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28节
而吴有训一直沉稳淡定,波澜不惊。
黄埔理工,果然是培养龙虎之地。
很快,所有选手就开始排队抽签去了。
这时,玻尔也来到了李奇维的旁边。
他笑嘻嘻地说道:
“老师,没想到你这里竟然早都准备好这些器材了。”
“我还担心时间上来不及呢。”
李奇维佯怒道:“我都怀疑你小子是不是从五师那里听到什么了。”
“我才买的仪器,就被你给拿来用了。”
玻尔哈哈大笑。
原来这一批仪器是李奇维之前就订好的。
他准备捐赠给华夏国内的各大学,充当教学仪器。
现在不少学校的实验课,都是老师带着学生自己制作仪器。
不谈效率,就是单单实验精度都不合格。
不仅起不到教学作用,反而会误导学生。
所以李奇维干脆从美国直接定制采购了一批。
目前全都存放在婆罗洲。
其中就有本次比赛的仪器。
玻尔修改了实验题的题型后,正好这些仪器就派上用场了。
所以,李奇维很怀疑玻尔和钱五师“沆瀣一气”,专门坑老师。
至于那些物理专业的记录员,则是李奇维通过华夏科学社招募的。
也只有科学社,才有能力在短时间内联系到这么多的物理专业人才。
这就是李奇维如今的实力。
在玻尔眼中难以完成的准备,他只要随便动动手指即可。
第389章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造就未来最诡异的量子实验!
物理奥赛实验题,正式开始!
对于欧洲的选手们而言,虽然他们刚刚表现的很震惊。
但是内心实则窃喜。
因为这种比赛虽然对于他们而言确实很难。
没有谁敢保证一定能完成。
但是对于亚洲的选手而言,则是难上加难。
比如菲律宾炸鱼队成员,连其中的某些仪器都没有亲眼见过。
当然,书本上还是看到过的。
所以,这是一场带有先天差距的比赛。
小村信司骂骂咧咧,都怪那个玻尔教授自作聪明,把题目给改成这样。
不然的话,李奇维教授照顾亚洲选手,肯定只考察简单的实验。
差生想的多,在小村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总以为有人在害他。
当吴有训进入比赛房间后,他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感动。
虽然他没有听到玻尔和李奇维的对话。
但是聪慧如他,瞬间就能想到这些仪器是做什么用的。
毕竟,要是仅仅为了一场比赛,就耗费重金,打造这么多仪器。
这绝对不是校长的风格。
校长虽然财大气粗,拿钱当纸,但却从不浪费一元一毛。
他花的所有钱,都不是为了自己的享乐和面子,而是为了华夏的教育科技事业。
所以,毫无疑问,这些仪器比赛后肯定都是要捐出去的。
不用想,肯定是捐给华夏境内的大学了。
不过有一点,吴有训想不明白。
校长为何不直接在国内发展呢?
反而要多了婆罗洲这一环。
以校长的身份,去国内当个教育部长应该轻轻松松吧。
甚至再身兼科技部长都没问题。
难道是担心国内目前的军阀乱战?
吴有训摇了摇头,不再去想这些。
校长的境界太高了,他这个本科还未毕业的小卡拉米,暂时理解不了。
自己还是集中精力,完成接下来的比赛吧。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镇定地走到了实验台。
先和角落的记录员点头问好,然后开始撰写实验计划。
吴有训抽到的是实验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他上学第一次看到这个实验名称时,还以为是姓杨的华夏人做的实验。
结果没想到人家是托马斯·杨,英国人。
这个实验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无论如何抬高都理所应当。
在当时,它不仅为光的波动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更是在未来,为验证单个光子或电子的行为,提供了实验思路。
从而为量子力学的建立,打下了深厚的实验基础。
一般而言。
如果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则特指托马斯·杨做的光学实验。
而若称“双缝实验”,一般是指单电子双缝实验。
这个实验在李奇维的前世可谓是大名鼎鼎。
无数民科和营销号,给出了各种所谓的颠覆式解读。
很可惜,统统都是错的。
李奇维:别急,后面会解释。
甚至还有人把电子的波粒二象性和佛法联系起来的。
大乘佛法有云:众生皆具佛性,万物皆具法性。
无论是佛性还是法性,皆是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即佛性法性合一不二。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电子的行为,就说明了它具有灵性,知晓自己的过去未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轨迹。
听起来不明觉厉。
也难怪很多人喜欢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玄学了。
因为玄学不需要公式,谁都能理解。
单电子双缝实验的过程虽然很简单,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做出来。
爱因斯坦当时很想做这个实验,但是技术发展跟不上。
当时的科学家们无法控制和发射单个光子或者电子。
而这个遗憾,李奇维或许会弥补。
他很想提前把单电子的双缝干涉实验,甚至是延迟选择实验,都做出来。
和这个时代的最顶尖大佬们,一起坐而论道。
那种场景,一定比真实历史上的第五届索尔维会议还要震撼。
量子力学的秘密在后世依然令所有物理学家魂牵梦萦。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