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097节
“不过,计算这种方程的解,可能需要计算成千上万步,非常耗时。”
“所以我把这个工作丢给了研究所里的小伙子们。”
“他们一直计算到了3500步。”
“现在,我把结果直接写出来。”
唰唰唰!
众人脸上憋着笑容。
“原来手下人是这么用的。”
“又学会一招压榨学生的手段。”
很快,李奇维写完了方程的解。
他轻呼一口气,说道:
“现在,我可以告诉大家我到底发现什么奇怪的现象了。”
“当计算到1500步时,可以很明显看到,该方程组的解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意味着,黏性流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稀奇的。”
“毕竟有很多现象都是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按照正常的发展过程,方程组会保持着周期解,一直循环往复下去。”
“然而。”
“从1500步之后,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
“方程组的解竟然变的毫无规律!”
“周期解消失了!”
“这就有点匪夷所思了。”
“如果之前是周期解,在没有外力影响的情况下,怎么就会变成非周期性解呢?”
“这不可能啊。”
“一开始,我还认为是学生们计算时粗心大意,把结果算错了。”
“所以,我还特意让狄拉克又重新算了一遍。”
“经过他的核定,结果没有问题。”
“所以,确实是系统的周期解因为某种原因变成非周期解了。”
“用学术的语言描述就是:一个确定性的动力学系统,它的解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随机的无规则行为。”
“其行为表现为不可重复、不可预测、不可确定。”
“我给这种无规则的现象,起了一个名字:混沌。”
“我认为混沌现象是非线性力学系统所独有的特性,在线性系统中不会发生。”
“混沌理论颠覆了经典力学在宏观领域保持决定性的共识。”
“换句话说,经典力学中也能出现随机现象!”
“我觉得这个猜想,应该能给各位一点小小的启示吧。”
“以上就是我在力学领域的新发现。”
嘶!
静!
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人骇然无比!
他们的内心犹如掀起滔天巨浪!
混沌理论!
宏观世界力学随机现象!
这些内容简直在颠覆众人的三观!
“布鲁斯教授太可怕了!”
第578章 牛顿之后,纯力学领域最伟大的突破!蝴蝶效应!世界是混沌的!
在后世,某些科幻电影中经常会借用一个概念: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的描述也非常有诗意:
“一只南美洲的蝴蝶煽动翅膀,结果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就是一种混沌现象。
它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一个变数。
尤其是当系统的解对初始条件非常敏感时,任何一丝轻微的变化都能造成巨大的变化。
真实历史上,蝴蝶效应由美国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不是那个洛伦兹)。
他本人也被誉为“混沌理论之父”。
洛伦兹在年幼时,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研究天气的变化。
长大后,他学习气象学和数学,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一名气象学教授。
洛伦兹的那个时代,计算机技术已经成熟,虽然体积依然很庞大,但至少可用性大大提高。
1961年的某天,他使用计算机进行关于天气预报的计算。
天气预报转换成学术问题,就是非常复杂的动力学系统。
其中不仅涉及流体力学,还有磁场等各种影响因素。
想对天气预报的越准确,所需列出的方程就越多。
因此,必须使用计算机进行求解,靠人力那就太慢了。
可惜,当时的计算机性能远没有后世强大,计算速度很慢。
当然,计算机再慢也比人快。
洛伦兹的天气预报模型需要计算机分几段进行计算。
比如,先计算出第一部分的解,然后把这个解再输入到第二部分里,以此类推。
所有步骤全部由计算机完成。
洛伦兹在今天之前,已经跑过一遍流程,并且算出了一个结果x。
不仅如此,计算机还分别保留了各部分的解。
他今天主要是想再验证几遍。
然而,计算机算的有点慢,他不想在这里干等,而是想下楼喝杯咖啡放松放松。
所以,他就偷了个懒。
怎么偷懒呢?
按理来说,他应该让计算机重新开始,从第一部分开始计算。
但是由于各部分的方程其实是独立的,且第一部分耗费的时间是最多的。
所以,洛伦兹就想省去第一部分的计算。
他心想:
“反正之前已经有了第一部分的解。”
“干脆直接拿它当后续几个部分的输入吧。”
这看起来确实没什么毛病。
很像研究生为了少干活做出的事情。
洛伦兹贵为教授,研究的应该是理论方面的事情,而不是整天验证计算结果。
于是,他就直接找出之前算出的第一部分的解:0.506。
然而,这个数字是计算机打印显示的结果,只取了小数点后三位。
最精确的结果应该是小数点后六位:0.506127。
洛伦兹也知道这个区别。
但是他懒得再浪费时间操作计算机,查找那个精确值了。
他的理由也很充分。
“反正只有万分之一的误差,对结果也造成不了太大的影响。”
就这样,一切搞定后,洛伦兹就开开心心地去喝咖啡了。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