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235节

  “重八,你且坐下,咱们慢慢分析。”

  马皇后让一旁的宫女,送来纸笔,却没想到朱雄英也跟着过来了

  他只好让其坐在自己身边,而朱元璋和朱标,则坐在一旁。屏退左右之后,她这才缓缓说道:“先不要先入为主,将这《盐引论》,看做是故意为之。”

  “若此论,是雄英做出来的呢?”

  此话一出。

  朱元璋犹自愤愤不平的眼神,转移到一旁的朱雄英,瞬间平稳了下来,“要真是咱大孙做出来的,咱还真得捧着他。”

  “所以啊,此子之前给孙儿送盐,伱是生气他给你来了个先斩后奏,让民心大乱!”

  “难道还不是?他若是在咱面前做出这《盐引论》,咱还佩服他,再度坚定当初让其入大本堂的选择没错!”

  马皇后莞尔。

  忽然想到什么不由得一笑。

  而一旁的朱标则是想说什么,却不料自己的儿子,先说了出来。

  “皇爷爷,苏闲这是帮了你,你不是说京城到处传宝钞的传言吗?这下子应该没了吧?”

  朱雄英尚且分析不出来,刘伯温背后之事,就算分析出来,他也下意识的认为皇爷爷没错。

  而他话音刚落,朱标嘴角笑意扩大,就连马皇后都莞尔起来。

  “说的正好,你不是正愁民间没办法压下此事吗?现在好了,你就算当着他们的面,再度提及洪武八年的刘伯温,恐怕也会被人说是老生常谈,咽下去的反刍上来还要再嚼?”

  朱元璋呆坐原地,“可……可咱也没让他,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啊?”

  “若是百姓从内心开始质疑盐引制度,接下来万一出了差错,岂不是祸事!”

  马皇后温声细语,“急什么?那就再仔细看看这《盐引论》。有用的便先拿出来,没用的或者暂时用不上的,就先放下。至于其所言可能引起的后果,难道你还真认为不会出现吗?”

  朱元璋哑然。

  “就说这各路转运司、盐运使的贪腐问题,如何杜绝?”

  朱元璋眼眸一眯,他不是从这《盐引论》上毫无收获,而是早就想好了。

  “那就设立御史监察制度!”

  “咱大明现在以两广、南直隶的沿海地区盐场最多,若是要防止贪腐,那就每年一次……御史巡盐!”

  “至于北边的边疆地区,就让咱的儿子们去……当然也可派遣御史!”

  “若是真发现了,官商勾结,贪腐盐利的问题,那就一概不论,全都剥皮萱草!”

  马皇后谆谆善诱道:“看看,你这不是早就有了盘算吗?”

  若是苏闲在这里,听到这大明的御史巡盐,一定面露古怪之色,因为这是从永乐时期,才想出来的办法。

  迁都北平之后,南方的盐运使贪墨,已经成了一个无法根治的难题,御史巡查制度确立后,虽然解决了表面问题,但另一方面,却也加深了文官集团,对于朝政的掌控,乃至对于武将兵权的一些涉及……

  此后,随着内阁的完善,大明的文臣彻底把握政权,盐引制度也一度来到巅峰,成了官商营私勾结的肥沃土地。

  而到了嘉靖时期,严嵩为何能坐稳数十年的内阁束缚?

  搞钱、选仕,皆在其手。

  甚至连派遣的巡盐御史,都是自己人……

  “巡盐御史,哼!这可是咱看到这盐运使的第一个念头。”朱元璋愤愤道。

  有一点他必须要说,那就是这篇《盐引论》再如何戳他心肺管子,但在这贪腐问题上,还真是给他提了醒。

  “那接下来,就是私盐,以及解决这各地盐场不同命的问题。”

  马皇后说着,就连表情也严肃了起来。

  “当然,随着这篇《盐引论》一出,民间的言论恐怕也压不住了!百姓吃不上好盐,只能去吃私盐!”

  “正如这《盐引论》上,如何把私盐之利,变成我大明国本之利……”

  “这才是重头戏!”

第135章 盐摄天下

  私盐之利?

  此话一出,朱元璋自己都觉得,面前仿佛有一座巨大的宝藏,等待着自己开采。

  然而,何其难?

  “这私盐之利,咱不是没想过,咱更是馋的连口水都要流下来了。《盐引论》上,关于大明六千万百姓,每人每年吃五斤盐,就有三千万两的白银,这个数字你听听?”

  “咱听了都觉得害怕!”

  朱元璋说到这里,又赶紧说道:“只是,这些年打压了多少私盐?有用吗?这《盐引论》上有一句话说的没错,各地的运输困难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地方交通便利自然好管。可有的地方,它就是没办法去涉及。”

  说完了烦心的地方后。

  朱元璋想到正事。

  “还有……这小子话里话外的态度你难道看不出来。他还说咱将军国利器,托于一纸盐引?这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是让咱废除盐引?”

  越想他越是回过味来了。

  “咱猜到了他的想法,胡惟庸此前为难过他们,所以此子就是想借着此事,扳倒胡惟庸管的盐引!”

  “砰”的一声!

  朱元璋忽然恼火起来。

  “一介小小的孺子,想扳倒一个丞相?”

  “滑天下之大稽!”

  “这是以私心报复公心,连带着咱大明的盐引国策,是不是都成了此獠的工具?”

  马皇后看着对方说着说着又愤怒起来的样子,倍感无奈。

  “刚才还说的好好的,这还没到六月的天呢,你怎么说变就变!”

  “因为咱反应过来了!”

  朱元璋道:“你看着吧,明天朝会,不!恐怕现在百官的奏疏,已经开始动笔写了,咱待会儿回谨身殿,又会是如山般的奏折!”

  “此子所言,你看看全是画饼,什么私盐之利,什么不用盐引,朝廷能运送粮草的办法。”

  “可问题是,咱用商贾运送就是不想劳民伤财,也能借助商贾的手,开垦土地,此乃良策!”

  “而非是他想出来的,一个个听起来宏大高远,但细察全是纸上谈兵!”

  眼看着马皇后还要说话,朱元璋直接看向前者以及朱标。

  “那你们两个来说,这《盐引论》上的问题,此獠准备用什么办法来替代盐引?还能收获私盐之利?”

  闻言,马皇后和朱标纷纷沉默。

  他们也说不出来。

  当初盐引制度能被采纳,其实和卫所军户制度一样,都是无奈之举罢了。

  “说不出来了吧?”

  见此,朱元璋则道:“洞察力虽好,但没能力解决,只会把问题抛给别人,可他却低估了盐引的重要性。”

  言罢。

  朱元璋起身,“一纸盐引,的确托不起我大明的军国大事,但却足以算是一国支柱!”

  此话一出,算是一锤定音。

  只是话虽这么说。

  而朱元璋则继续坐下,又看向那番《盐引论》,极其仔细。

  马皇后和朱标看的越发无奈。

  而等了一会儿。

  又有太监赶紧过来汇报,朱元璋只是听了一会儿,便不由得抬头看向马皇后。

  “看看,正说着那些奏疏就来了!”

  他看向朱标,后者也已经起身。

  “走吧,压下一事,另一事又起来了,也不知道那苏贵渊把假钞查出来了没有,此子的手段,是真的精准啊!”

  一句话,透漏好几个信息,却是连马皇后都不知道朱元璋在想着什么。

  ……

  格物院。

  自从格物快报发出去后,苏闲就一直等着。

  格物院虽说破落,但占地面积也足有七八亩地那么大,后院还有亭台楼榭,一看就是曾经的大户人家的宅院。

  只是早已经破败,招收来的工匠这短时日,只是收拾了前院,划下链两个小院子,暂且由工匠和一众学子负责。

  而在前门,也特意开了一个小房间,专门汇总各个“工匠”或者是学子交上来的答案。

  而这么一个下午的功夫,已经好多信封递了上来。

首节 上一节 235/30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秦时,我与曹贼何异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