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第752节
(1eV=1.6×10(负十九次方)J)
那么,只要入射光子的能量超过了10eV,不管是11eV还是12eV,电子都能吸收这些光子,并发生跃迁。
而当光子能量小于10eV时,电子就不会吸收,这些光子就穿透了晶体。
这就是晶体的能带理论。
利用它,就可以把量子力学引入到固体电子的研究当中。
能带理论在解释固体导电、半导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按照能带理论,金属的能带宽度显然就是零,因为它的电子能够自由移动。
那就是不管入射什么光,金属中的电子都能吸收。(本问题只考虑可见光范围哈)
而玻璃也有自己的能带宽度,大概在9eV。
但是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范围是1.6eV到3.3eV之间。
所以,玻璃中的电子,不会吸收任何可见光,因此变的透明了。
现在问题来了!
玻璃它不是晶体啊!
虽然玻璃也能测出能带,但是你不能套用晶体的这套理论。
非晶体必然有另外一种理论。
这个问题,哪怕在李奇维的前世,也依然没有合理的解释,是个未解之谜。
所以,玻璃为什么是透明的,目前没有最权威的解释。
是不是感觉很不可思议?
人类连月球都能登上了,竟然连一块玻璃都搞不明白。
这就是物理学的魅力。
单个粒子组合成宏观物体后,就好像发生了某种进化。
这就和很多量子行为组合在一起后,形成了“意识”一样奇妙。
这种量变到质变的界限,似乎涉及到了某种本源性的东西。
而现在,密立根提出的理论,其实就有点类似于能带理论的雏形。
不过,他有点无赖。
他直接就说金属和玻璃的能带宽度不同。
但为什么不同,他解释不了。
这其实就是“金属电子吸收光子能力比玻璃强”的变种。
只不过加上阈值范围后,显得比较高大上而已。
密立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误打误撞,还真找对了方向。
此刻,他的目光盯着李奇维,脸上的肌肉微微抖动。
显然,他也知道自己理论的局限性。
虽然逻辑很完美,但还是差了一点。
在众人的注视下,李奇维开口说道:
“非常惊艳的想法,密立根教授。”
“现在的量子论还无法很好地应用在固体中。”
“跃迁阈值的概念,或许是对量子论的一种补充。”
听到这里,密立根松了一口气。
李奇维的这一句评价,就是他的定心丸,足以证明他物理学大佬的地位。
虽然到了密立根这种层次,已经不在乎很多人的评价了。
但李奇维的意见,他永远不敢忽略。
然而,紧接着,他就听到:
“但是,密立根教授,你的回答依然没有解释清楚。”
“按照你的理论,请问为什么金属的阈值就要比玻璃低呢?”
“或许你会说,是因为它们的组成结构不一样。”
“但是水晶、钻石等也是透明的。”
“它们和玻璃的组成结构也是不一样的。”
“那为何这次的不同,却导致二者同样是透明的呢?”
“所以,我认为,一定还存在更深层的本质原因。”
哗!
李奇维的分析,让在场大佬们皆是一惊。
刚刚他们还在认可密立根的理论,布鲁斯教授就反手一击、直捣黄龙。
一针见血地提出了密立根理论的缺陷。
“是啊,布鲁斯教授说的很对。”
“密立根教授的理论,有点像根据结果倒推原因了。”
“他并没有解释什么因素会影响阈值。”
“金属、钻石、玻璃,这三种不同结构,应该放在一起比。”
“现在密立根教授只说金属和玻璃的阈值不同。”
“那么按理说,钻石和玻璃的阈值也是不同的才对。”
“但是两种不同的结果,却截然不同。”
“这显然是不符合逻辑的。”
(金属其实也属于晶体,但和钻石这种共价键晶体是不同的,这里就不深入讲了)
这一刻,众人只感觉天都塌了。
连密立根教授都失败了。
一块玻璃压的诸多天才和大佬毫无脾气。
在今天以前,众人绝对会认为不可能。
但事实就是那么残酷。
布鲁斯教授又一次震惊了所有人。
“原来我们对于玻璃,真的是一无所知。”
“这简直和天方夜谭一样。”
“没有布鲁斯教授,我恐怕永远都不知道这个问题。”
密立根的脸上露出一抹苦笑。
他没想到自己的理论,在布鲁斯教授面前如此不堪一击。
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李奇维的可怕。
那个男人,他又变强了。
对方现在随口一提的问题,都让他感觉到难如登天。
这种感觉,对于密立根这样的大佬而言,无法形容。
就好像他明明已经站在了最巅峰,却抬头发现,自己只是在另一座山峰的底部。
何其悲凉!
不过这种病好治,去华夏的重庆住几天就习惯了。
海耳等天文学大佬,则是满脸震惊。
此刻,他们才亲身体会地感受到,布鲁斯教授的实力是多么的可怕。
任何理论只要稍微有一点漏洞,就会被对方抓住。
最关键的是,被反驳的人,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理由反驳回去。
海耳感叹道:
“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见,布鲁斯教授接下来对天文学的影响了。”
在他看来,虽然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天文学。
但那是对方无意间造就的。
布鲁斯教授的本意是研究物理学,只是顺带震惊了天文学而已。
但现在不同了。
上一篇:三国:十倍速度,貂蝉说我太快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