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58节

  “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指出我的不足之处。”

  “谢谢。”

  轰!

  当李奇维结束演讲后,会议室内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在场的诸多大佬无不被李奇维那深邃的洞察力折服。

  虽然他讲的内容,都是已知的。

  但是如何抽丝剥茧,将看似毫不相干的物理现象,串联在一起,这需要极高的物理底蕴。

  哪怕是伦琴、洛伦兹、普朗克等人,扪心自问,他们做不到这点。

  所以,他们才会忍不住拼命的鼓掌。

  物理学出现了李奇维这样的天才,简直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

  天不生布鲁斯,物理万古如长夜!

  至于爱因斯坦、郎之万等年轻一辈,则对李奇维佩服的五体投地。

  经过对方的分析,现在看似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物理现象,再也不让人头疼了。

  物理学家可以如掌上观文一般,从原子研究入手,系统地研究各种新的现象。

  甚至都有了努力的目标。

  那就是用一门理论,解释所有现象。

  爱因斯坦不得不感叹,他本以为自己已经追上了布鲁斯,没想到还差的很远。

  对方的这个演讲,毫无疑问会载入史册。

  布鲁斯的视角太高了,甚至比物理学大厦还要高。

  爱因斯坦无法想象,他到底是怎么能总结出这样的内容的。

  这几乎就为后来者指明了方向。

  如果说老一辈的物理学家欣赏李奇维,同辈的物理学家敬佩李奇维,那么小辈的玻尔等人,则只有无尽的崇拜。

  此刻,玻尔的内心仿佛有一团火焰在燃烧。

  李奇维的预言,让他彻底疯狂了。

  他从来没有想到,有人能把物理学分析的如此透彻。

  好像物理学就是对方创造的一样。

  这一刻,李奇维在玻尔心里,宛如神明一般。

  今天的会议,哪怕到此结束,玻尔相信也会引起物理学的超级地震。

  这场演讲的每一句话,都包含了无数的信息和奥秘。

  仿佛是造物主在亲自给人类上课一样。

  无尽的震撼!

  李奇维笑着看向众人,对他们的反应表示理所应当。

  凝聚了几十位天才物理学家,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创造出的伟大成果。

  现在被他用几句话总结出来。

  如果这都不能让在场的人感到震撼,那李奇维只能怀疑他们的智商还不够。

  从今天起,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根基已经被他打下。

  未来无论物理学如何发展。

  所有物理学家都会活在他的影子之下。

  无论他们研究出了什么成果,都离不开李奇维今天的演讲内容。

  李奇维就像物理学之神,高高地站在物理学天空,俯瞰着无数天才,按照他的指示,建造物理学大厦。

第221章 经典物理学应该被抛弃吗?

  李奇维的演讲赢得了会议室内所有人的掌声。

  大家全是发自内心地认同。

  李奇维用他那无与伦比的物理直觉,和高瞻远瞩的物理视角,深深征服了所有人。

  此刻,在场的大佬们好像明白了一件事。

  那就是布鲁斯之所以六七年都没有新的成果,不是因为他在荒废时间,或者灵感消失。

  而是以他聪明绝顶的天才程度,堪称物理学第一天才,都需要接近10年的时间,或者更久,才能完成。

  广义相对论到底是何等的恐怖如斯!

  这一刻,大佬们已经开始无限期待它面世的那一天。

  绝对会在物理学界引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震荡!

  一个能比肩牛顿的天才,竟然还需要那么长的时间,相对论惊才绝艳的程度,注定会超越所有人的想象极限。

  不过,相对论几乎算是李奇维的独角戏了,也只有爱因斯坦能在旁边喝喝汤。

  所以在场的人,不会去深入讨论。

  他们看重的是李奇维提到的,以原子研究为核心,创造的一门新理论。

  这完全是一个不输于相对论的成就。

  而且目前看,李奇维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并没有领先同行太多。

  同时,大家也对他的胸怀广大,感到敬佩。

  明明已经有了具体的方向和思路,对方完全可以不提出来,自己默默研究。

  等到有成果后,再公开发表。

  但是李奇维却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想法公布于众,让所有物理学家都能参与这场物理盛宴。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奉献精神!

  伦琴、普朗克、瑞利勋爵、汤姆逊等大佬,现在再也不敢把李奇维当成小辈看了。

  对方已经完全成长了起来,有了自己的坚守和人格魅力,自成一派。

  在学术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了。

  甚至,单论学术水平,他们还需要仰望。

  这时,维恩突然问道:“布鲁斯,虽然你用量子论解释了黑体辐射问题,但是你知道黑体辐射背后的故事吗?”

  维恩刚问完,伦琴、瑞利勋爵等老一辈物理学家,忽然想到了那个时代,他们好像猜出维恩要问什么了。

  李奇维看着维恩,恭敬地说道:“我还年轻,请教授详细说说。”

  维恩半是怀念半是严肃地说道:“五十多年前,当时的物理学家们发现一个很常见的现象。”

  “铁制物品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比如冬天取暖,用铁棍拨动木柴,铁棍在火焰加热下,就会发出光。”

  “随着温度的升高,物体颜色从红色,变成黄色,最后变成蓝色或白色。”

  “后来,物理学家们研究发现,哪怕是不同的材质,只要它们的温度相同,发出光的颜色就一样。”

  “并且不管这个材质物品做成什么样的形状,都不影响它的发光情况。”

  “当时,德国的基尔霍夫教授,对这个现象非常感兴趣。”

  “他本身又对光谱学有非常深的造诣,于是他就想搞清楚原理。”

  “他知道物体受热发光,是因为向外辐射了光和能量。”

  “于是,他想做实验测试,物体的温度,和它在光谱各个频率下的辐射强度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分别将物体加热到不同温度,测量其发射出的不同频率的光,计算每种频率光的强度。”

  “这就是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辐射光谱的能量分布情况。”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课题。”

  “因为物理学家一旦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反向测量出物体的辐射光谱情况,去推测物体的温度。”

  “比如,可以测量铁水的辐射光谱,然后就能倒推出铁水的温度。”

  “甚至可以测量太阳的辐射光谱,就能推导出太阳的温度。”

  维恩讲到这里后,立刻引起了一阵小范围惊呼。

  年轻一辈没想到黑体辐射问题,还有这样的故事。

  李奇维也是非常感慨,物理学家们果然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批人。

  恐怕基尔霍夫正是因为研究了辐射的能量分布,然后又接着深入研究了焰色反应的光谱谱线分布。

  仅仅通过分析地球上物质的性质,就能知道离地球无比遥远的太阳的组成和温度。

首节 上一节 258/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