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56节

  后来李奇维的所作所为也证明了这点。

  他把诺奖的奖金捐献给学校,说明他知恩图报。

  他虽然获封爵士,却从不到处张扬,也不去经营官场,说明他一心只热爱科学。

  他对待爱因斯坦,愿意和别人共享成果,而不是依靠身份强行霸占,说明他为人正直。

  如此种种,足以说明李奇维的优秀,也说明他二人眼光独到,善于发现人才。

  要是李奇维知道两位勋爵的心声,一定羞愧的无地自容。

  他实在没有说的那么好,普普通通而已,当不得如此夸赞。

  至于卢瑟福则唏嘘地看着李奇维,当初对方刚发表量子论时,卢瑟福并不在意。

  毕竟他自己本身就是天才,认为一个量子论不代表就超越了自己。

  然而,随着接下来李奇维一路高歌猛进,卢瑟福也感受到了一股压力。

  不过,他和李奇维的友谊是真诚的,不会因为对方的成就而嫉妒。

  所以卢瑟福暗暗较劲,发表了放射性原理,现在又在研究元素蜕变这个重磅成果。

  他的心中莫名带有一丝兴奋。

  人的一生中,如果能有李奇维这样一位同道者,那简直是最幸运的事情。

  他们可以无话不谈,不管是最前沿的科学知识,还是吐槽汤姆逊的晚婚理念。

  能有共同的三观,还能保持同频的智商交流,对于孤独的物理学家而言太难得了。

  卢瑟福心中默念:布鲁斯,我为你骄傲。

  但是评审团其他成员,已经开始瑟瑟发抖了。

  如此惊才绝艳的博士生,简直闻所未闻,古往今来恐怕都是第一个。

  他们该如何提问?

  要是对方再反问一下,恐怕就不是对方的答辩会,而是变成自己的答辩会了。

  想想就觉得不可思议。

  博士答辩,从来都是准博士们胆战心惊,口干舌燥,生怕出一点差错。

  什么时候,轮到他们这些评审人员紧张了。

  尤其是斯旺,他作为白炽灯发明专利的第一人,自然看过李奇维的钨丝专利。

  他不得不承认,对方的想法远远超过自己。

  他怀疑,若是李奇维早生了几十年,恐怕就没自己什么事情了。

  作为研究传统物理学的人,他深知现在物理学的变化,几乎都是眼前这个年轻人带动的。

  对方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撕开传统物理学上空的两朵乌云。

  从此,他们这批人就不能再固步自封了,又得学习更多的物理知识了。

  哪怕斯旺今年已经75岁高龄了,每天依然会抽出一点时间,阅读最新的论文。

  他不想被时代抛弃。

  这也是其他几位皇家学会成员的心声。

  老年人也要重新崛起!

  而那些只能旁听的师生们,则更是被震惊的无法思考。

  此时他们才明白,自己等人和李奇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尤其是克里斯,他现在无比庆幸自己当初的主动选择。

  竟然一不小心就傍上了一个超级大佬,他已经幻想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了。

  毕竟,他可是李奇维的小弟,公认的那种。

  为李奇维送信、拿粉笔等事情,立下了汗马功劳。

  想必以后物理学界也会有他的威名。

  何育杰三人,今天仿佛也是第一次认识李大哥一般。

  原来不知不觉之间,他们崇拜的李大哥,已经取得了如此多的伟大成就。

  单论学术领域,他一个人恐怕就抵得上整个国内所有人了。

  当然也怪目前的国内,根本就没有多少科学人才。

  恐怕在未来的二十年内,也不可能有人会超越李大哥了。

  毕竟其他人在进步,李大哥也在不停地进步。

  还有凯斯教授、威尔逊等人,皆是唏嘘不已,往事历历在目。

  从当初的弱小,到如今的强大,李奇维仅仅用了三年。

  那些曾经的欢声笑语、插科打诨,仿佛就像在昨天发生一样。

  在所有人的热切目光注视下,李奇维终于站在了前方,开始了他的博士答辩。

  这一次,在这个严肃的场合下,李奇维没有选择搞怪和开玩笑,而是表情肃穆,语气沉稳地讲述他的研究。

  “我的博士毕业课题,灵感来源于卢瑟福教授的实验。”

  “当初在法国巴黎的放射学会议上,卢瑟福教授曾提出他用α粒子轰击不同的原子。”

  “目的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结构。”

  “正是基于他的这种设想,我实验了各种元素,最后选择了金元素,并且制成金箔的形式。”

  “因为金箔很薄,更容易让α粒子穿过。”

  “整个实验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基本都是我自己组装的。”

  “而且我认为,卢瑟福教授发明的这种轰击方法,应该会成为研究原子结构的标准方法。”

  “不过里面有很多的细节需要改善,比如轰击粒子选择,样品制备技巧等等。”

  “我认为对于这一点,在座的各位都可以考虑一下,也许能发现更好的探测手段。”

  “.”

  随着李奇维的娓娓道来,在场的人忽然发现,原来对方不仅是天资聪颖,更是善于利用别人的成果。

  很多人都听过卢瑟福的演讲,为何只有单单李奇维能提出行星模型。

  恐怕只用运气解释是说不过去的。

  从李奇维的论文里就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他是做了无数次的实验,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

  而不是简简单单有了一个想法,随便做一点实验,就能得出漂亮的成果。

  物理学是没有捷径的。

  天才如李奇维,都要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也许是设备不够精确,也许是实验设计有问题。

  又或者可能整体方法就是错误的,走入了死胡同。

  重复、枯燥、艰辛、寂寞。

  这才是物理学研究的底色,也是最让人敬重的地方。

  李奇维的成就不是天才的炫耀,而是充满汗水的厚积薄发。

  感谢【大橘子】的打赏

第148章 我讲完了,你们随便问

  在诸位大佬的震惊下,在众多师生的羡慕下,李奇维如行云流水般,讲完了他的博士论文内容。

  会场内先是出现短暂的安静,然后众人不约而同地为他鼓起掌。

  这篇博士论文选题新颖、实验严密、数据详实、结论惊艳,属于不可多得的科研范文。

  李奇维在写论文的时候,为了保证质量,逐字斟酌,尤其涉及到物理概念时,更是小心谨慎。

  可以说,他的博士论文乃是心血之作,饱含他所有的科学热情,当然能打动所有评委。

  随着李奇维的一句:以上就是我的博士论文内容,欢迎各位专家指正。

  会场内的众人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

  之前李奇维在上面滔滔不绝,让所有人都敛声屏气,不敢放松精神。

  生怕一不小心,跟不上他的节奏,导致后面的内容听不懂,那就尴尬了。

  不过还好,行星模型论文,相比相对论,里面没有复杂的数学计算,主要是各种实验数据。

  在场的人基本都能明白,所以对这项研究就很有兴趣。

  只有听的懂,才会感兴趣!

  此时,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让出第一个提问的机会。

  于是,卢瑟福笑道:“既然布鲁斯你的论文,和我还有点关系。”

首节 上一节 156/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