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6节

  说罢,两人相视一笑。

  普朗克接着说道:“布鲁斯,今天下午我就要返回柏林大学。”

  “等你考完试放假后,我诚挚地邀请你来参观柏林大学。”

  “顺便给我那些心高气傲的研究生们一点压力。”

  “那群小家伙,整天吵来吵去,学术水平倒是没见增长。”

  听完普朗克的打趣,李奇维笑道:“教授,放心,我一定前去。”

  “德国也是物理学强国,我也想拜访一些老前辈。”

  普朗克笑道:“你放心,到时候我亲自介绍一些人给你认识。”

  说完,普朗克站起身,和李奇维重重地握手后,就准备离开。

  接下来,李奇维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重新将论文誊写好,然后装在信封之中。

  这次,他不准备让小弟克里斯去寄论文了。

  如此重要的东西,只有亲自去做,他才放心。

  李奇维来到剑桥大学的寄信处,认真填好《自然》杂志的地址后,将论文投了进去。

  刚要离开时,却突然被管理员叫住,说有一份他的信,从瑞士寄来的。

  这应该就是爱因斯坦的回信了。

  为了方便,李奇维留给对方的地址就是剑桥大学。

  他连忙接过信封,走到一个校内无人的地方,开始认真地读信。

  在这份信中,爱因斯坦毫无保留地夸赞李奇维的天才想法。

  更是直言,量子论是不亚于牛顿力学的壮举。

  言语之中,就差把李奇维当成人生导师了。

  恨不得当场飞过来,和自己讨论物理三天三夜。

  另外,爱因斯坦说,他也受到量子论的启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

  希望以后能经常书信往来。

  读完信后,李奇维嘴角露出笑意。

  能被后世的物理学之神夸奖,简直比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还开心。

  同时,他也知道,接下来,就是爱因斯坦大展神威的时候。

  就是不知道这个时间会不会提前。

  众所周知,1905年被称为“爱因斯坦奇迹年”。

  因为就是在这一年,爱因斯坦连续发表了五篇论文,取得两个巨大的成果。

  光电效应和狭义相对论。

  其中光电效应就是受到量子概念的启发,爱因斯坦认为光也是量子的,即【光子】。

  从而解释了光照射到金属板上,会产生电流的现象。

  这个现象,首先是被物理学家赫兹发现的。

  但正确的解释,却是靠爱因斯坦作出的。

  因此,他凭借光电效应获得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至于同年发表的狭义相对论,由于是独立理论,且过于高深。

  据说当年发表时,全世界只有几个人能看懂论文。

  所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的人,没敢给这个成果颁奖,怕出错.

  想到这些趣事,李奇维也是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一个解释宏观现象,一个解释微观现象。

  两者互不兼容。

  历史上,爱因斯坦到最后也没有把二者统一,从而留下遗憾。

  就是不知道,这一世,有了自己这个蝴蝶翅膀。

  历史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李奇维十分期待!

  请各位读者老爷多多追读、推荐,谢谢~

第15章 投稿《自然》

  1900年5月5日,伦敦,《自然》杂志社。

  已经64岁高龄的洛克耶爵士像往常一样,来到办公室。

  虽然自己是《自然》杂志的主编和创始人,但洛克耶爵士仍然每天坚持第一个到公司。

  助手玛丽细心地帮他冲了一杯浓咖啡,醇香四溢。

  这是洛克耶爵士多年养成的审稿习惯,咖啡有助于让他保持专注,提高思考能力。

  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能让大脑有效运转,越活越年轻。

  科学杂志和明星八卦杂志不同,需要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洞察能力。

  要是犯了低级错误,对于杂志是毁灭性的打击。

  玛丽已经将所有责编的初稿汇总,放在了办公室的桌子上,然后她坐在旁边的位子。

  作为助手,她需要时刻留在洛克耶爵士的身旁,便于照顾和传达指令。

  洛克耶爵士尝了一口咖啡,露出享受的表情,然后开始翻看稿件,并随口问道:

  “玛丽,下面的小伙子们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我们的杂志急需要一些重磅的研究成果发布。”

  洛克耶爵士也非常无奈,如今科学大爆炸,每天都有振奋人心的成果面世。

  这也导致各种科学杂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市场竞争激烈。

  《自然》虽然是其中翘楚,但也面临着来自同行的巨大压力。

  不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洛克耶爵士仍然对杂志保持着高标准和严格性。

  只收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等领域的高质量论文和研究。

  从来不会收录和刊载一些乱七八糟的论文去滥竽充数。

  这也导致《自然》成为了周刊,和其他日刊相比,发行量少,营收也跟着就降低了。

  虽然他本人不缺钱财,但是作为自己的心血,他希望《自然》能蒸蒸日上,享誉全球。

  再不济,也让那些跟随自己的责编小伙子们,有一份不错的薪水。

  就在洛克耶爵士有感而发时,玛丽轻声说道:

  “爵士,还真有一件事要和您汇报。”

  “格里高利收到了一份论文投稿,是关于物理方面的,但是他看不懂,想让您把把关。”

  “所以,我把稿件单独做了标记,并放在了靠上位置,您待会就能看到。”

  洛克耶爵士闻言,微微惊讶,笑道:

  “哦,还有什么论文能难倒我们伦敦国王学院的高材生吗?”

  “那我就先看这篇高深的论文吧。”

  说罢,洛克耶爵士从一摞稿件中,找到了那篇论文。

  打开一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论文题目:《关于使用量子论解释黑体辐射问题的思考》

  嚯!

  洛克耶爵士轻轻一笑,好大的口气,这是要挑战第二朵乌云问题啊。

  虽然他本人只是一个天文学家,但是对于其他科学领域,也有一定的涉猎和研究。

  当然知道开尔文爵士提出的两朵乌云问题。

  “不过这个‘量子’是什么意思?”洛克耶爵士喃喃自语。

  然后紧接着往下看,发现作者名字处有两个人。

  奇怪的是,其中一个是通讯作者。

  作为一家知名科学杂志的主编,他从未听过这个说法。

  不过,还好,名字下方贴心地给出了解释。

  洛克耶爵士看完后,竟然有点佩服这个作者,能想出来这种办法。

  通讯作者的发明,有效地解决了导师和学生在论文中的矛盾。

  学生是第一作者,负责写出原创论文;而导师是通讯作者,负责指点论文。

首节 上一节 16/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