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45节

  没有大规模应用潜能的技术,毫无价值。

  至于李奇维更是让爱迪生感受到一种天堑般的差距。

  “原来,他早已忘记了爱迪生这个人了吗?”

  “可笑,我竟然还一直把布鲁斯当对手。”

  “没想到,我们已经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了。”

  可怕的不是对手的蔑视,而是对手根本就不记得自己了。

  爱迪生本来还以为李奇维对他怀恨在心,一直在打压。

  没想到人家压根就不在意整个爱迪生公司。

  这一刻,爱迪生的心中感到一丝悲凉,同时还有一丝释然。

  这时,特斯拉又说道:

  “自从认识布鲁斯后,我才发现以前的我是多么井底之蛙。”

  “爱迪生先生,你看过《虫子》了吗?”

  爱迪生闻言,从回忆中惊醒过来。

  “呵呵,看过,写的确实太好了。”

  特斯拉感慨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简直被震撼到无法呼吸。”

  “里面那些惊才绝艳的想法,超越了人类的想象力极限。”

  “这是我读过的有史以来最好的科幻小说。”

  “尤其是其中的纳米材料太空电梯,最让我着迷。”

  “我们这些研究技术工程的,和学术型的物理学家不同。”

  “他们喜欢基础理论,而我们是要把理论变成工程,变成力量。”

  “布鲁斯曾经私下里和我说过一句话。”

  “他说:在地球上做生意搞发明有什么意思,要做就去月球上,去火星上。”

  “他早晚有一天要殖民月球和火星。”

  “我真想看到那一天的来临啊。”

  爱迪生看着神色激动的特斯拉,心中早已震撼无比。

  “原来布鲁斯已经把眼光瞄向太空了。”

  “我连做他对手的资格都没有。”

  两人最后又说了些话后,爱迪生便起身告辞了。

  “祝福你,特斯拉。”

  “谢谢。”

  ——

  李奇维的小说终于爆发出了它应有的恐怖影响力。

  即便现在是战争时刻,小说的销售依然火爆的一塌糊涂。

  上到贵族富商,下到农民工人。

  不管是科学家文学家,还是普通人。

  只要是识字的,都会买上一本《虫子》阅读。

  这种超越了时代百年的新奇体验,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它的诱惑。

  就好比把手机拿给只能看京剧的人用一样。

  并且不同的人群感受到的美也是不同的。

  物理学家从中看到了物理未来的曙光,比如强力、降维等。

  工程师从中看到了星际工程的浩瀚,比如纳米材料制造成的太空电梯。

  幻想家们则看到了那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想象力,宛如上帝在亲自讲故事。

  好的作品可以感染无数人,不论他们的国籍背景。

  而《虫子》就是这样的作品。

  它里面没有任何迂腐的说教理论,有的只是纯粹的科学幻想。

  而现在正好又是战争时期,一大批反战人士,竭尽全力地推广《虫子》。

  不少文学大佬,甚至专门写文章分析这篇小说。

  从各个角度剖析,解释为何这本小说是反战的。

  不知不觉,无数普通人被专家意见裹挟,认为确实是那种意思。

  人类都是虫子了,天天内斗还有啥意思。

  万一哪天外星人打来了,不能同仇敌忾,恐怕就会被外星人各个击破。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抗议游行出现了。

  《虫子》终于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

  虽然各国政府镇压了几次。

  但是随着更多知名人士加入,就连政府也不敢贸然强行动用武力了。

  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只好各退一步。

  各国政府均发表声明,关于战争俘虏优待原则,以及不波及平民等。

  如此一来,战争对平民的影响大大降低。

  即便一个城市被敌国占领了,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也能得到最基本的生命保障。

  当然,要是自身钱财被抢了,那确实没什么办法。

  在这种乱世,能保住命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社会各界的反战人士,也不得再继续鼓吹反战思想,甚至组织普通人游行。

  双方就这样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当李奇维得知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时,他已经很满意了。

  毕竟,以他此时的实力,想要影响那些顶层的大佬,甚至一言九鼎,还差的远呢。

  现在的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影响舆论,帮助更多被战争伤害的普通人。

  同时还能顺带提高他的名望,增强自身影响力。

  因此,李奇维接下来又做了一个决定,再一次引起轰动。

第355章 豪掷三百万两!我对钱没有兴趣!

  《虫子》的大获成功,在李奇维的预料之中。

  毕竟是百年后的经典之作,其创作风格和思维,完全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可以想象的。

  再加上李奇维自身科学第一人的影响力,想不出名都难。

  而且现在欧洲又爆发大规模的战争,这也让小说有了更特殊的意义。

  哪怕是在此刻的亚洲,小说依然造成了巨大的轰动。

  倒不是因为它那隐含的反战思想,而是纯粹的好看。

  因为好看,所以受欢迎。

  《虫子》的精彩是不分民族地域信仰的。

  不管是印度,樱花国,还是华夏,所有人都能从中体会到科幻的精彩。

  华夏,北平。

  进入了民国后,整个华夏的气象与前清完全不同。

  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更愿意与西方接轨,吸收西方文化。

  因此,很多西方思想和文学作品也随之传了进来。

  再加上李奇维十多年的教育培训,尤其是科学技术领域的推进。

  可以说,关注西方科技的人才,比之前多了很多倍。

  1915年5月,教育部。

  今年34岁的周豫才,是教育部的佥(读签)事。

  所谓佥事,就是分管各厅或者司的部分事务,地位略高于科长。

  在民国政府中央体系内属于中下层官员。

  因此,周豫才只能算混的一般。

首节 上一节 545/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