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第277节

不到活不下去,老百姓是不会变卖土地的。

特别是农村的地主乡绅,一有银子,就会购置土地。

因为在这些地主眼里,土地可以一直传承下去,是最保值的理财产品。

只要土地在,他们家族就不会破败,可以一直衣食无忧下去。

因此,国师要从占据全国八成土地的这些地主手里,换取土地,在诸位大臣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

哪怕国师给的补偿足够诱人,这些地主也不会答应。

补偿总有花完的时候,而土地可以一直传承下去。

在场的诸位大臣有一部分就是大地主,他们家族拥有的土地就有上千亩,多的甚至有上万亩。

平心而论,哪怕国师给的补偿再多,他们也不愿意卖地。

即便大家已经决定要把家族从家乡搬迁到京城来,可土地他们还是要保留的。

土地可是会下金蛋的母鸡,只要土地在,他们每年都有不菲的收益。

第247章 补贴

对于在场诸位大人纷纷出言反对,也在陈凡的预料之中。

因为本身这些尚书侍郎就是各自家乡的大地主。

坐拥良田无数,要想让他们把土地交出来,确实有些难度。

古代人对于土地,有一种深入到基因的痴迷。

看来,陈凡要完成土地改革,不大出血是不可能了。

“根据从户部得到的数据统计,全国耕地面积大约是8.5亿亩,杨大人,我没说错吧?”

陈凡看了一眼户部尚书杨成业。

“国师所言没错,大体是这个数字。”

杨成业突然被陈凡点名,有些意外。

8.5亿亩土地这个数字,还是张居正时期,对全国土地清丈的数据。

杨成业犹豫了片刻,说道:

“国师,这8.5亿亩是万历年间清丈的数据,现在过了好多年了,恐怕耕地还有所增加。而且,清丈的时候,各地或多或少都有些土地瞒报的现象。所以,准确来说,目前大明全国的土地远不止这8.5亿亩。”

陈凡点点头,一点也不意外。

土地瞒报的情况,他确实有所耳闻。

“那就算全国的土地有10亿亩,这总归可以吧!”

杨成业闻言,轻轻点头赞同。

瞒报的土地再加上新开垦的土地,差不多也就10亿亩。

“这10亿土地,全国农民占据两成,也就是2亿亩,其他的8亿亩土地都在乡绅手里,这个没有异议吧?”

要说乡绅,下面的这些朝廷大臣就是数一数二的乡绅,坐拥无数良田。

陈凡的话刚一说出口,在场的诸位大臣面面相觑,脸上尽是尴尬的表情。

毕竟乡绅会采用各种手段把农民的土地侵占。

而他们的族人也没少干这事。

遇上这种事,他们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所以严格说起来,造成如今土地兼并的严重后果,他们也有责任。

现在国师当面点了出来,难免让大家面子过不去。

陈凡一眼就看出了大家的窘迫,稍一细想,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不过现在可不是批判他们的时候。

“所以说要把全国10亿亩土地全部收归朝廷,只需要分配好农民和乡绅的利益就行。”

“我问杨大人,一亩地的收益有多少?”

陈凡再次点名杨成业。

杨成业沉思一会,回答道:

“这要看是良田还是荒田,如果是良田,一切顺利的话,一亩的收成也不过一石。要是荒田,顶多也就八斗粮食收成。”

陈凡马上接话道:

“你看,农民辛苦一年,累死累活,粮食收成也才一石,按现在的物价,也不过就一两银子左右,这点收入能干什么?这还是年景好的时候,如果一旦遇到天灾,粮食基本上就要绝收,这些贫苦老百姓就要背井离乡逃荒。”

诸位大臣默默点头,这话说的不假。

“按照京城的建设规划,会把这些农民逐渐迁入京城居住。现在,我给他们提供每个月二两银子的工作,这样一算,一年的收入就是二十四两银子,这还只是一个劳动力的薪水。如果一家能有四五个劳动力进厂打工,那么一个家庭的年收入就是一百两。”

“相比于他们在农村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银子,你们说,现在有京城的好日子等着他们,他们还会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不肯搬迁到京城吗?不可能!”

“而且,我也不是让他们白白放弃手中的土地,每亩地都有补贴,不会让他们吃亏。”

陈凡分析完农民的局势,大家若有所思的陷入了深思。

要是按照陈凡所说,这些贫苦农民还真愿意把土地卖给朝廷,然后举家迁移到京城来。

毕竟陈凡说的每年一百两银子的收入,足以让这些农民疯狂。

这样一来,到还真有可能把两亿亩土地,从全国农民手中收回来。

不过,还是有一个问题。

就算把两亿亩土地收归朝廷,那其他的八亿亩土地呢?

各地的乡绅可不会在意每年一百两银子的收入。

“国师,这政策好是好,可也只是对广大农民有吸引力,至于乡绅阶级,恐怕……”

最终还是杨成业把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

他也很好奇,国师打算怎么说服乡绅阶级,把八亿亩土地收归朝廷。

对于乡绅阶级,陈凡早就有应对之策。

不同于一无所有的贫苦农民,这些乡绅阶级可都是腰缠万贵。

要是让他们进厂打工,每个月领取二两银子的工资,也不现实。

这些乡绅阶级哪里看得上。

他们享乐惯了,也不可能愿意去工厂当纺织工人,钢铁工人。

所以,对付乡绅阶级,还要从土地补贴入手。

“我问杨大人,目前的土地市场价是多少?”

终于说到补偿的标准了吗?

杨成业对于国师怎么个土地补偿标准,还是很感兴趣的。

虽然不一定有效,但听听总归是没错的。

“因为天灾人祸,全国的土地行情并不好,贬值严重。大明很多地方都在大举抛荒,土地没人耕种,导致土地行情越发低迷。”

听到这,陈凡面露喜色。

这是探底了吗?

正好他可以抄底。

这样他也能少付出一些代价,把全国10亿亩土地收归国有。

“杨大人就直说每亩地多少银子吧?”

“良田一亩地售价六两,而荒田一亩地售价三两银子。”

咦!

这价钱低得有些出乎陈凡的意料。

按照他的判断,一亩良田少说也要十多两银子。

没想到才六两银子。

看来各种灾害天气对土地行情影响很大。

这下,陈凡更有把握了。

“杨大人,我要是给每亩荒田五两银子的补贴,良田十两银子的补贴,你说,乡绅阶级会不会动心?”

一亩荒田补贴五两银子,一亩良田补贴十两银子。

陈凡的补贴政策一宣布,会议大厅立马就安静下来。

大家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似乎是不相信国师会溢价这么多收购土地。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国师要想把全国10亿亩土地,全部收归朝廷。

首节 上一节 277/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