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48节
华夏人可以勇敢发出自己的声音!
“教授您好,我叫余青松。”
“目前在匹兹堡大学攻读天文学专业。”
李奇维听到这个名字后,心神一动。
原来是余青松。
高鲁曾经和他提起过这个年轻人。
今天见面后,他就知道了对方的信息。
这是属于可以大力培养的人才。
此刻,他的心情更好了,脸上的笑容愈加灿烂。
“青松,你能解释这个问题的答案吗?”
余青松本来略微有点紧张。
但是当他看到李奇维的眼神后,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注入体内。
让他慢慢镇静下来。
在李奇维的鼓励之下,他坚定地说道:
“教授,我在本科期间,选修过几门光学课程。”
“我想尝试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吴有训等人皆是佩服地看着余青松,暗中竖起大拇指。
“好样的,青松!”
会场内的其它国家的人,此刻都万分感慨。
“华夏人和以前不同了!”
不少年龄大点的教授,甚至还带过清朝时期的留学生。
在他们看来,现在的余青松充满朝气,身上没有那种腐朽的味道。
而且从对方眼中的纯粹就能看出,这是一位真正热爱科学的年轻人。
在众人的注视下,余青松说道:
“我们能看到某种东西,是因为这个东西反射的光线被我们的眼睛吸收到了。”
“而物体的颜色,就取决于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
“当一束光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三种情况。”
“分别是反射、吸收、透射。”
“物体反射或者吸收的光越多,则透射的光就越少,导致物体就越不透明。”
“比如很多金属都会闪烁光泽,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很多。”
“镜子就是利用金属的这种原理,在表面镀上一层光滑的金属后,就形成了能反射画面的镜子。”
“而如石头、木头等物体,它们并没有明亮的光泽。”
“这说明它们反射的光很少,大部分光都被吸收了,所以也是不透明的。”
“此外,金属不仅反射光,它本身也会吸收光。”
“教授你的光电效应就很好地证明了这点。”
“综述所述,由于任何物体都会反射部分光,所以我们只需要考虑吸收光这一个因素即可。”
“现在问题的核心就变成:为什么玻璃中的原子不吸收光,而金属、石头、木头等物质中的原子更能吸收光。”
“如果能解释清楚这个问题,就能知道玻璃为何透明的本质。”
哗!
余青松逻辑严密的分析,让在场众人皆是一惊。
这种分析的深度,对于物理学大佬们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放在一个大二学生的身上,就很难能可贵了。
尤其对方还是天文学专业,不是专门研究光学的物理学专业。
可见其基础知识有多么扎实。
众人都好奇地盯着余青松,让他刚刚放松的心情,又再次紧张起来。
李奇维听后,心中很满意。
考虑到这个时代的平均水平,余青松的回答,已经可以称的上优秀了。
虽然和泡利、海森堡那些绝世天才无法比。
但是也超越了很多人。
不过,李奇维还是想试探到对方的极限。
“那么青松,你能继续解释为什么玻璃的原子就那么特殊,不吸收光吗?”
余青松的大脑疯狂运转,但最后还是老老实实说道:
“教授,这我就不知道了。”
“但我猜测,应该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个是原子本身的差别,另一个则是原子组成结构的差别。”
余青松话音刚落,会场内响起惋惜声。
众人还以为他能解决这个问题呢。
没想到,最后还是失败了。
但没有任何人嘲笑他。
因为众人自己也不会啊
李奇维闻言,并不意外。
余青松暂时还不具备回答这个问题的知识基础。
但是他刚刚的表现值得夸奖。
在李奇维赞许的目光下,余青松缓缓吐出一口气,坐到座位上。
这时,李奇维接着说道:
“刚刚余青松同学的回答,其实就是第一层的答案。”
“但是这种程度,对于物理学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到微观粒子的层面。”
“那么有谁能在余同学的基础上,继续回答这个问题吗?”
第一层的答案,就是在场大多数人所能知道的极限。
余青松毕竟只是个天文学专业的本科生。
所以有很多物理理论他没有了解过。
比如量子论。
既然涉及到了微观粒子层面,那就需要用到量子论。
很显然,在场也有不少人想到了。
康普顿就是其一。
只见他突然站起,自信地说道:
“布鲁斯教授,我有一点想法。”
康普顿自从上次婆罗洲一别后,一直想再次见到李奇维。
正是因为对方的鼓励,他才能坚持自己的课题,终于成功。
所以康普顿在内心中非常感激李奇维。
同时,他也感激吴有训,没有对方,也就没有吴-康普顿效应。
现在的他,也算是初入物理学家这个圈子了。
只有进入这片天地后,他才知道科学的天空到底有多宽广。
布鲁斯教授的实力到底有多么逆天。
所以,功成名就的康普顿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依然要在逐物理学的高峰。
真实历史上,康普顿在后来也和密立根一样,致力于宇宙射线的研究。
并且还因此发现了【逆康普顿效应】。
即光子和电子碰撞后,光子的波长不是变长,而是变短了。
由此可见,宇宙射线真是个好东西。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