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都市:我摊牌了,我的岳父是皇帝 第51节

虽然刚愎自用,性格多疑。

但也勤政为民,心系百姓。

只可惜大明已无力回天,崇祯只能看着大明这艘破船慢慢沉没。

最后更是在大明灭亡之际,选择为国殉葬,上吊赴死。

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祖训,保留了大明最后一丝尊严。

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动容。

崇祯对于这些书籍倒是很感兴趣。

毕竟这些书籍记载的都是关于他的事,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一生,从中吸取教训。

不过看到其中一本书时,崇祯疑惑不解。

“贤弟,这个陈圆圆是谁?为何大哥从来没有听说过?”

陈凡恍然大悟。

“哦,大哥说的是《崇祯和陈圆圆不得不说的故事》,这个我也不清楚,估计是哪个网文作者胡编乱造的八卦吧!”

陈凡也只是看这本书和崇祯有关,于是就一起买来了。

至于书的内容,陈凡还没有看过,所以也不清楚。

“那这什么三宫六院呢?大哥只有一个皇后,和两个妃子,哪有这上面说的这么夸张。”

陈凡尴尬的笑笑:

“这《崇祯的三宫六院》是说大哥的风流韵事的,我想着大哥可能会比较感兴趣,于是一起带过来了。”

陈凡听到长安街传过来的欢声笑语,赶紧岔开了话题。

“大哥,你什么时候惩戒这些贪腐分子,他们多存在一天,就是对老百姓多一天的压榨。”

果然。

崇祯一听到这个,怒气瞬间就又上来了。

“先不急,等看完这些书籍,大哥倒是要看看是有哪些道貌岸然的小人?到时候大哥全部找出来抄家灭门,一个漏网之鱼也不会放过。”

崇祯看着远处的大臣恶狠狠的说着。

陈凡疯狂点头赞同。

“对,大哥说的没错,这些蛀虫一个也不能放过,大明之所以落到如今的地步,全是他们的错。大哥修复大明的创伤,需要大量的银两,正好让这些蛀虫做贡献,算是便宜他们了。”

崇祯也是有这样的打算。

要想让大明恢复到政通人和的局面,银两是必不可少的。

“先让他们得意这几天,到时候看朕怎么收拾他们。”

崇祯眺望着远处,喃喃的轻声说道。

崇祯站在皇宫城墙上,扫视了京城一圈,然后就回金銮殿了。

他要回去认真的看完这些书籍。

好为他之后的治理国家提供思路,不再犯以前的错误。

第42章 崇祯震怒,朕要抄家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三天。

在礼部尚书李易之府上,聚集了数位的文武大臣。

“这都三天了,陛下一直不上朝,诸位可知道发生什么事了?”

其中一位三品大员疑惑着看向李尚书。

李尚书摇了摇头,表示并不知情。

其实李尚书心里也充满了疑虑。

自从三天前,陛下打退了闯贼大军,设宴款待全城老百姓后。

这三天就一直没有露面了。

按理说,陛下刚刚取得大胜,此时正是重整人心的时候。

可陛下三天都没有上朝了。

实属奇怪。

“本官猜测,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大家正在思索时,安静的厅堂突然传出一个声音。

大家闻言,抬头向传出声音的地方看去,原来是一直没有说话的户部侍郎和安。

其中一人疑惑的问道:

“莫非和大人知道什么?”

和侍郎点点头。

“本官也是猜测,从宫中传来的消息,司礼监王公公这几日动作频频,据可靠消息,陛下恢复了锦衣卫和东厂,还把这两个机构合二为一,成立厂卫,主事之人就是王公公……”

和侍郎话说到一半,马上就有惊呼声响起。

“什么?”

“成立厂卫?”

“陛下为何不和我们商量?”

大家表情一脸严肃的互相看着,内心深感不安。

陛下没有经过他们的同意,就设立厂卫,这是让他们不安的根源。

厂卫是什么,听名字就知道,东厂和锦衣卫的结合。

专门对付他们这些文武大臣的特务机构。

他们好不容易联合其他大臣,一起忽悠陛下。

终于让陛下裁撤了锦衣卫和东厂。

这几年没有锦衣卫和东厂的日子,他们别提过得有多滋润了。

可谁想。

陛下现在突然设立厂卫,而且没有和他们这些大臣商量。

陛下这是要做什么?

是刚刚打退闯贼,就要对他们这些文武大臣下手吗?

“不行,本官要去见陛下,问个清楚,设立厂卫这么大的事,为何不和大家商量。”

礼部尚书李易之猛的从座位上站起,他不能再这么等下去了。

他要去劝谏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因为李易之预感到有大事发生。

他要是再不行动,陛下会酿出大祸。

在场的其他官员也一起附和,也要和李尚书一起去见陛下,让陛下收回成命。

金銮殿书房。

崇祯已经三天都没合眼了。

这三天的时间,他一直抱着陈凡送给他的书籍在看。

这些书籍有对他的人生总结,也有对他治国方略的评价,更有大明灭亡的最后一天京城所发生的事。

尤其是崇祯从《大明的最后一天》这本书上看到。

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文武大臣家中搜刮出7000万两白银。

这还仅仅只是白银的数量。

还不包括其他的财产,像良田,商铺,豪宅,文物古玩,珠宝等等。

崇祯看到这里的时候,气得浑身颤抖。

“这些该死的蛀虫!”

之前陈凡给崇祯简要的说过一些。

崇祯虽然当时也比较生气,但到底是没有亲眼所见,感触不深。

可现在。

看着书籍中的记载。

哪个官员家中搜出了几十万两银子,又有哪个官员库房搜出了堆成山的金银财宝。

崇祯异常震怒。

首节 上一节 51/3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秦:老赵,我真的不是仙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