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24节

  正式从物理研究人员变成了管理人员。

  这可能和他在军方的突出贡献有关。

  而且以普朗克的声望和地位,这个大学校长非他莫属。

  所以普朗克也算是脱离了研究一线,开始纯粹的教育工作。

  伦琴则是彻底退休,远离了学术界,进行科普教育方面的工作。

  还有其他的大佬们,都或多或少离开了科研一线。

  他们的精力实在跟不上了。

  不少人发出感叹:“物理学的一个时代结束了。”

  而这个时代就是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交接点。

  以普朗克、汤姆逊、伦琴、洛伦兹等大佬为首。

  他们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

  就像润滑剂一样,让两代物理学的衔接不会那么突兀。

  而且给后辈开辟了未来的方向。

  虽然他们的成果有着各种各样的局限,但历史不会否认他们的功绩。

  接下来,就是现代物理学的深入研究阶段了。

  相对论、量子论、原子结构等接连取得突破后,随之而来的就是深入的细分研究。

  即大家开始研究这些理论的各种细节。

  虽然单独一个细节看起来无足轻重。

  但是正因为有无数物理学家孜孜不倦地追求,才让所谓的理论有了实际的内涵。

  变得更加丰富、易用、可拓展。

  否则一個空壳理论不管对于学术还是实践,都是毫无用处的。

  尽管这些细节理论在物理学史上的名气没有非常大。

  可如果一个专业物理学生进行系统学习的话,那这些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通人只需要了解几个名词的概念。

  而真正的研究则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计算,其实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

  但年轻的物理学家们,却甘之如饴。

  没有真正的热爱,是不可能享受到科研的乐趣的。

  1912年,玻恩与冯·卡门合作发表了《关于空间点阵的振动》的论文。

  这是一个关于晶体点阵的理论,它预示着晶体学的快速发展。

  二人都是德国哥廷根大学的物理讲师,因此关系非常好。

  冯·卡门后来成为了力学大佬,尤其擅长流体动力学和空气动力学。

  被誉为“超音速飞行之父”。

  他教出的一个华夏留学生,后来威名赫赫,家喻户晓。

  玻恩和冯·卡门的事例就是一个缩影。

  代表着年轻物理学家正式接过大旗。

  而且这个时代的科学家经常跑来跑去。

  比如劳厄刚到瑞士当教授,爱因斯坦又跑去奥匈帝国的布拉格了。

  大佬们的职务变动非常频繁。

  但是不管怎么变,物理学界总归是越来越精彩的。

  现在所有人都憋着一口气,疯狂地做实验搞计算。

  就是为了能在第二届布鲁斯会议之前,多出一点成果。

  争取那一张难能可贵的邀请函。

  而物理学的中心,布鲁斯会议的发起者,所有人心心念念的存在。

  布鲁斯·李!

  此刻正在奋笔疾书,他的广义相对论也到了关键阶段。

  伦敦国王学院,物理系主任办公室内。

  助理迪莉娅又轻轻地推开门,给李奇维又续上了一杯茶。

  他自己喝的都是从家里带来的上好茶叶。

  招待卢瑟福等人就没必要暴殄天物了。

  迪莉娅认真地倒着茶水,一股好闻的香水味刺激到李奇维,让他从论文中醒来。

  抬头看了眼对方,发现今天的迪莉娅穿的非常精致。

  她把一头长发盘了起来,挺拔的身材让人不自觉地想多看两眼。

  李奇维看完后,一本正经地说道:

  “迪莉娅,最近系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吗?”

  迪莉娅轻声道:“有很多人想要来拜访您,但是我都已经告知他们情况了。”

  “然后由巴克拉教授负责接待。”

  “这些是需要您签字的内容。”

  李奇维翻了翻,都是关于给实验室添置研究器材的内容。

  因为他的关系,如今国王学院的知名度也起来了。

  越来越多的学生想要报考进来,连带着物理系的人也变多了。

  于是,各种教学设备、研究器材都要扩大规模。

  李奇维大手一挥,统统批准,又不是自己的钱。

  反正他想要经费,跟卡普打个招呼就行。

  现在学校的经费是优先考虑物理系。

  没办法,谁让学校的钱都是靠李奇维才要来的。

  “还有其它事吗?”

  李奇维想让迪莉娅赶紧出去,他现在很害怕。

  迪莉娅递文件的时候,靠的太近了,极其考验干部。

  “哈勃想要预约您的时间,他给您报告近期成果。”

  李奇维沉吟下,接着说道:“哦,那就让他现在进来吧,我正好有空。”

  “好的。”迪莉娅面带微笑,轻轻地出去了。

  不一会儿,哈勃就进来了。

  他手里拿着一份文件,兴奋地说道:

  “教授,最近天文学领域不知道为何,突然火了起来。”

  “论文的发表数量至少是以前的两三倍。”

  李奇维笑了笑。

  看来大佬们年轻时都差不多嘛。

  冲动、热情、激昂。

  完全不是后世想象的那种沉稳、古板、严肃的科学家形象。

  眼前的哈勃此刻高兴的喜笑颜开,毫不掩饰。

  天文学的兴起,让哈勃看到了希望。

  他师从当今物理学第一人,学的却不是正统的物理,而是天文学。

  这让不少人觉得哈勃脑子可能有问题。

  “星星能当饭吃吗?”

  “哈勃这是守着金山银山,却故意过苦日子啊。”

  “年轻人还是太年轻!”

  “估计哈勃想成为天文学领域的布鲁斯教授。”

  “美国的天文学还是很厉害的。”

  哈勃独自从美国来英国留学,也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他也想做出一番成绩,而不是随随便便混个经历。

首节 上一节 424/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