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第754节

出兵的理由是什么?

要是真的说起来,王虎奴是自尽,而不是袁术斩杀的。

就算是要闹,也自有朝廷调停。

或是降罪袁术,或是怎样。

但以这个理由出兵,那已经不是牵强这么简单的。

恐怕难以服天下人。

“君侯,属下觉得,此事还要三思而后行。”贾诩面色凝重的说道:“而且凉州刚刚经历一场大战,兵马从西域回往凉州最少还需要两个月,这还不算上兵进河东郡。”

“这么长时间的行军,再加上在西域已经征战大半年,士兵多有想家,这个时候出师无名且士气不可用。”

“若一失足,怕影响以后大局。”

“属下知道君侯和王统领情同兄弟,可是......”

说话的时候,贾诩的目光看向了营外的那些将士:“君侯,他们的命......也是命,还望君侯.....三思而后行。”

程昱这个时候也站起身来了冲着段羽拱手说道:“君侯,属下觉得文和说的不错,若是冲动行事,恐怕会波及凉州根基!”

荀攸也表示赞同。

“你们说的都不错,而且这个道理本侯也明白。”

“但是......”

段羽的一句但是,让贾诩,程昱还有荀攸三人的心立马都悬起来了。

重情重义。

是一个美名。

也是一个优点。

这毫无疑问。

普通人重情重义,为仗义之人,可以结交诸多朋友。

为官者重情重义,则是被说做赤诚,体恤百姓,善德良友。

为将者重情重义,能得士兵支持,作战无往不利。

这都是优点,也是得以传言的美名。

但.......

如果一个君王重情重义,在某种程度上来说。

这可能就算不上一个优点了。

就比如现在这种情况。

如果段羽执意要给王虎奴报仇,很有可能会直接落得一个与天下为敌,一个乱贼的名头。

如果要是真的演变成这样,那日后恐怕真的是寸步难行了。

“但是......但如果本侯说,之前失踪的皇长子,史侯刘辩在本侯这里呢?”段羽的目光看向贾诩几人。

嘶!

营帐当中瞬间传来了一阵倒吸冷气的声音。

贾诩,程昱,包括荀攸三人都用极为震惊的目光看向段羽。

史侯,也就是刘辩失踪的事情早已经传扬开来了。

所有人都以为刘辩已经死了。

至于原因,无需多说。

董太后支持董侯刘协,史侯刘辩自然就成为了眼中钉肉中刺。

失踪,或者是被失踪都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可是......

段羽缓缓开口,将如何得到史侯刘辩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史侯之前居住在深宫当中,禁军统领蹇硕向董太后进言,为了减弱史侯对皇位的威胁,想要将其暗中送出皇宫,安置在皇宫之外。”

“等候董侯什么时候继位,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再迎史侯回宫。”

“不过凑巧的是,这个消息被本侯得知了。”

“在军机处的运作之下,史侯被本侯接到了凉州,目前正在冀县当中。”

“文和,你说本侯兵出凉州,是造反。”

“那么现在呢?”

段羽冷笑了一声说道:“太后董氏,祸乱朝廷,废嫡长而立庶。”

“中常侍蹇硕怂恿太后残害皇嗣!”

“陛下并无圣旨立董侯为太子,继承皇位!”

“太后董氏污蔑何皇后,准备将其赶尽杀绝,袁术听从董太后命令,追杀皇后,害死本侯部将。”

“本侯乃是陛下亲封的凉州牧,万户侯!”

“如今大汉蒙尘,奸臣当道,妖后祸乱江山社稷,本侯不应当清君侧,以正朝局,扶大汉正统之道吗?”

段羽这一番话说出来,贾诩都感觉自己身上好像是涌出了一股浩然正气一般。

乱臣贼子?

不不不!

这分明是大汉忠良。

那洛阳城中的董太后,中常侍蹇硕,还有袁术等人才是乱臣贼子。

皇长子在手,那情况就不一样了啊

完全不一样了啊。

现在谁是造反的一方可就不好说了啊。

“文和,你觉得,本侯欲要清君侧,扶持大汉正统,这个理由够不够呢?”段羽看着贾诩问道。

贾诩双手抱拳作揖冲着段羽拱手说道:“君侯属下收回刚刚说的那一番话。”

“妖后乱整,废嫡长而立庶,残害皇嗣,理应当诛!”

“愿与君侯一同入洛,清君侧!”

一旁的程昱还有荀攸此时也都冲着段羽拱手道:

“吾等愿与君侯一同诛杀奸佞,清君侧!”

“很好!”

段羽眯着眼睛说道:“君侧清,但在此之前,袁术必须先死!”

“文和你说的不错,大军回往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本侯必要袁术先死。”

“从明日起,大军加速前进回往凉州,等下本侯会先行一步。”

“文优已经在凉州有所安排,本侯先回去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惊喜。”

“既然他们想玩,那本侯就陪他们玩一把大的!”

第544章 长安!【1】(感谢:明月心TD)

七月,骄阳似火,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燃烧起来。

炽热的阳光无情地炙烤着关中这片广袤的土地,绵延八百里的沃土都被烤得发烫,仿佛大地都在喘息。

地面龟裂,田间枯黄。

这片曾经第一次被誉为“京”造就了强大的周朝的土地如今宛如一片被遗忘的废土。

一千多年之前,一个古老的部落从远方迁徙至此,发现了这片沃土。

随后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里,他们在这片土地开垦良田,兴建房屋,举行祭祀,将部族深深的扎根至此,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部落,他们称这里为‘京。’

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历代都城皆以“京”为命名。

后来,这个部族的一个名叫西伯昌首领带着部族开始扩大部落,迁徙,征战最终定局至此,将此地命名为镐京!

西伯昌父子以镐京为都城,东征西讨灭亡了商,开启了长达四百年的西周时期。

而在这四百年之间,镐京一直作为西周的国都。

直到东周开启之后,迁徙至洛邑,也就是如今的洛阳,这里才被当做陪京。

秦末汉初,高祖刘邦击败项羽之后,接受了张良的建议,定都于此。

所言金城千里,天府之国,此地有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之势。

高祖刘邦采纳意见之后,在此建城,名为长安。

《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欲其子孙长安都于此。”

首节 上一节 754/8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让你修渔船,52驱逐舰什么鬼?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