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680节

  “到时候希望你能带上我的名字。”

  “毕竟我也帮了你不少忙。”

  莫里斯非常开心,大手一挥。

  “好说,到时候给你个二作的身份。”

  德国,哥廷根大学。

  一个樱花国人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

  他正是仁科芳雄。

  战争结束后,他在长冈半太郎的安排下,远赴欧洲深造。

  真实历史上,仁科芳雄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修。

  他在哥本哈根大学期间,就是在玻尔研究所工作。

  在那里,他与瑞典物理学家,奥斯卡-克莱因结识。

  这个克莱因可不是提出“克莱因瓶”的那个克莱因。

  “克莱因瓶”是由德国数学家菲利克斯·克莱因提出的,是一个数学概念。

  仁科芳雄和克莱因两人合作,发表了关于康普顿效应的“克莱因-仁科”公式。

  解释了光子与电子相撞后的散射角度问题。

  这也是仁科芳雄在学术领域最大的成就。

  康普顿本人,按照李奇维的划分,只是T4级-普通物理学家的存在。

  仁科芳雄仅仅只是解决了康普顿效应的某个关键问题,就能成为樱花国的物理大佬。

  尤其可见,当时东西方在科学领域的差距之大。

  而现在,仁科芳雄选择的第一站就是德国。

  到了欧洲后,他才明白为何这里是科学的中心。

  因为这里大佬实在太多了。

  仅仅他所在的哥廷根大学,就经常会邀请一些科学界大佬们来此演讲。

  仁科芳雄可谓是大开眼界。

  同时,他经常能从这些大佬口中听到“布鲁斯教授”的字样。

  此刻,他才明白,那个在亚洲如神灵般的男人,在欧洲依然是绝对的巅峰。

  一篇仅有2页的论文,立刻就把物理学界搅动的天翻地覆。

  仁科芳雄知道,现在哥廷根大学有两个物理小组,同时在研究光的波粒二象性的实验验证。

  而他本人由于积累不够,目前毫无想法,只能跟在后面慢慢学习。

  忽然,一道声音打断了他。

  “嘿,仁科,请不要在做实验的时候发呆。”

  仁科芳雄回过神来,连忙道歉:

  “抱歉,德拜教授,我刚刚走神了。”

  德拜轻轻摇了摇头。

  他一开始很看好这个樱花国小子,头脑灵活,虚心学习。

  但是接触下来发现,对方的科学戾气太重了,比较阴郁,好像总在想着得到和超越什么。

  当然这没什么不好,只是德拜个人不喜欢而已。

  世界各国的物理学者们,都和莫里斯、哥廷根大学研究组一样,摩拳擦掌,想要证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当然,对于像卢瑟福这样的顶尖大佬们而言,就没有亲自下场了。

  因为理论已经被布鲁斯教授证明完了,剩下的只是验证实验。

  大佬们追求的是原创实验,是实验倒逼出理论,而不是理论指导实验。

  与此同时,一则小道消息忽然从卡文迪许流传出来。

  “震惊!布鲁斯教授又放出预言。”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康普顿和吴有训,很有可能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

  消息一出,瞬间在物理学界引发轰动。

  卢瑟福在实验室挨个训人。

  “哪个小兔崽子传出去的,给我站出来。”

  “都不承认是吧。”

  “那好,从明天开始,所有人必须晚一个小时离开实验室。”

  众学生面露悲苦,卢瑟福则得意一笑。

  可怜的卢主任,这已经是他能想到的剥削研究生最狠的手段了。

  大多数人都对这则消息保持谨慎态度。

  毕竟以布鲁斯教授的身份地位,没有必要说这种话。

  对于他老人家而言,哪个人做出来都没有影响,只是为他的理论锦上添花而已。

  但是不管怎么样,康普顿和吴有训算是出名了。

  吴有训倒还好,毕竟是第一届物理奥赛的个人金牌得主。

  但是他的名气主要还是在学生圈子里比较大。

  基本上所有大学的天之骄子们,都把他当成超越的对象。

  而在真正的物理学家们看来,年轻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至于康普顿,则完全是nobody了。

  连他的大哥卡尔教授在学术圈子里都名声不显,更别说弟弟康普顿了。

  因此,当众人知道布鲁斯教授竟然看好这两个人时,显得很不可思议。

  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

  “布鲁斯教授这次恐怕要失望喽。”

  “玻尔和钱五师厉害,那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布鲁斯教授当导师。”

  “名师出高徒,牛逼是应该的。”

  “但是康普顿和吴有训好像是自己独立研究吧。”

  “密立根教授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为他们的导师。”

  “哎,这年头,没有一个好的导师,想要做出成果实在太难了。”

  “我觉得他们俩不可能成功。”

  甚至还有居心叵测之人,想要借此机会诋毁吴有训和华夏。

  “呵呵,吴有训再厉害,也只是考试厉害。”

  “他参加奥赛做的那些实验题,都只是前人成就的重复而已。”

  “而现在验证光的波粒二象性需要的是原创能力。”

  “一个人学习考试能力强,不代表真正的科研能力也强。”

  “而且以华夏目前的底蕴,不可能培养出这样的人才。”

  但是也有很多人反驳。

  “那华夏的于隐怎么说,他的成果不是原创吗?”

  “呵呵,于隐不也是布鲁斯教授的博士吗?”

  双方争论不休。

  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物理诺奖得主,莱纳德更是公开发文。

  他表示华夏出现布鲁斯教授只是偶然,那里不可能有本土的天才诞生。

  莱纳德鼓吹所谓的“德意志物理学”,宣扬科学领域的种族主义。

  一时间,莱纳德的言论得到了不少拥趸,比如德国物理学家斯塔克。

  真实历史上,莱纳德疯狂批判爱因斯坦,而斯塔克则批判海森堡。

  此刻,处于风暴中心的吴有训和康普顿二人,则对外界的评价置若罔闻。

  他们俩已经完全依然沉浸在实验中。

  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

  最近实验室的大新闻,无疑就是那个新来的华夏留学生。

  对方已经连续坚持2个多月,每天都奋斗到了晚上12点,甚至还通宵了好几个晚上。

首节 上一节 680/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