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180节

  直到1908年逝世,光绪都是被幽禁的状态,可怜他比慈禧还早一日驾崩。

  然而今天,光绪却异常兴奋,因为他即将见到李奇维了。

  本来,慈禧是不允许光绪单独召见李奇维的。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英法等国的公使强烈抗议,要求慈禧松口。

  英国公使萨道义,更是直言李奇维是他们大英帝国的爵士,拜见大清皇帝是礼仪之交,清朝不许阻拦。

  慈禧不喜,但也无可奈何,反正也只是一个小官而已,无足轻重,于是派人去瀛台接回光绪。

  此时,养心殿内,光绪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李奇维。

  对方整个人就如一柄藏锋的宝剑,锐利逼人。

  光绪心中大喜,果然和那些尸位素餐的酒囊饭袋不一样。

  这样人的气质才配是朕选中的人。

  李奇维身材高大,面容英俊,再加上特有的西学气质,只一眼就折服了光绪。

  而李奇维也是第一次亲眼看见了光绪,和想象中完全不同。

  对方的身上,并没有王霸之气,一靠近就让自己瑟瑟发抖。

  今年33岁的光绪,此时穿的是便服,就像一个邻家大哥一样,眼神中带着欣喜。

  李奇维有点怀疑,光绪长期被压抑,被幽禁,可能精神状态不太正常。

  小太监见李奇维愣在那里,也不跪下磕头叩拜,于是尖声喝道:“大胆,见到陛下,为何不跪!”

  李奇维笑了,他终究要面对这一刻。

  自皇帝这个职位诞生以来,一直都是世界上最高贵的存在。

  万人之上,代天牧民。

  凡人见到天子,那必须跪到尘埃里。

  虽然有些朝代,皇帝和大臣们相处的和朋友们一样,但清朝不同。

  这个华夏有史以来最封建的王朝,它的规矩格外森严。

  然而,康雍乾三朝积累的帝王之气,在最近几十年,被打的粉碎。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把清朝皇帝放在眼里了。

  李奇维就是其中一员。

  “我是英国国王亲自册封的爵士,可以不向大清皇帝行跪拜礼。”

  “何罪之有?”

  说完,李奇维罕见地拿出了自己的爵士封授状,以证身份。

  这一下,立刻就把小太监堵的哑口无言。

  因为关于跪拜这件事,英国还真跟清朝争执过。

  1792年,英国政府派出了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团,访问清朝,企图在清朝做生意。

  结果双方因为觐见礼节问题,发生了激烈争吵。

  马戛尔尼认为,英国和清朝是两个独立的国家,英国不是清朝的附属国,所以不需要向清朝皇帝跪拜。

  但乾隆听后十分震怒,说你们这帮外夷若是诚心恭顺,朕必加以恩待;若是妄自尊大,那就回你们的英国去吧。

  最后还是和珅出面,想了一个折中方案,让马戛尔尼单膝下跪,以见英王之礼觐见清朝皇帝。

  马戛尔尼为了英国开拓市场,只能忍气吞声,照做不误。

  马戛尔尼回国后,立刻开骂,他公开宣称:

  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

  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帮幸运而能干的军官们在支撑。

  而清朝胜过其邻船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

  一旦一个没有才华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他还说: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但目光极为短浅,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但无论马戛尔尼如何不满,英国对清朝还是无可奈何,鞭长莫及。

  1816年,英国再次派出阿美士德率使团访问清朝,此时清朝的皇帝是嘉庆。

  结果双方又一次没有谈拢,嘉庆和他老爹一样,要求必须跪拜。

  咋滴,你跪我爹,不跪我,是不是看不起我。

  这一次更惨,阿美士德就是不从,最后连嘉庆的面都没有见到。

  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英国因为工业革命,国力暴涨后,立马不远万里,暴揍清朝一顿。

  揍完不满意,因为清朝开放的口岸太少了,于是又揍几顿,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如今的英国公使,见到光绪和慈禧,再也不用下跪了,而对方也没什么意见。

  而且为了表示蔑视,英国在清国的最高外交人员就是公使,而不是大使。

  因为英国觉得清朝体量虽然大,但本质是小国,不配和自己同级,于是只派公使。

  清朝在英国却派出的是大使。

  大使、公使、参赞.

  外交人员的等级,代表的也是国家的脸面。

  所以,当李奇维拿出他英国爵士的证明后,小太监傻眼了,不敢强迫李奇维跪了。

  万一再弄出个什么外交事故,他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

  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严格的国籍制度啥的。

  李奇维一个清国人,却拿了英国的爵士,到底怎么算,谁也说不清楚。

  这一下,场面尴尬住了。

  最后还是光绪主动开口,化解了问题。

  “好了,李爱卿留学海外,深受英王器重,见帝不跪,也在情理之中。”

  “不必对他苛求太多。”

  小太监回复个嗻,然后悻悻地退到一旁。

  他是慈禧的人,就是来监视光绪的,可不在乎光绪生不生气。

  光绪甚至还贴心地让李奇维坐下回话,这在小太监看来就是天恩了。

  他内心诽谤李奇维走了狗屎运了。

  李奇维面色平静,始终不苟言笑,“谢陛下。”

  插曲过后,光绪立刻进入主题,问道:“爱卿在英国留学,可知为何西方列强能如此强大?”

  李奇维想了一会,说道:“这些问题,想必陛下的老师们早都解释的很清楚了。”

  “我说点我个人不一样的看法。”

  光绪立刻打起精神,做仔细听状。

  因为他平时能接收到的信息,都是被美化和加工过的,千篇一律,毫无新意。

  而李奇维可是真正在西方待过的,自然有不同的感受。

  “德国首相俾斯麦曾说过:国家想要强盛,就必须重视教育。”

  “而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德国,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如果一个孩童不去上学,他的父母甚至会被罚款。”

  “这在国内听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再说大学教育,西方各国政府无不全力打造一所高端大学。”

  “以此吸引全世界的人才。”

  “英国有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德国有柏林大学、哥廷根大学;法国有巴黎大学;美国有哈佛大学等等。”

  “我所在的剑桥大学,其地位之高,恐怕国内无人能够想象。”

  “就连英国政府也无权管辖剑桥大学,不管是学生的招收规则,还是教授的聘请,全部是大学自己做主。”

  “政府的作用只有一个,就是给大学提供行政上的方便。”

  “这一点,和我们华夏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很像。”

  “在教育领域,更是要如此。”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解放人的想象力,不受到任何束缚,这样才能做出原创的研究。”

  “陛下也不用担心,学生们都没有束缚了,还会效忠大清吗?”

  “因为这里的想象力,指的是格物的想象力,而不是研究四书五经的想象力。”

首节 上一节 180/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