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30节
在前期来说,肯定完全够用了。
而且靠近大海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方便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下了船就到达地点,不用深入婆罗洲的内陆地区。
总之,李奇维对这个地方是非常满意的。
搞定了手续问题后,李奇维就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了。
——
接下来的日子,李奇维按部就班地指导众人干活。
盘古计划的几大核心,都各司其职,不断地积蓄力量。
胡喜忠的山河实业集团,依托黄埔理工大学、斯里巴加湾大学、亚庇职业技术学校,三所高校。
目前发展势头迅猛,公司自己的实验室终于名副其实了,而不是之前的花架子。
李伯开的安保队人数已经增加到了500人。
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一旦发生动乱,能够第一时间保护华人的财富。
现在婆罗洲的雨林深处,依然有很多土著,他们时不时就出来抢劫一番。
就连维纳也很头疼。
派大军镇压完全没用。
因为那些土著看到人多就一股脑跑回去,分散在深山老林中,谁也找不到。
李仲星则是每天忙的不亦乐乎。
他之前当文书的经验终于派上了用场,指挥起建筑队得心应手,科学之城一天一个样。
至于远在美国的盛景然,有了无线电后,李奇维也不担心。
而且有洪门在背后,布鲁斯集团不敢说固若金汤,至少不会遇到太大的麻烦。
李奇维从来不担心洪门会独吞自己的财产。
不提他和司徒大佬的关系,洪门本身就是以“义”立本,这种事他们肯定是不会做的。
况且,李奇维才是公司的核心,没了他,公司不出几年,就没什么竞争力了。
事情虽然千头万绪,但好在都走上正轨了。
李奇维只要把握住大方向即可,他不用凡事亲力亲为。
于是,他终于可以腾出手,把重心放在教育和科研上了。
这两部分,才是真正的根基所在,也是李奇维亲自掌控的。
钱五师负责的原子研究所已经竣工。
从国外购买的实验器材,也在陆续运来。
原子研究所暂时没有放在科学之城,因为这里面有一些机密的内容。
李奇维让钱五师担任研究所的所长,尽快把研究所运转起来,开启婆罗洲本土的研究工作。
而他自己,则开始考虑婆罗洲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到时候推广到华夏。
李奇维虽然在婆罗洲自成一体,但是他很清楚,盘古计划离不开华夏的帮助。
那几十万高等教育人才,必须从华夏补充。
而且他最终的目的,也是让华夏科学强盛起来,不敢说超越欧洲,至少不能差的太远。
所有,他身在婆罗洲,心却在华夏。
凡是能提高教育科技水平的东西,他都会考虑到华夏。
为此,李奇维叫来了何育杰、夏元瑮、徐启泰三人。
他刚回婆罗洲时,看到前来迎接的三人变得成熟稳重后,心中非常感慨。
一转眼,当初被他虐的要死要活的三个小年轻,现在已经成长为大人物了。
毫不夸张地讲,何育杰三人现在就是亚洲教育界的权威。
经常被樱花国、印度等国邀请去分享教学经验。
至于华夏,他们几乎每个月都回去一次。
不过,他们三人在李奇维面前,永远执弟子之礼。
谈到研究生问题,李奇维说道:
“按照欧洲的教育体系,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一般而言,博士的培养时间比硕士更长,毕业标准也更高。”
“不同资质的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培养体系。”
“我准备直接引进这种方式。”
“但是有一个地方需要调整,那就是时间。”
“欧美的大部分大学,对于学时都没有固定要求。”
“学生的论文什么时候通过,那就什么时候毕业。”
“但是目前婆罗洲,还有华夏,是达不到这种标准的。”
“我们的基础太弱了。”
“所以,我规定一个标准时间,硕士三年,博士五年,优秀者可提前。”
“规定时间内,达不到毕业标准的,由指导教授负责沟通。”
“要么选择退学,要么选择继续延期。”
何育杰和夏元瑮边听边在本上记录,徐启泰负责的职业学校,目前到没必要开始研究院。
“老师,那研究生导师的资格问题怎么处理,哪些人可以当研究生的导师。”
李奇维想了想,“暂时先由我、钱五师他们四个兼任,具体的标准我来制定。”
“他们经历过博士的培养过程,有丰富的经验。”
这也是不得已为之,华夏目前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
接着,几人又讨论了其它的细节问题。
就在李奇维在婆罗洲猥琐发育,大搞建设时,世界局势也开始风云变幻起来。
英法德俄奥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连带着很多小国也被迫陷入泥潭之中。
终于,历史的拐点到来了。
萨拉热窝事件瞬间震惊了全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与此同时,一则求援消息传到了李奇维手中。
第350章 李奇维出手!《告全世界科学家书》!举世震动!
欧洲突然爆发的战争,让全世界都震惊了。
各国军事评论家都在报纸上预测这次战争的影响。
有乐观的,认为很快就能结束,最多在西欧和东欧局部爆发冲突。
也有悲观的,认为这会是一场持久战。
然而,只有李奇维知道,这场战争会给世界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真实历史上,一战的参战国家达到了33个,分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个阵营。
虽然主要战争在欧洲,但是对于全世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哪怕是婆罗洲这里也不例外,只不过影响很小而已。
李奇维也让李伯开提高警惕,防止有人浑水摸鱼。
这一刻,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欧洲。
战争影响的不仅仅是普通人,任何人都不能避免,哪怕是科学家。
1914年8月1日,德国,某俘虏营内。
爱丁顿没有了往日的绅士风度,衣服脏兮兮,头发也乱糟糟的。
此刻,他正在大声地抗议着:
“我不是间谍,我是英国的天文学家。”
“我是要去克里米亚半岛验证广义相对论的!”
“你们这是强盗行径!是在践踏科学!”
“战争不应该裹挟平民!”
“我要申请保护!”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