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109节
凯·西格巴恩凭借此项成果,与另外两人共同获得1981年的物理诺奖。
此外,凯的两个儿子也都成为了瑞典的物理学教授。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内。
38岁的西格巴恩教授获得诺奖的消息,瞬间就传遍了学校。
一时间,他收到了无数人的祝贺。
众多好友和学生们涌入他的办公室,想聆听诺奖得主的获奖感言。
西格巴恩意气风发,但也被大家的热情弄的怪不好意思。
他虽然是瑞典第二位获得诺奖的人,但第一位诺奖得主达伦的成果并不是纯物理学术类。
因此,西格巴恩才真正代表了瑞典的物理水平。
他是继巴克拉之后,第五位因X射线而获得物理诺奖的人。
由此可见X射线的牌面。
乌普萨拉大学举办了热闹的庆祝仪式,西格巴恩发表了演讲,分享自己的研究经验。
这一刻,他被台下的众人羡慕。
“西格巴恩教授太强了!仅仅38岁就获得诺奖了!”
“那可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啊!”
然而,仪式结束,西格巴恩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后,他的脸上不仅没有开心,反而充满了遗憾。
就好像,他错过比诺奖还重要的东西。
这时,有位博士生进来,他见到导师如此模样,便忍不住问道:
“教授,您获得了物理学领域的至高荣誉,为何看起来很失落?”
西格巴恩见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生佩尔,便感叹一声,真情流露道:
“因为我这个诺奖是【倒霉的一届】。”
佩尔不解,获得诺奖还能算倒霉?
那我这个大龄博士算什么?
倒霉蛋?
很快,西格巴恩恢复情绪,微笑着解释道:
“佩尔,你觉得接下来你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
佩尔闻言,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道:
“当然是第四届布鲁斯会议!”
刚说完,他立马就惊住了。
他终于明白导师为何闷闷不乐了。
因为诺奖和布鲁斯会议的时间撞车了!
导师获得诺奖的热度很快被它所覆盖。
毕竟与布鲁斯会议相比,任何奖项都显得黯然失色。
佩尔知道,自己的导师并没有收到第四届布鲁斯会议的邀请函。
“难怪导师不开心。”
西格巴恩感慨道:
“第四届布鲁斯会议万众瞩目。”
“堪称是量子力学的终极会议。”
“会上讨论的是当前物理学最最前沿的课题,关系到世界的本质。”
“能参加这场会议的人,必将名垂青史。”
“我的研究成果和方向,终究还是差了一点啊。”
西格巴恩曾当过一段时间的物理诺奖评审委员会委员。
所以他很清楚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地位。
布鲁斯会议是他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佩尔闻言,心神震动。
导师的话,让他感受到一种令人绝望的冰冷的等级森严的物理研究之路。
在他这样的普通博士眼里,学校里的那些教授们,就是他最渴望的未来了,地位尊贵且受人尊敬。
但是在普通教授眼里,获得诺奖的西格巴恩才是教授中的最顶点,是所有教授梦寐以求的终极。
然而,西格巴恩却也只能在办公室内,想象布鲁斯会议的辉煌。
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能影响物理学走向的超级大佬,是西格巴恩的羡慕对象。
而在这些超级大佬之上,还有能镇压万古的布鲁斯教授!
这就是残酷的物理学界!
一步一阶层!
不成教授,终为蝼蚁,难以窥视物理学之天空!
既成教授,亦是蝼蚁,天空之上,日月高悬,不知全貌!
佩尔喃喃自语:
“物理太难了!”
此刻,还有很多人的心情与西格巴恩一样。
量子力学的未来,乃至物理学的未来,就掌握在一小部分人的手里。
他们既对布鲁斯会议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又遗憾自己不能亲身体验这场物理学的至高会议。
“那会是何等的精彩!”
而那些获得会议邀请函的大佬们,他们的激动一点也不少。
量子力学的关键遗留问题真的能被解决吗?
波动和粒子如何统一?
美国、德国、法国、丹麦、荷兰.
来自世界不同地区的几十道目光,仿佛要刺破苍穹,寻找高天之上的答案。
就在无数人等待这场会议的开始时。
李奇维却低调地前往剑桥大学。
他要向卢瑟福确认最后一件事情。
卡文迪许实验室内。
卢瑟福正在摆弄一台奇怪的机器。
查德威克、布莱克特、沃尔顿、卡皮查等人全部上阵协助。
他们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仪器,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所以对此好奇到了极点。
几人只知道一个月前,布鲁斯教授曾来过一次实验室,然后和卢瑟福教授密谈了很长时间。
随后,卢瑟福教授就放下手中的所有事情,闭关研究,甚至连组会都没时间开了。
查德威克几人眼神互相交流。
不过,卢瑟福教授正在专注地工作,他们也不敢随意打扰。
过了好一会儿,卢瑟福终于轻舒一口气。
“大功告成。”
这时,查德威克等人终于忍不住问道:
“教授,这到底是什么?”
卢瑟福摸了摸机器,笑着说道:
“这是一台能发射单个电子的仪器。”
哗!
众人皆是一惊!
“发射单个电子?”
“这怎么可能做到?”
“电子还能一个一个打出来吗?”
一时间,众人更加地好奇了。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