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13节
“毕竟在我看来,或许化学、生物学更需要你的加入。”
李奇维听后,微微一笑。
“呵呵,提前和你们透露一点也无妨。”
“我的这篇论文,虽然是天文学领域的,但是却用到了原子学的知识。”
“这也是我想办今天讲座的原因。”
“自牛顿以来,科学发展了几百年,早已不是当初互相独立的状态。”
“物理影响化学,化学影响生物,你中有我,我中有伱。”
“作为科学家,我们研究的方向要专一,但是我们了解的内容,要非常全面。”
“比如一个研究晶体物质的化学家,如果他不了解X射线的知识,那么他很难做出成就。”
“学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这一点,哪怕在物理学内部也是一样。”
“天体再庞大,它也是由一个个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学的某些理论,必然可以用在天体上。”
“通过研究天体,或许可以反过来对原子学有裨益。”
“而化学、生物对于这些方向而言,参考意义就比较小了。”
“这就是我选择天文学的最大理由。”
哗!
这一刻,在场众人才体会到布鲁斯教授的用意。
原来他去当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主席,还有如此深层次的原因。
很多人都以为天文学只是对方的爱好,只不过那只是谦虚的说辞。
布鲁斯教授是在走一条更广阔的道路。
他要博采众长,融会贯通。
薛定谔感受到了自己与大佬的区别。
他研究不同的方向,那就是真正独立不同的课题,相互之间没啥关系。
然而布鲁斯教授,却是从系统的高度,整合所有体系,为己所用。
这种境界让薛定谔望尘莫及。
当然,他羡慕也没用,因为这需要极其敏锐的物理视角。
不然的话,你怎么知道原子学的那些内容,对天文学至关重要呢。
反过来也是一样。
说白了,这是顶级物理大佬的专属,一般人玩不来的。
此刻,薛定谔才明白今天的讲座有多么珍贵。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看着众人震惊的样子,李奇维继续说道:
“接下来是量子论。”
“毫无疑问,它仍然是目前最神秘的理论。”
“第四量子数直到现在也没有被发现,又或者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但是反常塞曼效应却横在那里,等待着物理学家去解释。”
“此外,光的波粒二象性,也需要被纳入量子论的体系。”
“从量子的角度,解释波粒二象性的本质。”
“我个人也在重新审视量子论,这个理论目前有一个巨大的问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那就是它明明研究的是量子这种非常规的对象,但是使用的却是经典物理学的概念。”
“这其中的不协调性,是我在思考的切入角度。”
“我认为应该从更本质、更高的一种视角,去看待量子论。”
这一番话,在场的也只有爱丁顿、薛定谔等寥寥几人能听懂。
因为实在是太深刻了。
当然,他们也仅限于听懂,完全没有任何看法。
“最后就是原子学了。”
“卢瑟福教授发现质子,让原子学一跃成为当前实验物理学最火热的方向。”
“至少据我所知,现在各国几乎都在研究原子核,希望找到所谓的中子。”
“我们的伊蕾娜也有这个雄心壮志。”
人群中的伊蕾娜听到自己的名字,忽然有点不好意思。
她之前向李奇维放出豪言壮语,说一定要最先发现中子的存在,为布鲁斯叔叔的理论正名。
但是一段时间的研究下来,她觉得自己有点年轻了。
卢瑟福教授能引起轰动,果然不是那么简单。
原子学的实验太难做了。
人类通过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存在,其研究难度可想而知。
“原子学几乎就是量子论的根基。”
“它的发展,未来必然会对量子论产生重要的影响。”
“所以,我这个研究所虽然名字叫量子研究所。”
“但是不代表它就只研究量子论。”
“物理是一个大的体系,要想做成最重要的成果,就一定善于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此刻,众人忽然发现一个可怕的事实。
那就是以上四个物理学最前沿方向,布鲁斯教授全都有涉及。
而且不是简单的尝试,对方在每个领域都做到了最极致、最巅峰。
这是何等的伟大与不可思议。
所有人都产生一种渺小的感觉。
最后,李奇维总结道:
“这四大方向并不是物理学的全部。”
“或许还会出现新的研究领域,你们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
果然,没多久。
一份来自德国的信,让物理学界沸腾了!
第427章 统一场论!逆天伐神!“布鲁斯,这一次我要超越你!”
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
很早之前,德国政府就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
而且随着研究规模的不断扩大,仅靠政府无法维持资金的输入。
于是,德国政府成立了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名为:威廉皇帝科学促进会。
首任会长是普朗克。
该学会专门为科学家提供研究场所,并接受来自企业界和工业界的捐赠。
学会下属拥有众多的研究所:化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电化学研究所等等。
其中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成立于1917年,首任所长是爱因斯坦。
该研究所的建立曾一度差点被放弃。
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那就是没钱。
战争期间的德国,所有的资源都被用于军事了,一个研究所也就没人顾得上。
还好最后在普朗克、能斯特、哈伯等大佬的运作下,才得以建成。
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在二战结束后,就被并到其它研究所了。
但在真实历史上,这个研究所对于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1年,劳厄担任第二任所长。
1941年,海森堡担任第三任所长,成为德国研制原子弹的领导人。
他有一个重要助手,哈恩。
哈恩当时是威廉皇帝化学研究所的所长,也是铀核裂变的发现者。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