是他们的根。

哪怕前面有刀山火海,他们也要不辞辛劳的回家。

由此可见,老百姓的故土难离可不是开玩笑的。

因此,贤弟要把五千万老百姓迁入京城,崇祯有些不看好。

不过,不看好归不看好,但崇祯一点都不担心贤弟能不能完成这个目标。

崇祯对贤弟很有信心。

首节 上一节 275/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