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39节
最后,即便人类想出了各种办法,依然被外星文明打的落花流水,苟延残喘。
就在人类想要与外星文明同归于尽的时候,本书的高潮来了。
一个更加高级和超越人类想象的外星文明出现了。
对方仅仅是路过太阳系,从飞船中扔出了一张看起来很普通的“小纸片”。
随后,让所有地球人震撼的事情发生了。
整个太阳系竟然在这个不起眼的纸片下,从三维被降成了二维。
这种鬼神莫测的手段,简直超越了所有人的理解。
本书结尾,人类文明最终被完全毁灭。
李奇维就是要用这种冰冷的结局,让所有人警醒。
人类并不特殊。
现在欧洲发生的战争,和小说中的战争相比,简直能让人笑掉大牙。
财富、权力、名望,在最后那个神级文明的纸片面前,就好像过眼云烟一般。
小说旁白解释,那种在人类看起来宛如神迹的武器,其实只是高级文明用于清扫的廉价工具。
就好像孩童喜欢拿着装满热水的水壶,往蚂蚁洞中浇灌一样。
对于外星文明而言,整个人类文明就像虫子一样,是需要定期被清理的。
人类几十亿年的进化,几万年的文明,在神级文明面前,显得多么苍白可笑。
这种震撼的对比,就是李奇维想要突出的主题。
人类不应该傲慢,不应该内斗,而是要时刻警惕来自宇宙的威胁。
这种反战的方式角度奇特,没有大篇幅的说教内容。
里面用到的各种科学知识,完美符合李奇维物理学家的形象。
而且小说里的科学知识,甚至对于现实的科学发展,也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总之,这篇小说经过李奇维的魔改后,变得更加符合这个时代的特征。
全书两个主题:
一是科学家的责任,是为了人类的未来而前行。
二是反对人类内部的战争,而是应该加强合作,朝着星辰大海努力。
“呼!”
李奇维停下笔,伸了一个懒腰。
小说终于完成了。
虽然文笔稀烂,但他毕竟不是文学家,情有可原。
只要故事好看,读者一切都能容忍。
李奇维站起身,看向窗外,他微微一笑:
“希望这篇小说能给世界带来一些改变。”
——
就在李奇维准备《虫子》的发表时,1914年的诺奖也如期而至。
欧洲的战争虽然波及了很多国家。
但是瑞典选择了中立。
这也是小国的无奈之举,他们国力微弱,只能明哲保身。
但是,虽然在国力上没有存在感,瑞典依然选择在战争期间,继续诺奖的评选。
这是对科学和真理的尊重。
然而,即便瑞典有心,在某些方面,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真实历史上,从1914年到1918年之间,诺奖评选因为战争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物理诺奖:1916年未颁发。
化学诺奖:1916年、1917年未颁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未颁奖。
文学奖:1914年、1918年未颁奖。
和平奖:1914年、1915年、1916年、1918年未颁奖。
由此可见,战争对于科学的的影响之大。
等到二战的时候,诺奖更加凄惨。
其中1917年的和平奖没有颁给个人,而是发给了红十字国家委员会这个团体。
表彰他们竭力保护一战中各方俘虏的权利。
这也算是战争中为数不多的慰藉了。
而物理诺奖作为诺奖之首,其象征意义巨大,瑞典也是最上心的,受影响较小。
1914年的物理诺奖是劳厄,获奖理由是发现晶体中的X射线衍射现象。
劳厄,这个厚积薄发,一鸣惊人的天才,当初证明X射线是电磁波时,震撼了物理学界。
他得到此次诺奖,实至名归。
X射线晶体衍射,经过了无数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研究和使用,其正确性毋庸置疑。
所以,诺奖委员会才会这么快就给劳厄颁奖。
德国,法兰克福大学。
劳厄在今年年初,就从瑞士苏黎世大学辞职,转回了德国。
他的好友爱因斯坦经常来学校找他。
如今战争爆发,科学家也闲了下来。
于是,他和劳厄相处的机会就更多了。
校园内,二人正在闲聊。
“劳厄,你获得了诺奖,怎么看起来不太高兴啊。”
劳厄轻轻一叹:“哎,现在这个局势,我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
战争给所有人的心灵都蒙上一层阴霾。
劳厄感慨道:“真怀念布鲁斯还在的那个时候。”
“每一天都感觉生活很有价值。”
爱因斯坦闻言,也不胜唏嘘。
战争是现在欧洲的话题中心。
科学界、文学界,所有领域的主题都是战争。
爱因斯坦已经公开表明了自己的反战态度,不会加入任何一方。
为此他甚至还秘密加入了一个叫“新祖国同盟”的反战团体。
不过这个团体受到了德国政府的打压,爱因斯坦也不得不小心翼翼。
这个时候要是被抓住,很可能就失业了,可不是开玩笑的。
爱因斯坦感叹道:“幸亏布鲁斯离开的早啊。”
“不然依他那个刚烈的性子,我都担心他的安全。”
“不知道他的小说写的怎么样了,据说是反战小说。”
“真想快点看到啊,以他的影响力,应该能造成轰动吧。”
劳厄也憧憬道:“希望如此啊。”
“现在就需要布鲁斯这样的领袖人物发声。”
第353章 理可明宇宙之秘!文可警世人之心!小说发布,举世震动!
随着欧洲的战争愈演愈烈,其影响也终于传到了亚洲。
华夏也受到战争的波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一个纷乱残酷的大世,终于缓缓拉开帷幕。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是对于普通老百姓。
他们的财富、安全,都得不到保障。
每天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而且罗曼罗兰的经历,让很多人明白,反战不是那么容易呼吁的。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