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45节

  如今全世界的科学领域,谁不知道伦敦国王学院的大名。

  在以前,出了英国,基本就没人知道这所学校了。

  然而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其他学校的交流团来国王学院交流访问。

  连带着其他院系都跟着沾光。

  毕竟,这种超高端的物理学会议,其影响力早都不限制在物理圈子内,而是辐射到整个教育领域,甚至是政治领域。

  卡普每天累的喘不过气来,但他依然很开心。

  因为名气就意味着地位,地位就意味着经费。

  他现在再去教育拨款委员会化缘时,腰杆都更直了。

  他也体会到了当初剑桥大学卡德维尔副校长的那种通爽的感觉。

  卡普握着李奇维的手,肉麻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希望你多多出去交流,宣扬我们国王学院的教育文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我们。”

  “像玻尔等人这样的年轻俊杰,正是我们学校急缺的啊。”

  李奇维去的地方越多,国王学院就越会被更多人知道。

  李奇维一口气收了七个博士生,在卡普眼里,那就是把国王学院当家一样。

  尽职尽责地付出,而不是像有些教授,只想白嫖学校的资源,一个学生都不想带。

  李奇维默默抽出手,笑着说道:“校长先生,你放心,我不会堕了我们国王学院的名头。”

  “玻尔这些小伙子们,这段时间都会为会议忙碌,还希望学校能多多关怀一点。”

  卡普哈哈大笑,朗声道:“哎呀,布鲁斯教授,伱放心,我不会让功臣们寒心的。”

  他巴不得李奇维提要求呢。

  提要求说明是想留在这的,一言不发说明是失望的,想离开。

  如果李奇维现在突然决定离开,卡普觉得自己肯定会被学校管理委员会那帮人给喷死。

  吩咐和交代了自己的几个博士生后,李奇维便在李三的保护下,踏上了旅游.不.学术交流之路。

  几个诺奖大佬是必须要单独去见的。

  人家公开发文支持自己,李奇维必须以礼相待。

  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丹麦.

  李奇维几乎把欧洲跑了个遍。

  得益于他之前走过好几回了,这一次轻车熟路,所以反而节省了很多时间。

  每到一处,李奇维就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学校内的师生全都瞪大眼睛看这位传奇物理学家。

  对方随便的一个举动,就能让物理学界集体高潮,风起云涌。

  尤其让那些年轻的学生们无比崇拜。

  觉得做学术能做到这种地步,一生无憾了。

  李奇维也没有辜负人家的盛情,不仅每到一处都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而且还和对方进行交流。

  但是当有人问他,到底会邀请哪些人时,李奇维只是呵呵一笑,避而不谈。

  这更引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除了欧洲,美国的迈克尔逊教授也发来了华丽的邀请函。

  李奇维对此只能抱歉,他实在没有时间过去。

  这个时代,从英国去美国,只能坐船。

  从伦敦出发,根据船只的不同,大概要10天左右才能达到美国。

  这一来一回就是二十天,中间再出什么小问题,一个月就没了。

  不过,他在回信中表示,自己一定会去美国一趟,到时候专程拜访。

  李奇维这次倒不是什么客气话。

  美国他是肯定要去一趟的,甚至还会带上张茂东一起,这关系到接下来他的布局。

  美国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红利,异军突起,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无数的大公司也跟着纷纷崛起。

  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和资源。

  而且美国的崛起方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网罗了当时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科学家。

  给他们提供了优异的生活环境。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一点极为难得。

  李奇维甚至在考虑,他的科学之城是不是也可以学习美国。

  等到战争爆发,他就号召全世界的科学家去那里避难,薅美国的羊毛。

  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亲自去美国看看,这个时代那里有什么样的风采。

  而现在,他还是专心经营欧洲。

  此次学术交流的最后一站是瑞士。

  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瑞士物理学家齐聚伯尔尼大学,欢迎李奇维的到来。

  就连格罗斯曼也赶过来了。

  他于两年前从希尔伯特那里博士毕业,如今在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担任数学副教授。

  曾经的三人组,年轻气盛,意气风发,如今个个功成名就,贵为教授。

  李奇维感慨万千,和爱因斯坦、格罗斯曼重重地握手,随后在众人的簇拥下,前往会议室。

  爱因斯坦给李奇维介绍了迎接的几人。

  “这位是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韦伯教授。”

  李奇维点点头,这不就是他第一次见爱因斯坦时,对方的导师嘛,后来不关注学术,导致爱因斯坦和他关系很差。

  看来现在两人已经和解了。

  “这位是苏黎世大学的克莱纳教授,也是我博士期间的导师。”

  这位更是堪称走眼第一人,错过了一个绝世天才。

  “这位是国际度量衡局局长,纪尧姆博士。”

  李奇维听到这个人,来了一点兴趣。

  因为纪尧姆获得了1920年的物理诺奖。

  不过,他的研究成果就值得玩味了。

  诺奖的颁奖理由是:关于发现镍铁合金对于物理学精密测量的重要性。

  这位老兄的研究方向是各种合金的性能。

  他发现了一种热膨胀系数接近为零的镍铁合金,而且强度高、耐腐蚀、能防磁,是一种性能优异的金属材料。

  它和1912年物理诺奖:发明用于控制灯塔和浮标中气体蓄积器的自动调节阀,有相似之处。

  属于极少的诺奖颁发给应用类成果,而不是突破性的理论或现象。

  至于这个成果,到底值不值得诺奖,只能各抒己见了。

  在场的人和李奇维一一打过招呼后,便展开友好的学术交流。

  期间,看着爱因斯坦和李奇维在那谈笑风生,克莱纳教授心情复杂。

  曾经,他是很不看好爱因斯坦的,认为这个学生固执死板,不知变通。

  没想到,这才几年时间,对方就成长到了这种程度。

  甚至和布鲁斯称兄道弟,平等而交。

  完全不是外界传的那样,爱因斯坦蹭了布鲁斯的光。

  爱因斯坦是完全凭借自己的实力,发表了多篇重磅论文。

  甚至他马上就要变成教授,而不是副教授了。

  这一次的物理学会议,爱因斯坦应该肯定会收到邀请了。

  克莱纳心里五味杂陈,他自己能不能收到邀请还不敢确定呢,不过,他也不好意思直接问。

  然而韦伯就不一样了,这位大佬心直口快,没啥藏着掖着的。

  “布鲁斯教授,这一次的物理学会议,我们瑞士能有几个人去啊?”

  他刚问完,在场的人立刻屏住呼吸,显然非常在意结果。

  李奇维也没想到韦伯这么直接。

  难怪和爱因斯坦有矛盾,两个火药桶在一起,肯定容易出事。

首节 上一节 245/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