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4节

  李奇维和他道别,看着他远去,然后摇摇头,走向卡文迪许实验室。

  汤姆逊教授的办公室内,李奇维规矩地坐着和汤姆逊交流,两人兴致都很高。

  “布鲁斯,作为博士生,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压力?”

  “哦,对你来说,博士毕业是手到擒来的,恐怕你是我见过最轻松的博士生了。”

  李奇维笑道:“教授,这您可就说的不对了,在您手下,谁敢说轻松,我都担心您会给我一个超级难的课题。”

  汤姆逊闻言哈哈大笑,“布鲁斯啊,在你眼里,竟然也会认为有难的事情吗?这可不是你一贯的风格。”

  “不过,说到博士课题,我确实需要听听你的想法,我暂时有以下方向供你选择。”

  说着,汤姆逊收起玩笑,正经严肃地为李奇维介绍。

  “第一个是气体导电的研究。这也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经有深厚的基础,电子就是在这个研究中发明的。”

  “如今我需要对更多的气体放电进行研究,探索它们的机理,所以细分课题也很多。”

  “第二个是电子方向。通过设计更精确的仪器,详细测量电子的各种性质,搞清楚它的运动机理。”

  “你知道,威尔逊的工作,就是用仪器记录电子运动的轨迹,但是这远远不够。”

  “电子的精确电荷质量是多少;它的本质是什么;如何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等等,都是很好的研究方向。”

  “第三个是放射性方向。当初我交给卢瑟福的时候,也没有想到他能做的这么出色,现在都要超越老师了。”

  谈到卢瑟福的成就,汤姆逊非常自豪,因为这证明他慧眼如炬,能挖掘人才,而且善于培养。

  李奇维则适当地拍几句马屁,让汤姆逊很舒服。

  “不过知道的越多,无知的就更多。如今对于放射性的研究如火如荼。”

  “比如,是否还有其他种类的天然射线;哪些物质能发出射线,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射线的应用等等。”

  “对了,还有一个消息,卢瑟福的访问时间马上就到期了,很快他就会返回加拿大。”

  李奇维一惊,才反应过来。

  好像历史上卢瑟福是1907年才最终返回英国,出任曼彻斯特大学的物理系教授,算是自立门户了。

  想着接下来几年看不到帅卢了,李奇维竟然还有一丝伤感。

  汤姆逊看他不舍的样子,心里很开心,自己手下这几个学生关系很好。

  “至于第四个方向,则是原子内部结构研究。”

  “目前卢瑟福虽然开了一个头,但是他告诉我,他后期的研究重心依然会在放射性上。”

  “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他的第二方向,他和我说过,你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

  “我个人认为第四个方向是最难的,就看布鲁斯你自己愿不愿意挑战了。”

  “而且,这四个方向,无论你选择哪个,只要做出突破性的成果,我都会直接让你博士毕业,不用考虑时间。”

  等到汤姆逊说完所有的课题后,李奇维也是深吸一口气,感慨颇多。

  这四个方向,任意一个,哪怕只是其中的子课题,做出来的成果也都是诺奖级的。

  如果有人能全部包揽,恐怕能得十几个诺奖,简直恐怖如斯。

  所以后世的很多物理学者,就会觉得生不逢时,认为好出成果容易做的课题,都被前辈占据完了。

  根本没给后人留下机会。

  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用后世的眼光看,虽然很多成果确实简单,甚至都不需要数学知识。

  但是你也要考虑时代的背景啊。

  如今还是被牛顿力学统治的年代,能够打破禁锢挣开樊笼,本身就是一件极难的事情。

  更不要说,在仪器条件极为简陋的情况下,还能创造性地发现各种现象。

  并且不少物理学家都是冒着生命危险而不自知,比如伦琴、居里夫人等,后期饱受辐射后遗症之苦。

  可以说,厉害的人在无论哪个年代,都会做出一番成就。

  就算把牛顿送到21世纪,估计他自学三个月后,至少在物理方向,就能吊打无数人了。

  当然,李奇维是一个例外。

  他现在恨不得大声告诉汤姆逊,“我全要,我要打十个。”

  当然他还不敢作死,于是经过一番思考后,说道:“教授,我选择第四个方向。”

  “前面几个方向,都已经有人研究了,我不喜欢跟在别人后面,我想做有点挑战性的工作。”

  汤姆逊露出一幅我就知道的表情,笑道:“果然是你的风格,布鲁斯。说实话,我刚刚竟然担心你会选其他的。”

  “关于第四个方向,如果你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咨询卢瑟福,他一定乐意为你解答。”

  “我给你两个月的时间,你拟好你的课题大概思路,然后提交给我,到时候我会给你申请经费。”

  忽然,汤姆逊又揶揄一句,“我听说你在毕业答辩上豪言,马上能赚百万英镑,恐怕也不会在乎学校的这点了。”

  李奇维顿时尴尬,笑道:“哈哈,教授,那是我给自己壮胆的,而且如果我真的赚钱了,肯定回报卡文迪许。”

  “额。”汤姆逊微微一愣,他发誓,他刚刚的话绝对没有任何暗示的意思,没想到李奇维会如此反应。

  “真是个好学生啊。”

  就在汤姆逊和李奇维商量博士课题时,一则消息疯狂地传遍全球物理学界。

  诺奖要来了!

  首订不给力啊,各位读者大大求支持啊!

第83章 诺奖将出,风起云涌

  1901年9月21日,物理学领域两大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和《科学》几乎同时发表文章。

  宣布了一个重磅消息:全球第一个自然科学类奖项,诺贝尔奖将在10月中旬公布获奖名单。

  文章上面详细介绍了关于该奖项的信息,当然是弱化了和平奖和文学奖。

  几天后,消息顿时在物理学界引起一场十八级大地震,所有人都被震的嗡嗡的,随后就是神情激动。

  无数物理学者翘首以盼,希望自己有幸能够中奖。

  关于初期的诺奖,后世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它在物理学界没有什么影响力,更别谈出圈了。

  可是真实情况不是这样,从以下几个层面分析,就会发现,诺奖在当时依然是震撼级别的。

  第一,奖项的设立者诺贝尔不是无名之辈。

  诺贝尔本人是瑞典化学家和发明家,以发明炸药而出名。

  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可以说,诺贝尔本身就是顶级的学者,只不过善于经商而已。

  所以他设立的奖项,不是为了沽名钓誉,而是真心要为科学事业奉献一切。

  奖项立意高远。

  第二,奖项的奖金数额巨大,前无古人。

  诺贝尔死前将其遗产全部捐出,总金额达到恐怖的3100万瑞典克朗。

  相当于当时整个瑞典国家GDP的1.7%,是整个瑞典财政收入的17%。

  正是有了这么一大笔钱,瑞典政府才有动力坚持颁发诺贝尔奖。

  五大奖项,单个物理诺奖的奖金也高达15万瑞典克朗,这还是第一届,越往后奖金就越高。

  所以,仅仅是奖金,就足以让任何人疯狂。

  要知道,哪怕在后世,动辄能发几百万的奖项也是很少的,而且大多数还都是团体。

  诺奖只发给个人,不授予团体,所以每人能分到的奖金极其可观。

  科学家也是人,也需要吃喝拉撒睡,一个高额的奖金是对人性的尊重,更是对科学的尊重。

  反而那种仅仅发张纸的奖项,才是把人当牛马,光给荣誉不给钱。

  第三,奖项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物理学奖和化学奖,都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作为颁发机构。

  而瑞典皇家科学院内人才济济,和英国皇家科学院、法国科学院并列。

  它是瑞典的最高学术机关和科学中心,不属于政府而独立存在。

  至于候选人的提名人,则全部是来自瑞典、挪威、丹麦等知名高校的教授,在物理领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

  而对候选人的成果要求,更是苛刻,必须是最重大的发现或者发明。

  所以,诺奖从开始就确定的目标,证明了它的权威性,此后一直没有变过。

  而且还是国王亲自授奖,欧美在表面功夫这一块,确实没有输过,很懂得拿捏人的心理。

  第四,则是奖项的开创性。

  在诺奖之前,物理学领域没有什么正规的奖项,大家的成果都是靠几个熟人评审。

  更不要提能覆盖多个国家的奖项,完全不存在。

首节 上一节 74/113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