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478节
虽然广义相对论和生物学关系不大,但布鲁斯是出了名的天马行空的科学家。
他很有可能灵光一闪,就是一个全新的理论。
或许恰巧就和生物学有关。
生物学家和化学家抱有同样的目的,就是来捡漏的。
捡到就是赚到。
捡不到还能白嫖听一场广义相对论的讲座。
何乐而不为。
这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想法。
至于质疑相对论,开什么玩笑,咱也配?
真把自己写的化学方程式,当成偏微分方程了啊。
除了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三大学科。
其他学科也毫不逊色。
数学界来了希尔伯特、庞加莱、格罗斯曼等人。
广义相对论的数学原理,让这些数学大佬们非常兴奋。
看看以后谁还敢说,现在的数学太高深,离实际应用太远了。
格罗斯曼经常说:你觉得数学没什么用,是因为你太菜了。
你觉得高深的数学没什么用,还是因为你太菜了。
为什么人家布鲁斯,就能用到黎曼几何这么艰难的理论。
数学是强者的利剑,是弱者的借口。
数学是一切学科的基础!
在场的数学大佬们都意气风发。
医学界和化学界一样,也来了数位诺奖大佬。
这个时代的医学家,对于人体研究,还停留在系统和器官层面。
并没有深入到细胞和分子层面。
因此,很多理论,用后世的眼光看,都非常粗糙,甚至是错误的。
在这些医学大佬中。
甚至连俄国的巴浦洛夫都来了,就是发现条件反射的那位。
他是随着朋友来欧洲的,正好就参加了本次会议。
巴浦洛夫本人对于物理学没什么兴趣,他认为人和死的物质不一样。
物理学无法解释人的各种行为和各种活动。
但是布鲁斯的名气太大了,他对物理学不感兴趣,对布鲁斯却很感兴趣。
接着是天文学界,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浩浩荡荡。
天文学领域来的人超过了200位,个個意气风发,器宇轩昂。
因为他们已经默认广义相对论五大预言,都是天文学家的囊中之物了。
谁敢不服!
哈勃、爱丁顿、史瓦西三人结伴而来。
天文学的大佬们更是全员到来,整装待发。
比如美国天文学家莱维脱,发现造父变星的周期,为测量遥远天体的距离提供了有效方法。
荷兰天文学家卡普坦,与人合作发表了,含有45万颗恒星位置的好望角星表,并提出“两星流”假说。
为以后确认银河系自转奠定了理论基础。
等等。
在后世,他们的名气虽然比不上开哈勃、霍金、柯伯伊等人。
但是对于天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现在的天文学和物理学不同。
没有出现像李奇维、玻尔、普朗克这种超级权威的人物。
天文学大佬们的成果几乎都差不多。
没有谁可以碾压谁。
因为像开普勒、第谷那种萌芽时代,随便发现什么都是了不得的成就,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天文学家并没有谁提出惊天动地的理论和发现。
大家做的都是零碎的工作。
你补充一点,我补充一点,逐渐把天文学的知识和范围扩大。
这也是为何广义相对论会让所有天文学家疯狂的原因。
因为有了这个理论,天文学就进入了黄金时代。
能够产生名垂青史的成果和发现。
只有池子大了,才能养出大鱼。
而广义相对论把整个天文学都给升格了。
最后则是地质学、生理学、矿物学这些和科学相关的行业。
但是来的人不多,主要还是凑热闹的。
以上就是科学领域及科学相关领域的人数情况。
剩下的10%则都是文学、历史、哲学领域的大佬了。
与其说他们是来研究广义相对论的,倒不如说他们是来研究李奇维本人的。
对于这些大佬而言,人可比理论有意思多了。
诺贝尔文学奖大佬几乎全部到场。
对于他们而言,这是一次非常新奇的体验。
可以丰富他们的精内核。
跟当世科学界第一人的交流,或许会给他们以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与众不同的灵感。
增添一抹理性的冷峻魅力。
其中有几位并不是文学诺奖得主,但是克鲁克斯依然介绍了。
他们是英国的萧伯纳、法国的罗曼·罗兰、印度的泰戈尔。
后者据说在明年的诺奖呼声中很高,很有可能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文学诺奖的人。
泰戈尔的家族在印度是背靠英国的统治家族,所以.
李奇维对于前面十多届的文学诺奖得主毫无印象。
但是这三位还是知道不少的。
无论什么时代,文学诺奖都是争议最多的。
因为文学很难评价。
威尔逊和李奇维的成果,正常人都能一眼看出谁牛谁菜。
但要是他们二人都写了一首诗,这就难以客观地分辨了。
有时候,舆论的宣传效果要远远大于作品本身的质量。
所谓文人相轻,就是这个道理。
科学界也有同样的情况,只不过因为客观性的存在,要好很多。
至于哲学领域,李奇维知道的只有罗素。
如今对方是剑桥大学的教授,今天也带着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来了。
剑桥出了一个布鲁斯,罗素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那些正统的物理学会议,他不好意思挤进去。
很快,在克鲁克斯的介绍下,李奇维来到了大厅礼堂的入口出。
此刻,他的内心平静,嘴角带着一丝笑意。
旋即,一步踏入!
即便李奇维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现场的氛围惊住了。
放眼望去,乌泱泱一片全是人。
这个能容纳2000人的礼堂,此刻都显得有点拥挤了。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