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279节

  “这位是奥匈帝国的切尔马克。”

  “1900年,他们三人几乎同时独立地,又重新发现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这简直是一件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那时我们生物学家才知道孟德尔实验的重要性。”

  “因此1900年遗传学最重要的一年。”

  “至于这位,则是来自美国的摩尔根。”

  “他的果蝇实验,可是赫赫有名的。”

  贝特森的四位朋友看见他忽然带了两个人过来,一个青年,一个中年。

  几人感觉很诧异,以贝特森的身份,可不会胡乱交朋友。

  那个中年人看起来憨憨的,估计不是教授。

  倒是那个青年人,一双深邃的眼睛,几乎要让人沦陷其中。

  来者不凡!

  贝特森又笑着对自己的朋友说道:“来,给你们介绍下,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布鲁斯教授。”

  “没错,就是那个物理学第一天才。”

  “这位是威尔逊,他是我们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资深讲师。”

  拜拜嘞您,老威很不满意这个称呼,他想溜之大吉,但被李奇维偷偷抓住。

  听到李奇维的名字后,摩尔根四人极为惊骇,这可是超级天才,大学者,大物理学家。

  几人不敢怠慢,连忙站起,和李奇维二人握手问好。

  李奇维笑道:“感谢贝特森的引荐,让我能认识这么多生命科学领域的大佬们。”

  “我对生命科学,尤其是进化论非常感兴趣。”

  “我一定要向在座的各位多多请教。”

  贝特森顺便又把李奇维之前说的话,告诉了摩尔根等人。

  几人听完后,都不禁发出惊呼。

  没想到对方一个物理学家,竟然对遗传学也有那么高的造诣,实在让人佩服。

  这时,摩尔根说道:“布鲁斯教授,早就听闻你的大名,今日一见,真是幸事。”

  李奇维谦虚回应,“我也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工作。”

  “大家都叫我布鲁斯吧。”

  眼前这个43岁的摩尔根也是位超级大佬。

  真实历史上,他在孟德尔的基础上,发现了染色体遗传机制,把遗传学往前又推进了一大步。

  因此,他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但是在他研究的早期,他是看不上孟德尔的实验成果的。

  他认为那是“数字游戏”、“高级杂耍”。

  “孟德尔的遗传学就是垃圾。”

  “我摩尔根就是当一辈子助手,就是从实验室跳下去,我也不会承认他的遗传定律。”

  “我更不会吃一颗他的豌豆!”

  然而就在今年,他的果蝇实验中,发现了白眼果蝇。

  红眼果蝇和白眼果蝇的比例正好符合3:1的规律,完美验证了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摩尔根瞬间转换思路,承认孟德尔,在他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哎呀妈,这豌豆真香!”

  谁说科学家都是死脑筋的,摩尔根想打他的脸。

  几人坐下之后,便一边听着演讲,一边交流起来。

  这时,费朗西斯和对面的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小老头怎么也说服不了对方,气的胡子直抖。

  “自然选择是永远不会错的。”

  “只有大自然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对方不甘示弱,“那费朗西斯教授,请你说说,动物为什么一定要长出牙齿。”

  “它怎么不长出一个喷火器官呢?”

  “那岂不是更适合生存。”

  “所以,自然选择根本无法说明,这些有别于之前的性状到底是怎么来的。”

  对方显然是个老手,既专业又幽默。

  几句话逗得观众哈哈大笑,甚至还有人吹口哨。

  费朗西斯憋的满脸通红,关键他还没办法反驳。

  摩尔根、贝特森等人都只能苦笑,为费朗西斯捏了一把汗,希望对方不要急火攻心。

  没办法,费朗西斯毕竟不是他老爸达尔文,没有那么强大的气场。

  甚至他连赫胥黎也远远比不上。

  当年赫胥黎论战威伯福主教,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人非神创!

  振聋发聩的话语,瞬间让会场内的几千人集体疯狂了。

  要是有人在一旁煽风点火,估计这些群情激奋的人,当场就能把威伯福主教给刀了。

  贝特森感叹道:“进化论虽然伟大,但是它毕竟太粗糙了。”

  “它的一切结论都是建立对部分结果的统计之上。”

  “自然界之中的生物何止千万,达尔文的样本量还是太小了。”

  摩尔根接过话说道:“而且达尔文的进化论,太偏向于逻辑推理,而缺少必要的实验。”

  “相反,孟德尔则更偏重实验性,他的遗传定律更接近自然本质。”

  几位大佬顺着费朗西斯的话,点评达尔文的进化论。

  他们虽然认可生物是进化的,但是其机理肯定很复杂。

  不是一句自然选择就能概括的,里面肯定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这时,贝特森假装不经意地问道:“布鲁斯,伱对进化论和自然选择有什么看法?”

  他刚问完,摩尔根四人都不约而同地看向李奇维,显然很在意这位物理学大佬的意见。

  李奇维轻轻一笑,朝着费朗西斯看去,然后开口道:“我个人认为自然选择是对的。”

  哗!

  贝特森五人大吃一惊。

  没想到李奇维竟然力挺自然选择。

  难道他是屈服于达尔文的权威吗?

  但是想想不可能啊。

  他们私下里听说过,布鲁斯以“胆大包天”著称。

  这里的胆大包天不是指做坏事,而是指布鲁斯从不畏惧权威。

  连牛顿他都敢反对,更不用说达尔文了。

  在对方的眼里,只有对与错,没有权威与卑微。

  他只站在真理的一方,而不站在权威的一方。

  摩尔根问道:“布鲁斯,可是自然选择存在明显的漏洞啊。”

  “它没有一个合适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如何选择。”

  “现在主流的观点是融合遗传,即父方和母方的性状融合在一起遗传给后代。”

  李奇维听到摩尔根激动的侃侃而谈,万分感慨。

  虽然当世的顶级遗传学家们,已经接受了基因的概念。

  但是他们还没有认识到基因突变的重要性。

  原因很简单,真实历史上,摩尔根在1910年才首次观察到白眼果蝇的基因突变。

  这个时间点,基因突变还未面世。

  而现在,包括孟德尔的豌豆实验和摩尔根的果蝇实验,都是验证已有基因的遗传规律。

  对于白眼果蝇发生突变,眼睛变成无色或者淡黄色,摩尔根还没遇到。

首节 上一节 279/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