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18节
一方面,那里有很多的华夏侨胞,文化和人口方面完全不用担心。
另外,南洋距离国内很近,以后从国内吸纳人才也非常方便。
最重要的是,他的家族在广州,以后科学之城建立后,和家族的联系会更紧密。
这个时代,可千万不要小瞧家族的力量。
广州李家,只是一个分支而已。
此外,李奇维获取地盘的战略也调整了。
他不买了,准备先借后抢。
通过办大学、建研究院、或者开公司的方式,迷惑英国,最后圈地自立,让英国束手无策。
南洋自古都是华夏的领土,老子凭什么花钱向你买。
不过,这件事在他心中目前只有腹稿,暂时还没有详细的计划。
而李启国或许就是契机。
于是,李奇维接着说道:
“南洋自古以来,与我华夏一衣带水,联系紧密。”
“可是那里的人大多凭苦力生存,日复一日,受洋人欺凌。”
“我欲效仿国内,在南洋办大学,启民智,为我华夏侨胞在未来创造一个可能。”
“李兄既然曾豪捐10万,想必对我也是有了解的。”
“我对教育,还是有一点心得。”
李启国这时激动地站了起来,“当然知道。”
“如今伱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就连在南洋,也是无数人心中的偶像。”
“我们南洋华夏人倍感自豪,你是整个亚洲的西学第一人。”
“而且真心为国,不辞辛苦,大力新建教育。”
“家父曾仰天长叹,无缘见你一面。”
李奇维脸上带着笑容,心中一点不信,你就扯吧,估计接下来要提目的了。
李启国继续说道:“李校长,我家原本是兰芳国的子民,不知你是否了解?”
李奇维惊讶道:“就是婆罗洲上的那个兰芳共和国?”
“可是,那里不是已经被荷兰占领了吗?兰芳也应该消失了吧?”
李奇维没好意思直接说灭国,毕竟人家就在自己面前。
李启国长叹一声,“哎,十几年前,兰芳就已经名存实亡了,变成了荷兰的殖民地。”
“如今荷兰忌惮大清,虽然没有公开宣布。”
“但是他们扶持一个自己的傀儡政权,真正兰芳国的高层都走完了。”
“我父亲名为李玉昌,曾任兰芳共和国高级参谋。”
“1884年,兰芳灭国后,他带着当时还小的我们兄弟几个,逃到了马来亚的吉隆坡。”
“此后,便一直扎根在那里。”
“家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每每对人言,兰芳不复,誓不归中原。”
“所以此次回乡祭祖,他就派了我来。”
李奇维听完后,这才明白过来,好家伙,这算是兰芳遗老了吧。
他突然面色古怪,不确定地问道:“你父亲该不会想让我帮他复国吧?”
李启国一愣,连忙摇头摆手,“不不不,那怎么可能,如今英国和荷兰在婆罗洲如日中天。”
“大清又不在乎那片土地,我们已经不抱有恢复往日荣光的美梦了。”
“兰芳国强盛时,人口接近400万。”
“如今国破,但山河还在,原来的兰芳国人,现在被荷兰殖民统治。”
“那群洋鬼子只知道掠夺,打压华夏人,他们的生活比以前更难了。”
“就像李校长你说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永远是教育。”
“家父也非常赞同。”
“奈何他只会经商,对教育一窍不通。”
“然而,听闻你的事迹后,他非常开心。”
“他曾高呼,华夏之幸!”
“如今论教育一道,整个亚洲,再也没有人能比得上李校长你。”
“连和我家做生意的洋人都说,你在国外的影响力,足以比肩一国之元首。”
“说实话,今天我也是抱着忐忑的心情来的。”
“只是没想到你如此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
李启国一通马屁,让李奇维再清高也觉得非常舒服,不愧是做生意的,说话就是好听。
接下来,就是李启国此行的最终目的了。
“所以,家父希望你能到婆罗洲去建大学,最好在以前的兰芳国土上。”
“因为我们家在那里也还算有点关系,能给你提供很多帮助。”
“这也算他老人家的一点念想吧。”
“他想通过教育,让兰芳国人有再次崛起的机会。”
“这个时代,科技日新月异,再守着过去那一套,就会被永远抛弃。”
“不知李校长你意下如何。”
李奇维听完李启国的话后,心中大喜,真是瞌睡来了送枕头啊。
他当然愿意。
这就是最好的突破口。
他准备待会送走李启国后,好好研究一下婆罗洲的情况。
婆罗洲有部分地方是英国的殖民地。
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向英国政府提出办大学的申请。
这个时代,欧美各国在殖民地的统治,和本国内有很大的不同。
基本都是放养的状态。
也就是仅仅掌握当地的高层,配合他们压榨普通百姓,收割财富。
重要的资源,如矿产、香蕉、咖啡等等,基本都被殖民者垄断。
其中,国内人是殖民者最喜欢的。
因为他们是出了名的吃苦耐劳,逆来顺受,不愿意参与政治。
无论受到多大的压迫,总会想办法适应下去。
因此,那些殖民者疯狂就能压榨华夏人的财富。
李奇维脑海里想着这些,虽然愤怒,但暂时还没办法。
“李兄,你放心,此事我已知晓。”
“我非常愿意在婆罗洲创办大学,不过此事需要从长计议。”
“英荷不会那么轻易就同意我插手的,需要斡旋一番。”
“正好,接下来我可能就要去欧洲一趟,我来想办法促成这件事。”
李启国听后大喜,“那太好了,李校长。”
“建立大学的人力、钱财方面,你不用担心。”
“我们李家在南洋,也算是小有名气。”
“而且婆罗洲那里,还有很多华夏人,大家知道你去后,一定会非常开心。”
李奇维也非常开心,与李启国重重握手后,便送对方离开了。
第195章 婆罗洲,科学之城根基
等到李启国离开后,李奇维站起身后转,看向办公桌后面那张巨大的世界地图。
这还是他从英国带回来的。
虽然地图在细节上无比粗糙,毕竟这个时代高精度的地图是绝密,普通人不可能得到。
但是大体的国家分布情况,和后世的地图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李奇维结合自己以前的知识,配合地图,开始研究南洋的情况。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