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74节

  他们这些被评选为院士的人,要是放在欧洲,肯定进不去皇家学院。

  从个人成就上就能看出来。

  人家的院士都是李奇维、汤姆逊、卢瑟福这种顶级大佬。

  而学士院的人,名字说出去,国际上根本就没听过。

  同样是院士,但是真正的实力,天差地别。

  可笑的是,不少人还为了这个虚名,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

  这样的帝国学士院,怎么可能比得上欧洲的那些同类机构呢。

  不是取个科学院的名字,就代表科学了。

  内涵没有改变,再多的头衔也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菊池大丽听完李奇维的解释后,脸色变得凝重。

  他总算明白症结在哪里了。

  说白了,樱花国的学士院,就相当于穷乡僻壤的村里,号称仿照国内最好的大学,也办了一所大学。

  虽然名字、组成等都一样,但是任谁都知道好,两者的差距有多大。

  菊池大丽只能感叹一声。

  没办法,这是硬实力的不足,只能慢慢改善了,不可能有速成的方法。

  李奇维前世,华夏科学院下属有很多很多的研究院,那才是真正的研究机构。

  院士是一种荣誉,但更是一种责任。

  如果得到荣誉后,只想着吃老本,躺在过去的荣光中,那就配不上院士的头衔。

  这时,田中馆爱橘接着问道:

  “李教授,我知道英国的皇家学院和英国政府是平级的。”

  “但是我们的学士院却是隶属于政府,受到政府的管辖。”

  “你觉得这对于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吗?”

  哗!

  田中馆的问题引起一阵惊呼。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啊。

  菊池大丽作为帝国学士院的院长,他就没有提这个问题。

  但是田中馆不同,他的资格太老了,而且已经快要退休了,所以他无所顾忌。

  反正没人敢找他的麻烦。

  菊池、长冈等人都是苦笑一声。

  他们当然想要学士院获得更大的独立自主权,但是目前看是没有机会了。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太大了。

  英国皇家学院那种地位,在亚洲看来是不可想象的。

  李奇维呵呵一笑。

  “田中馆教授,你这是在给我挖坑啊。”

  “我害怕我回答之后,就离不开樱花国了。”

  众人会心一笑。

  “我个人是从来不喜欢谈论政治的。”

  “所以,我想从科学的本质去回答这个问题。”

  “英国皇家学院虽然不受政府管辖,但是它在申请经费时,依然需要做汇报。”

  “而樱花国只是把这个过程行政化了而已。”

  “二者其实并无什么区别。”

  “只要学士院院长是科学领域的有威望的人,那么这种影响自然就不存在了。”

  “科学院是一个特殊的机构,它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成一体的结构。”

  “而且在欧洲,有些国家的科学院,和政府也有很深的合作关系。”

  “因此,我认为,这种影响是可以忽略的。”

  忽然,李奇维又补充打趣道:“你们学士院的院士们可以强势一些嘛。”

  “在樱花国国内,没有比你们对于科学更专业的人了。”

  台下的菊池大丽等人皆是会心一笑。

  他们明白了李奇维的意思。

  接下来,又有很多人提问。

  从相对论到量子论、从博士培养到会议举办,等等。

  樱花国的科学大佬们此刻就是把李奇维当海绵用了,拼命压榨。

  毕竟谁也不知道下一次对方还会不会再来。

  欧洲战争的突然爆发,让所有人都对未来不看好。

  万一亚洲也这样,学术交流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这是所有人都不想看到的。

  最后,长冈半太郎提了一个问题。

  “李教授,您将要举办的国际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震惊了整个科学界。”

  “我们所有人都在期待那场盛世。”

  “但是,有点美中不足的是,这场赛事是针对大学生的。”

  “对于我们这样的研究者而言,只能看不能摸,只能让人羡慕。”

  “李教授,我们这些老家伙也想参加比赛啊。”

  “您看行不行?”

  长冈的话引得在场众人哈哈大笑。

  李奇维当然知道对方说的不是比赛,而是之前自己提到的亚洲奖。

  诺贝尔奖对于此时的亚洲而言,有点过于高端了。

  李奇维及他的学生们是个例外,对于印度、樱花国等,自然科学诺奖是多么虚无缥缈的目标啊。

  所以,亚洲需要有适合自己当前阶段的奖项。

  李奇维在回到婆罗洲后,也思考过这个问题。

  他需要整合亚洲科学界的力量。

  欧洲那边,他已经经营了十几年,目前取得了卓越的效果。

  可以说,他有着当今最庞大的科学人脉。

  但是亚洲这边还不行。

  虽然他的名望可以让所有人折服,对他敬佩有加。

  但是这只是一种很松散的力量。

  李奇维并没有实际掌控亚洲的科学话语权。

  因此,他需要想办法把自己的名气,化为真正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而奖项就是其中的一个选择。

  自从诺贝尔奖大火以后,现在不少国家都开始推出自身的奖项了。

  比如现在的帝国学士院,就在1911年设立了樱花国学士院恩赐奖,由皇室成员亲自颁奖。

  这个奖在樱花国内当然是大名鼎鼎,但是放到国际上就无人问津了。

  其他国家也是类似,设立奖项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本国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像再创建一个类似诺奖的国际奖项,就有点难了。

  毕竟诺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处都被它占完了。

  而现在,时机成熟,李奇维觉得可以在亚洲设立一个区域奖项。

  既避免了和诺奖的直接竞争,又能帮助他统合亚洲,一举两得。

  这件事,他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

  “长冈教授,你现在要是去参加比赛,估计比不过那些小伙子。”

  “我找个滑轮的题目,估计你都算不明白了。”

  众人哈哈大笑。

首节 上一节 574/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