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586节

  但是他绝对不可能在一县之内,找齐所有种类的技术人员。

  说白了,管理人才牛逼,那只是平台的衬托作用,换个人一样牛逼。

  而技术人才牛逼,那是人家自身牛逼,换个人很可能是菜逼。

  所以,李奇维现在掌握了华夏科学社,就意味着将来他会掌控国内的科学界。

  到那时,他就是真正的巅峰学阀!

  所有人都是他的派系。

  李奇维才能更好地集中力量办大事。

  这一刻,任鸿隽等人仿佛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光明的通透感。

  华夏科学社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方向,被李社长分析的淋漓尽致。

  任鸿隽内心感叹道:

  “我这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鼓起勇气去找了李社长。”

  “不然,科学社在我手中,恐怕会失去了它应有的光芒。”

  赵元任、杨杏佛、竺可桢、周仁、胡明复等人,也是满脸崇拜。

  作为理工科人才,尤其还是美国名校的留学生,他们对于所谓的个人魅力是免疫的。

  哪怕是高官也不能让他们折腰。

  但是这一刻,他们突然觉得,应该义无反顾地追随李社长。

  李奇维从精神上彻底征服了这帮小伙子们。

  “无论是华夏科学社,还是未来的学术评议科学院,其实根本目标只有一个。”

  “我称之为:科学体制化。”

  众人一惊,又是新的词汇概念。

  “所谓的科学体制化,就是通过组织保障和背书的形式,让科学的社会功能被大众所承认。”

  “它要达到的效果是什么样的呢?”

  “举个形象的例子,假设现在有个骗子说自己的药丸包治百病。”

  “普通老百姓是没有能力鉴别骗子的话是真是假。”

  “他们只能求助专业的科学人员。”

  “此时,华夏科学社的科技部长竺可桢站了出来。”

  “他明确给出结论:药丸是骗人的,没有医学依据。”

  “这时候,如果老百姓选择毫无理由地相信竺可桢,那么我们的科学体制化就成功了。”

  “这代表华夏科学社已经成为了最权威的机构。”

  “他承担了为大众提供科学服务的功能。”

  “而如果老百姓对竺可桢的观点嗤之以鼻,那就说明我们太失败了。”

  “而科学院就是这种权威的终极形式,它是由国家在背后作为保障。”

  轰!

  这一刻,在场社员们无不震撼。

  他们终于深刻感受到自己身上那沉甸甸的担子了。

  科普不是炫耀自己的知识,而是要造福广大的人民。

  这种朴素而崇高的责任,让科学不再是冰冷的思想和公式,而是可以触摸的温情。

  李奇维接着说道:

  “所以,为了让华夏尽快地开启科学体制化,我们要有所行动。”

  “那就是从现在开始,要在方方面面体现出我们的专业性。”

  “科普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我们所有社员平时也要深入基层,切实解决大众的需求。”

  “此外,我鼓励在座的各位,找到自己领域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专门的学会。”

  “比如华夏数学会、华夏物理学会等等。”

  “这种学会的组织性虽然非常松散,但是却弥补了科学社在细分领域深度不足的缺点。”

  “二者相辅相成,能更好地推动国内的科学事业发展。”

  哗!

  众人无不惊叹。

  “李社长这个主意太好了。”

  竺可桢已经在考虑成立国内的气象学会了。

  胡明复等人也都是跃跃欲试的表情。

  虽然以他们目前的资历和地位,想要牵头成立学会有点难度。

  但是不还有李社长嘛。

  不行,就挂社长的名头。

  社长出马,万事无忧。

  李奇维看着众人兴奋的模样,就知道他们开始想入非非了。

  于是,他要敲打敲打。

  “好了,关于科学发展的宏观层面,我已经给你们分析完毕。”

  “但是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理论学的再好,如果不能脚踏实地去实践,那也是白搭。”

  “接下来就是我演讲的第三部分,华夏科学社的当前工作安排。”

  “仅仅办几份报纸是远远不够的。”

  这时,任鸿隽小声说道:“社长,我担心经费不够,所以才没敢迈大步发展。”

  李奇维霸气地大手一挥。

  “钱的问题不是问题,你们不需要担心。”

  众人无不震动,内心欢喜。

  壕!太壕了!

  “您老继续。”

第372章 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第一个五年计划!

  李奇维讲解完科学的发展过程、华夏科学社的定位后,让在场的社员们对于这个事业有了充分的认知。

  在此之前,大家只知道加入社团,然后为国效力。

  至于如何效力、如何发展,这帮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只能是两眼一抹黑。

  干就完了!

  要是换成其它类型的事业,凭借一腔热血或许还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但科学科普,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专业度最高的领域了。

  没有超级大佬的指导,走弯路是必然的。

  真实历史上,华夏科学社就走了很多的弯路,最终把自己的路走窄了。

  李奇维既然来了,如果不做出什么改变,那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这一世的华夏科学社,必将在科学领域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此刻,他接着说道:

  “鸿隽他们当初成立《科学》杂志社,主要宣传手段就是发表文章。”

  “转载以及翻译国外的科普文章,然后以杂志的形式在国内传播。”

  “这种初级的科普手段,显然不适合现在科学社的定位了。”

  “即便我们多办几份报纸杂志,本质上并没有提高传播效率。”

  “我们是一家覆盖全国所有科学领域,立志成为学术权威的社团。”

  “因此,必须要进行系统化、专业化、前瞻化的计划。”

  “在这里,我以社长的身份,准备提出华夏科学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时间为从1916年1月1日起,到1920年12月31日结束。”

  “我们要在这5年的时间内,完成预先定好的计划。”

  哗!

首节 上一节 586/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