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026节

  “哦!是玻色先生啊,你好。”

  钱五师如今在亚洲科学界,绝对是大佬级人物。

  布鲁斯教授亲传弟子、物理诺奖得主、原子研究所所长.

  这些牛逼哄哄的身份,让他成为亚洲各种大型学术会议的必请人物。

  所以,钱五师能一眼认出名气很大的玻色。

  二人曾在一起开过几次物理学会议。

  这时,钱五师又说道:

  “恭喜你啊,玻色。”

  “我看了你写的那篇粒子统计论文,写的非常好。”

  “我还正想邀请你在亚洲物理学会议上作报告呢。”

  玻色闻言,脸上绽放开心的笑容。

  “感谢夸奖。”

  “多亏了布鲁斯教授的帮助,要不然,我这篇论文可能因为被编辑拒稿而放弃了。”

  “他还邀请我前往欧洲,和同行们一起学习和交流。”

  钱五师听闻点点头,笑着说道:

  “你这也算为亚洲物理学界争光了。”

  二人会心一笑。

  接着,玻色好奇地问道:

  “钱教授,那你这次为何前去欧洲?”

  钱五师微微一笑,大方地回道:

  “我是去参加第一届力学家大会的。”

  哗!

  玻色闻言一惊,有点懵逼。

  堂堂超导现象的发现者,诺奖大佬,竟然去参加力学大会?

  这是什么情况.

  玻色意识到自己有点失态,连忙解释道:

  “抱歉,教授,我不是对力学大会有偏见。”

  “而是你这样的存在,为何会转行研究力学?”

  钱五师肯定不能实话实说:我想造飞机造导弹。

  在李奇维的安排下,钱五师的任务还是很重的。

  他不仅负责原子弹的研究,还负责运输工具的研究。

  真实历史上,刚开始的时候,原子弹是靠飞机运送的。

  想炸哪里,飞机直接开过去,到地点后,把原子弹一丢了事。

  反正也没有所谓的反空手段,能把飞机给打下来,所以用飞机就足够了。

  但后来随着技术发展,飞机就不安全了,才慢慢变成了机动性更好速度更高的导弹运输。

  虽然现在这个时代,想把后世那种精确制导的导弹造出来有点不切实际。

  但是简单版本的问题不大。

  而且李奇维又不是搞侵略,他只要手里有秘密武器,用不用,精度怎么样,那是另外一回事。

  不论是飞机还是导弹,对于力学,尤其是流体力学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因此,钱五师才会花费一大半精力研究力学。

  而参加力学大会,能让他认识和结交更多的力学大佬,对于未来的研究有很大帮助。

  此刻,钱五师看着海面,感慨道:

  “我们华夏目前不需要超导,需要的是交通、水利、机械等等实用的科技。”

  “而这些,都是力学的应用领域。”

  “我想为国家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玻色听后,立刻肃然起敬,内心震动。

  钱五师的话,让他感同身受。

  印度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当然,玻色也没有夸张到立刻改行,学习应用科学。

  他在物理学领域,属于刚刚登堂入室的阶段,还轮不到他操心天下苍生。

  等他坐到拉曼那个位置,考虑的就不仅是物理学本身了。

  物理学家按照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开辟型,另一种是应用型。

  以钱五师为例,他之前研究超导现象时,就属于开辟型学者。

  他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开辟物理学的范围,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

  李奇维、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等大佬,都属于此类。

  但是,当钱五师研究力学时,他就变成了应用型学者。

  因为力学本身,并不会带给物理学新的内容,而是把物理学应用在方方面面。

  比如各种力学大师,他们创造的力学理论,可以用于指导很多大型结构工程的建成。

  大坝、大桥、飞行器、风洞等等。

  但是这些力学理论本身,对于物理学的纵向发展而言,起到的意义不大。

  此外,应用型物理学家跟发明家、工程师也不是一个概念。

  前者是创造理论,而后者是把前者的理论应用在产品上。

  总之,从逼格看,开辟型的物理学家显然是最高等级的。

  他们的研究成果能推进整个人类科学的进步。

  相比之下,应用型物理学家就稍弱一筹了。

  因此,玻色对于钱五师“弃开从用”的魄力感到敬佩。

  对方这是为了国家而改变!

  不是谁都愿意放弃获得荣誉,从头开始的。

  他真诚而肃穆地说道:

  “钱教授,你是我的榜样!”

  钱五师呵呵一笑,大智若愚。

  很快,二人相谈甚欢,为枯燥的旅途带来一丝乐趣。

  这时,玻色注意到钱五师的旁边还有两个年轻人,看起来十八九岁。

  两人长得非常像,看起来应该是兄弟。

  最重要的是,玻色在二人的身上,看到了那个男人的影子。

  他不确定地问道:

  “这二位是?”

  钱五师闻言,一拍手,说道:

  “差点忘了给你介绍。”

  “这位是李承道,布鲁斯教授的大儿子。”

  “这位是李承德,布鲁斯教授的二儿子。”

  “他们俩也算是我的小师弟,刚刚中学毕业,准备去欧洲游学一年。”

  李承道和李承德兄弟俩今年正好18岁。

  在得知父亲明年就会返回婆罗洲之后,他们二人主动提出想去欧洲看看,明年顺道和父亲一块回来。

  本来王路遥不同意,但是架不住二人软磨硬泡。

  “迟一年上大学有什么?”

  “跟在父亲身边一年,超过上十年大学。”

  “我们是去游学,又不是瞎玩。”

  正好钱五师和华夏的奥赛代表团也要去欧洲,他们可以结伴一起。

首节 上一节 1026/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