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142节

  而方孝孺显然也发现此事,该说的已经说了,至于陛下,无可奈何……

  真的无可奈何吗?

  一边想着。

  方孝孺不知道为什么,转头看向苏闲。

  他的脑海中,不禁回想起前两次的事情。

  第一次,空印案!

  当时整个国朝是先开始,认为陛下雷声大、雨点小的。

  但后面发生的,却是陛下那钢铁一般的意志。

  然而一场奇怪奏疏,再一场城头问话,一切都变了,甚至自己的父亲方克勤,都是被其所救。

  第二次、宝钞!

  宝钞提举司设立两年,在中书省内,六部官员都干扰不了其丝毫运作。而每年的加印更是常事。

  结果最后,又被其改变。

  甚至这一次,陛下开这经筵,根本原因就是为此。

  京城钱庄的出现,本是宫中的玩闹之举,现在却真的在大明京城开花,而且等到邓愈、沐英回京。

  宁夏、陕西、山西等地也在筹备……

  在今年四月之前,谁又能想到这些?

  “你们,可还有人对这七国之乱,有其他看法?”

  此刻。

  在缓了一口气后,朱元璋又看向下方的一众臣子。

  方孝孺年纪轻轻,就已经定型,不可改变,他也不想改变。

  百官之中,总有顺应自己的。

  “陛下,其实高祖分封诸王,自然也可。”

  就在这时,在一众翰林的前方,三位老者之内,有一人起身。

  苏闲刚才听到徐膺绪说过,好像是陛下曾经说过的“三老贤臣”?

  “哦?刘先生,你有见解?”

  朱元璋心神一缓,这诸臣里面到底是懂咱的。

  刘三吾语气温和,相比较方孝孺,他的开场白就十分受朱元璋欢迎了,“其实,老臣认为,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并非是景帝,也并非是七国……”

  “嗯?这倒新奇,咱还是第一次听这个,你且说说。”

  刘三吾看向朱元璋,“若真要论过的话,倒是要论高祖自己了。”

  顿时!

  本来还笑着的朱元璋,脸色猛地沉了下去!

  你还不如不说!

  高祖自己?你是在怪咱吗?

  不过,经筵就是经筵,朱元璋自有气度,刚才那方孝孺如此大胆,连高祖驾崩都能随口而出,他都不在意。

  这又算得了什么?

  “刘先生请讲。”

  “倘若高祖分封天下之时,只给其名,而不给其兵权。”

  “纵然刘氏子孙坐享富贵,又何尝不能和皇室,一起共江山呢?身怀利刃,杀心自启,这一点老夫是认可的。”

  “先生错了!”朱元璋面不改色。

  刘三吾只是道:“或许真的是高祖之错!不给其权,就不会见到血肉相残,想必汉高祖在天之灵,也是极为懊悔此事的吧。”

  “呵呵……难道七国在最开始,就没有抵御匈奴吗?”

  “自然是抵御了。”刘三吾道:“所以才有其坐大,拥兵自重的机会。”

  “放肆!难道高祖让他人掌握兵权,就不会出现拥兵自重吗?”

  这一刻。

  刘三吾没有说话。

  反倒是身旁,三老贤臣的另外一位身影,稍显年轻,不同于刘三吾看上去,像是一个和蔼的富家翁。

  其清瘦隽雅,依稀可见年轻时期的风采。

  正是朱善。

  “会的!”他语气肯定。

  朱元璋脸色慢慢缓和。

  “但若是能效仿前宋,设立枢密院,平日是只在战时,才会调兵遣将,以文御武……”

  他话还没说完!

  “砰”的一声,朱元璋忽然哈哈一笑,他的语气依旧温和,没有之前的急迫和焦躁,“原来这就是你们的意思?”

  “效仿前宋?所以武备废弛,将不知兵,兵不知将?”

  “所以打仗之时,派遣文官监督武官,外行指点内行?”

  “所以平日在朝堂,文官高高在上,喊一声为国征战非好汉,东华门唱名才为好汉?”

  朱元璋虽然是笑。

  但谁都能听清楚,其话音之外的森寒。

  朱善倒是脸色如常,只是继续道:“前宋废弛武备太过,世事不就是如此,吸取前人之经验,方能步步改善,我大明改之就是!”

  “朱先生,咱现在就是在吸取前宋的经验!”朱元璋语气冷漠。

  再度看向群臣。

  “若是再无让咱满意的答案,那今日的经筵,就该到此为止!”

  “刚凑巧,百官现在就在近前。”

  “咱也不借古喻今了,咱就要说说近事!”

  “说说咱的祖训,说说近期的钱庄!再说说邓愈等人回京之后的犒赏!另外,秦王晋王明年就要就藩……也借此次经筵之机会,论论当今国事!”

  说完这些。

  现在的朱元璋也是告诉诸臣,咱不装了,摊牌了。

  咱就是在借着七国之乱,来说咱现在要做的事儿。

  而看他刚才的样子。

  百官反驳一句,他能说十句,根本就劝不了!

  然而就在这时。

  方孝孺却是想着心中的想法,刚要上前一步,点名道姓。

  突然!

  “陛下!”

  御史言官的方向。

  侍御史涂节忽然跨前一步。

  看着他,就连朱元璋也是一愣,“怎么?国朝几位大儒,连咱曾经劝说过的三老贤臣都来了。”

  “你还有不俗见解?”

  涂节赶忙道:“非是臣。”

  嗯?

  这时,两位高高在上的丞相,终于睁开了眼睛。

  前几个月的谋划,也终于在此刻,要稍稍的露出一丝马脚。

  却见涂节上前一步。

  笑道:“今日之事,不知为何,让臣有一种熟悉感。”

  “曾经在朝堂之上,空印一案,诸臣大多奏折,都是言及冤情,唯有一个奏疏,让臣都觉得胆大包天,却又别开生面。”

  “了解实情后,陛下都感叹,赤子之心,天真之语,倒是让人耳目一新,事后,陛下更称赞其为麒麟子!”

  “不知此次,可否让这位麒麟子,也说说他的意见?”

  话音落下。

  诸臣似乎想起什么,连忙朝着一处看去。

  就连方孝孺先是愕然,旋即想到什么,面色复杂看向旁边。

首节 上一节 142/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