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60节

  曾经的酸甜苦辣,此刻都化作一抹云烟,只留下轻轻的痕迹。

  这一段岁月,虽然在他生命中的比重很小,但影响却十分巨大。

  即便没有荣华富贵,没有香车美人,但是他的精神却极度富足。

  因为那是青春独有的张狂、潇洒、特立独行、无拘无束。

  而接下来,他将开启新的征程,书写新的传奇。

第151章 华夏,我来了!

  1903年2月1日,李奇维租住的家中。

  众人正兴高采烈地讨论即将开始的回国之旅。

  李奇维把归国时间定在了2月5日,预计在3月1日抵达广州港口。

  王路遥像个小鸟一样,叽叽喳喳,问个不停。

  “奇维哥哥,你觉得我带什么礼物,回去送给伯父伯母比较好。”

  “哎呀,我买了好几件,不知道最终选择哪一个。”

  李奇维笑道:“那个瑞士金表和项链珠宝就很不错。”

  “我父亲母亲应该会很喜欢,肯定要夸赞你的眼光独到。”

  王路遥听后心里美滋滋的,跟吃了蜜一样甜。

  她现在已经把自己当成未来的李家三少奶奶了。

  香岚则是在整理李奇维的所有贴身物品。

  里面甚至有几件让他都觉得不好意思的东西。

  “香岚,那些太旧的可以扔掉了,反正也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

  “而且回去后,我基本也不会穿国内的长袍了,实在不习惯。”

  香岚笑着说道:“少爷你不要了,那就留给我,我回去送给我家的亲戚们。”

  “他们可舍不得花钱买新衣服,伱这些都算半新呢。”

  香岚的家庭不富裕,包括她整个家族,都是清朝的普通老百姓。

  平常根本不会在吃喝穿用上浪费钱。

  李奇维也知道她家情况,于是就随她了。

  他自己只留下几套西服,其他的一概不要。

  作为立志要办新教育、新大学的人,他想从细节做起,给其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李三的东西就麻烦了,他的手枪倒还好隐藏,但是长枪就无法带上轮船了。

  这一次,李奇维可是下足血本,乘坐的是超豪华的轮船。

  自然对安保十分严格,长枪这种大块头的东西,基本不用想了。

  明晃晃的,实在无法光明正大带走。

  他的长枪是在来到英国后自己组装打造的,仿造的就是他在国内的那柄。

  虽然不是正版,但是日久生情,兵器就是李三的情人,他也有点舍不得了。

  但是最终只能无奈妥协,他将长枪送给了新任驻英大使张德彝的一个护卫。

  两人一见如故,私下里经常交手,以武会友。

  能在异国他乡,遇到一个同样懂华夏武术的人,那种惊喜之情无法言表。

  文武殊途,李三一身轻,没带几件东西,但是何育杰三人就不一样了。

  他们每个人的行李足足有五大箱,里面装满了各种自然科学的书籍报刊等。

  这些都是三人平时在阅读和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总结的。

  然后按图索骥,把对应的参考文献都买到手。

  这个时代英国的书籍印刷非常发达,买书不是什么难事。

  甚至你有内容,也可以找厂家定制。

  因此三人跟貔貅一样,只要觉得重要的东西,全部一股脑买下。

  而且用的都是自己的钱。

  为此,较穷的何育杰,还另外两人借钱买书,搞得很有一番雅味。

  何育杰现在非常自信,他连回国后想教授哪些课程都规划好了。

  力学、电磁学、热力学、光学,甚至连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也在他的课程之中。

  这可把李奇维看的一愣一愣的。

  心道你真能讲好这两门课吗?

  然而,何育杰早有打算,讲不好就直接摇人,请出李奇维,一切迎刃而解。

  而且他还自己翻译了很多国外的教材,一方面能锻炼自己的科技英语能力,另一方面则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

  李奇维非常欣赏何育杰的做法,他让夏元瑮和徐启泰也同样操作。

  另外受到李奇维编写教材的启发,三人也各自编写了适合自己风格的教材。

  对此,李奇维没有插手和过多干预。

  草莽初辟,最怕的就是开始就定下死的规矩,不能灵活应对现实环境。

  教育更是如此,最讲究因材施教。

  虽然他有一整套的高等教育方案,但是并不是所有细节都适合这个时代。

  有些东西,需要在一线的何育杰他们去摸索、调整。

  这样,才能走出具有华夏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难怪真实历史上,何育杰和夏元瑮能成为华夏物理学的先驱,为华夏培养了第一届物理学本科毕业生。

  单凭他们这份对教育的热爱,对物理的执着,就能感受到他们的真心。

  学习物理也许不会让肉体强大,但会让灵魂无比强大。

  除了学术领域,实业领域的胡喜忠,他的变化也极为巨大。

  现在他已经逐渐有了后世老总的气势。

  这一年,随着他不断地学习,深入了解当前世界最顶级的公司,他才明白三少爷的野心到底有多么巨大。

  每当想起,一旦山河实业集团的所有子公司全部建立,那么相互配合,产生的效果绝对震惊国内。

  而且他凭借老辣的经验,隐隐约约嗅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意味。

  不过,这种话他是打死不会说出来的。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回到国内大展拳脚,施展自己的才华。

  因此,历来沉着冷静的他,也罕有地露出激动的神情。

  最后,则是留下的盛景然。

  李奇维单独找他,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

  把后世那些赚钱的高科技领域和企业,全部告诉了盛景然。

  盛景然当然不会怀疑,他现在见识提升,自然知道自家三少爷在科学技术领域有何等超然的地位。

  很多初创企业的创始人,做梦都想见李奇维一面,希望能得到对方的指点。

  当初的飞利浦,明明因为主要产品只有灯泡,始终打不开局面,却被李奇维的一份专利挽救。

  如今,公司规模足足扩大了十倍,甚至还搞出了科学实验室,这种非常时髦的东西。

  外人一看,啥,你一个公司都开始搞科学研究了?

  以后没有自己高端实验室的公司,根本不好意思称呼自己为高科技公司。

  盛景然接触的越多,越了解科技公司那吓人的高额利润。

  甚至如果不是怕引起民愤,产品还可以定价更高。

  反正这种东西只有欧洲能生产,其他地方都产不了,定价权当然在别人手里。

  盛景然也才明白,三少爷想在国内建实业公司的初心。

  他根本不是为了赚钱,如果想赚钱,盛景然觉得三少爷随便动动笔,无数的钱就跟流水一样来了。

  他的心思是整个华夏,他要提高华夏的科技水平!

  这是何等的赤子之心!

  盛景然第一次意识到他和三少爷的差距。

  当他还在为投资的公司又赚一笔时,李奇维考虑的则是华夏产业链的布局完整。

  视野高了何止一层。

首节 上一节 160/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